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萍
(河南省地質調查院 河南鄭州450000)
河南省地質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
■武萍
(河南省地質調查院 河南鄭州450000)
近些年來,旅游成為了全民參與的一大熱點。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差異性非常明顯,展現出了各具特色的獨特風味,這就使得地質旅游的概念引入了人們的眼簾。隨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環境保護在旅游資源開發中成為了人們十分關注的問題。新時期的旅游業競爭正在發生著本質的變化,旅游的競爭早就進入了所謂的區域競爭時代。本文通過對地質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分析,并結合河南實例,提出當前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關解決對策。
地質旅游資源可持續
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隨著社會的的逐漸發展,旅游發展在已經進入了區域競爭時代。地質旅游資源是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旅游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也不斷提高,它不僅是合理利用與保護資源的需要,同時更是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怎樣在現有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開發地質自然景觀,充分把人文景觀和地質自然景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可持續發展角的角度來分析各區域地質旅游資源的動力機制及對策,不僅對地質旅游資源的合理保護與利用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帶動區域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樣也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河南是我國有名的歷史文化大省,古代兵家必爭的“中原之地”主要就是在河南。河南地處中原,境內的華北地臺、大別地塊和秦嶺褶皺帶共同組成了河南的地質構造。這種特殊的地質構造,為河南提供了堅實的地質資源基礎。河南的地質劃分主要可以有四條地理帶組成。首先是太行山帶,主要是太行山東麓和太行山南面,從北向南呈弧形向西轉折延伸,包括了安陽、焦作等地,由于復雜的地質歷史,造成了其中涵蓋了四種性質的構造層;其次是黃河沿岸一帶,這條地理帶主要是沿著黃河兩岸向東西兩個方向展開,包括了河南的省會鄭州和古都洛陽在內的一些城市,并且有“五岳”之中的嵩山,有高山大河為伴造成了這塊地方得天獨厚的旅游開發條件;再就是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帶,這一地區主要是豫西地區,高山遍布,資源豐富,該地區主要是花崗巖地貌,主要開發對象是古今采礦遺跡;第四個是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帶,主要是在豫西南和豫南,包括南陽、信陽等,遺跡包括了恐龍衰亡滅絕在內的古生物化石。
河南省的地質旅游資源的開發,主要是建立在其地貌和優美的自然風光的基礎之上。自新千年以來,河南開始建立不同級別的地質公園,進一步開發其地質旅游資源。地質公園的建立可以使人們對自然風光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因為它是建立基礎是當地的地質遺跡。比如,云臺山在2001年被批準為中國國家地質公園,2004年則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地質公園,增添了旅游資源的新內涵。十多年來,云臺山的游客接待量和門票收入也逐年攀升,創造了巨大的影響力和經濟價值。因為云臺山的這種廣告效應,河南省地質公園的建設工作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潮,比如之前鄭州黃河、洛陽黛眉山等等,可以這樣說,地質公園的建設早已經是燎原之勢。
探討河南地質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因素應該充分依托當地實際的資源和環境優勢,對河南當地的旅游資源進行科學地規劃,實現合理開發地質旅游資源。根據一些景區的發展情況和地質旅游的發展現狀,促進地質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因素主要體現在:
第一,河南地質地理的文化價值。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源頭,河南作為中國悠久歷史的主要見證者,毫無疑問,保護和發展當地的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是勢在必行的,也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道路。
第二,區域旅游資源互補性的資源特點。在旅游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開始大都呈現出較強的資源依賴性,需要以某些有特色的旅游資源為主體來帶動其它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區域旅游資源的相互補充,才能更好地帶動其它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才能更好地發揮旅游產業的整體作用。河南處在黃河流域,流這一區域很明顯有著十分豐富的地質旅游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環境,在確定以可持續發展旅游的基礎上,就一定要充分重視河南本地的地質旅游資源的特色和功效,充分挖掘旅游資源的內在潛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更好地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
第三,旅游市場的擴大和多樣化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場的擴大化和多樣化對地質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今,消費需求日趨個性化、多樣化、特色化,特別是為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且有較高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既可以科學地合理開采與利用地質旅游資源,又可以豐富旅游產品。這些年來,人們對地質旅游的認識也在不斷加強,很多人產生了對大自然生態環境的無限向往之情。外出旅游成為一些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第四,區域扶植開發和旅游產業發展是河南地質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旅游業發展在如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消除貧困也是其帶來的一些作用。據專家計算,每1個直接旅游就業人員可帶動約3個間接就業人員,這種連動效應必然帶動和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和壯大。
