■張得鑫竇光源
(青海省地質調查局 青海西寧810000)
柴北緣南緣碳硅板巖型鈾礦地質特征及找礦遠景
■張得鑫竇光源
(青海省地質調查局 青海西寧810000)
阿木尼克碳硅板巖型鈾礦產于歐龍布魯克-烏蘭古陸塊體中東段,大柴旦烏蘭斷裂北側(上盤),其成礦與上泥盆統變質碎屑巖有關,礦化受構造、層位、巖性三重控制,目前發現鈾礦體10條,品位0.063-0.226%,屬碳硅板巖型。該類型鈾礦在省內為首次發現,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今后在省內尋找碳硅板巖型鈾礦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碳硅板巖型鈾礦鈾礦地質成礦研究
碳硅泥巖型鈾礦床是指產于碳酸鹽質、硅質、泥質的細碎屑巖或它們的過渡性巖石中的鈾礦床的總稱,是我國四大工業鈾礦化類型之一。青海省鈾礦地質勘查工作始于1956年,工作程度很低,一直以來鈾礦勘查主要以花崗巖型、砂巖型、火山巖型的找礦為主,碳硅泥巖型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2012年青海省核工業地質局在阿木尼克山地區開展了1/1萬伽馬能譜測量,圈出了多處U異常,圈定鈾礦體多條,成因屬碳硅板巖型。這一發現開拓了省內尋找碳硅板巖型鈾礦找礦新思路和找礦空間,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阿木尼克大地構造位置位于歐龍布魯克陸塊南緣部位的俄博山克拉通邊緣盆地
通過1/1萬伽馬能譜測量圈出鈾異常帶20條,鈾異常暈14處,鈾高暈9處,鈾異常點21個,其中鈾異常帶鈾含量大于100× 10-6的有10條;
阿木尼克鈾礦圈定了3條鈾礦化帶,初步圈定13條礦體,礦體長m,寬m,鈾最高品位在
Ⅰ鈾礦化帶產于上泥盆統牦牛山組紫紅色粉砂質板巖中,走向為近東西向,長400m左右,帶寬3-15m,受斷裂構造控制,帶內巖石普遍破碎,帶內及附近可見細粒花崗巖脈產出,脈寬一般20-300cm。巖脈經后期破碎帶影響,具赤鐵礦化和硅化蝕變。鈾礦化主要產于斷裂破碎帶及兩側的構造裂隙中,傾向北東,傾角50°左右。地表圈定鈾礦(化)體9條。
Ⅱ鈾礦化帶沿走向延伸500m,帶寬5--10m。傾向北東,傾角42°-54°。主要受層位、巖性控制,鈾礦化產于牦牛山組粉砂質板巖及其間裂隙中,礦化帶巖石裂隙中局部有褐鐵礦染和退色現象。蝕變主要有褐鐵礦化、綠泥石化、硅化等。帶內及旁側可見輝綠巖脈產出,脈長50-100m,寬1—2m,圈出鈾礦化體1條。
鈾釷礦化帶長約150m,寬約8-20m,走向110°-120°。產于石英閃長巖體內斷裂破碎帶上,帶內巖石破碎,構造角礫發育,巖石礦化蝕變較強,主要有紅化、褐鐵礦化、粘土化,帶內及附近后期熱液活動強烈,有細脈狀的石英脈及鉀長花崗巖脈貫入。圈出了釷鈾礦化體3條。
(1)本區主要出露上泥盆統牦牛山組粉砂巖段,為河湖相沉積,物源主要為下元古界金水口巖群及各類巖漿巖體,牦牛山組粉砂巖段在沉積過程中受當時干燥炎熱氣候的影響,可能具有鈾的預富集作用;在經后期區域熱變質作用有利于鈾的活化遷移和進一步的富集作用。受北西向斷裂構造的強烈活動影響,巖石破碎強烈,有利于巖漿巖體的侵位和各種脈體的貫入充填,為鈾在構造帶及其附近進一步聚集提供了條件。
(2)區北西向斷裂構造發育,其次為北東向、近東西向構造。北西向區域性深大斷裂為區內重要的導礦構造,與之匹配的次級斷裂為控礦構造,礦體產于近東西向斷裂破碎帶、花崗巖脈接觸帶附近,礦體明顯受構造控制。
(3)區內中酸性巖體發育,集中分布于預查區南部,巖體類型主要包括英云閃長巖、石英閃長巖、似斑狀花崗巖、二長花崗巖等。巖漿活動晚早奧陶世至早石炭世。牦牛山組整合于中酸性巖體之上,說明其物源主要來自于中酸性巖體。區內中酸性巖體鈾平均含量4-5×10-6,釷平均含量為18×10-6,是牦牛山組粉砂巖段主要的鈾源。Ⅰ鈾礦化帶中花崗巖脈發育,構成鈾礦化體、異常的部分,并引起圍巖鈾礦化和蝕變。
(4)中基性巖脈的出露往往代表著深源物質的存在,其本身不含礦,但中基性巖脈的貫入為活化圍巖中的鈾元素提供部分熱源,使圍巖中的鈾元素活化、遷移并吸附在巖脈中的暗色礦物(黑云母、角閃石)中,在適當的位置沉淀富集成礦或疊加在早期形成的鈾礦化上,使之變得品位更富,規模更大,為鈾礦的形成提供補體。牦牛山組地層及石炭世似斑狀花崗巖體中輝綠巖脈、閃長巖脈多見,形成了預查區鈾釷礦(化)層的賦礦圍巖之一。
(5)區內與鈾礦化有關的圍巖蝕變主要有綠泥石化、赤鐵礦化、硅化等。Ⅰ鈾礦化受花崗巖脈體沿構造帶的貫入,圍巖中形成了普遍紅化,脈體邊部具有綠泥石化。
(1)預查區位于賽什騰山-阿爾茨托山成礦帶錫鐵山—牦牛山鈾成礦亞帶,區內巖漿、構造活動強烈,牦牛山組地層是良好的富鈾地層,為本區成礦提供豐富的鈾源;構造運動具多周期性活動特征,主、次構造發育,加之構造熱液活動,為巖體和牦牛山組中的鈾、釷元素活化、運移、富集成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成礦地質條件。
(2)通過本次預查工作圈出U異常暈14處、U異常帶20條,異常點21個,其中U異常帶100×10-6的有11條,U異常帶長60—450m,寬度1—10m;若對其能譜測量高值區段進一步進行工程揭露檢查,有望發現新鈾礦(化)體。
(3)預查區內圈出了3條鈾礦化帶,圈定了13條鈾礦(化)體,長40-80m,U品位高,發現的礦(化)體未進行系統的工程揭露、驗證,對礦體延深、品位變化不了解,整體構造對礦產的富集及控礦作用明顯,對尋找構造蝕變巖型-熱液型鈾礦前景較好。
(4)預查區具較好的鈾成礦條件,就目前而言Ⅰ鈾礦化帶具找礦前景,Ⅰ鈾礦化帶產于F21斷裂破碎帶附近,目前發現的鈾礦(化)體均產于Ⅰ號礦化帶內,地表圈出低品位鈾礦體4條,鈾礦化體多處,鈾礦化富集于破碎帶內及附近構造裂隙中,含礦圍巖赤鐵礦化、硅化細粒花崗巖、灰綠色粉砂質板巖。從施工的探槽見礦化程度來看,雖然沿礦化帶礦化不連續、不均勻,但鈾礦化始終存在,且鈾品位高,因此深部有進一步找礦空間。
國內外對碳硅泥巖型鈾礦研究正逐步深入,勘探技術也發展迅速,本文對歐龍布魯克陸塊南緣部位的俄博山克拉通邊緣盆地的阿木尼克碳硅板巖型鈾礦的現狀與成礦條件進行初步研究,希望能對研究與勘探工作具有幫助。
[1]廣西摩天嶺-元寶山地區鈾礦成礦規律及找礦方向研究報告.四川:成都理工大學,2011.
[2]夏毓亮等.中國北方主要產鈾盆地砂巖鈾礦成礦年代學研究 [J].鈾礦地質,2003,19(3):129-136.
P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