第五,地質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是河南當地地質旅游資源科學開發和保護的迫切需要。隨著河南很多城市工業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以及旅游的不斷發展,地質旅游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加重了資源供需的失衡,導致區域地質旅游資源破壞嚴重。從地質上來看,撫河河南的黃河流域和嵩山等名山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景觀眾多,其中蘊含的地質旅游資源價值是不可估量的。目前,一些人目光短淺,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地質旅游資源的規劃不科學,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破壞。只有科學地保護和開發地質旅游資源,才能實現地質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第一,可持續發展理念不夠深入人心。盡管我國一直強調可持續發展,黨政機關對于科學發展觀也在不斷進行學習和實踐,但是一些人還是缺乏這方面的認識。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地區在將旅游業作為重點發展產業的同時,卻并沒有將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納入到所在區域整體可持續發展的宏觀構架當中。
第二,缺少地質旅游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可持續發展理念受到社會廣泛的認同,但是作為一種社會發展理論,不但要有概念和理論,更需要能夠在社會生活中指導具體行為的方法。在這點上,河南一些地方顯得做的不到位。在當前的旅游業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中,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理念有口號階段,缺少實際的標準和指導。
第三,地質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監管環節不足。監管在任何一個行業當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資源開發項目過程中的各種評估毫無疑問對其發展是重要的。由于缺乏一些專項的監督法規,項目規劃中的監管力度是嚴重不足的。
旅游業是一個復合度十分高的系統產業,它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區域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大環境,實現河南當地地質旅游資源的實現可持續發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兼顧保護和開發,確保地質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發展經濟是第一位的,但是片面強調經濟效益是有待商榷的。河南地質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堅持保護與開發并重的原則,科學開發,和諧發展。
第二,構建地質旅游產品的創新機制。地質旅游資源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緊緊圍繞地質旅游資源這一特色,結合實際的資源優勢,以特色創造和引導市場需求,以特色贏得市場,充分發揮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使自然資源優勢轉變為產品優勢,進而變產品優勢為經濟優勢。
第三,構建多項旅游政策的扶持機制,增強區域旅游自我發展能力。旅游業的發展帶動的是一系列的產業,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衣食住行、休閑娛樂等方面。因此,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為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提升旅游企業競爭力,營造良好旅游發展氛圍。
第四,建立地質旅游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地質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是當務之急,只有這樣從源頭開始才能保證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能夠客觀準確地評價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狀況,明確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因地制宜地制定監督評價措施。
第五,加強地質旅游資源開發監管工作。我們在完善地質旅游資源開發計劃審批過程中的前置監管和出現環境突發事件之后的后置監管的同時,必須要遵守地質旅游資源開發持續性的特點。在地質旅游資源開發項目開始建設后,對于建設開發、產品投入市場、持續開發等過程中的旅游環境行為進行過程性監管,確保資源開發過程符合法律法規與相關規劃。同時依據地質旅游資源開發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對于區域內的不同旅游資源開發項目和不同要素門類的開發項目進行監管,保證區域旅游經濟的整體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人們對于地質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的認識還不夠,這就意味著這是一條漫長而艱巨的任務。堅持可持續發展,是地質旅游資源發展的必由之路。
[1]熊國保,鄒曉明,文向陽等.地質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研究 [J].價格月刊,2008,(9).
[2]姜英朝,潘運偉,胡星等.云臺山地質公園旅游業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J].資源與產業,2007,9(6).
[3]雷汝林,杜遠生.旅游經濟與城市經濟協調發展的探討 [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2,2(2).
[4]黃載環,豐江紅.地質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J].廣西地質,2002,15(2).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2-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