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遠興
(黑龍江省地球物理勘察院 黑龍江哈爾濱150036)
地質礦產勘查中的常見問題
■曹遠興
(黑龍江省地球物理勘察院 黑龍江哈爾濱150036)
當前,我國經濟向前發展主要依賴工業的進步,雖然已經有不少清潔能源出現,但此類能源無法支撐起龐大的工業企業群,而且某些行業的能源消耗量非常大。因此,能源的需求量短期內無法下降,而且上升趨勢非常明顯。這就要求我國加大地質礦產勘查的力度,但是在勘查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致使勘查工作無法順利進展,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主要是闡述了地質礦產勘查中的常見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策略上的分析和探討。
地質礦產勘察問題
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還是工業,我國的工業生產結構處于轉型時期,雖然有一些節能環保型工業生產,但多數工業生產還是耗能工業,這就需要大量的資源支持,現在的能源消耗越來越大,我國現階段的能源供給呈現出供不應及的情況,這樣的能源資源情況制約了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要想保持我國經濟發展的長期活力,就需要對我國的地質礦產做出進一步的勘察,推動我國的地質礦產資源的發展。
1.1土工實驗方面
規范要求一定要保證足夠大的采樣密度,通常情況下,單個工地要選取一百件左右的土樣進行試驗,這樣得出的結果代表性較強。對于工期較短的工程,留給實驗的時間很少,甚至有些工程要求勘察報告必須在外業結束后三到五天之內上交。報告的編寫、審核和修改需要一到兩天,在土樣數量較多,實驗室的實驗條件不佳的情況下,只有一兩天的時間進行土工實驗,因此大多實驗室無法按照建設單位的要求上交報告。
1.2勘察報告編寫方面
隨著建筑行業如火如荼地發展,對勘察作業的要求也在水漲船高,有一定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供不應求,這就促成了不少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全權負責現場管理及報告編寫的局面。由于實際工程經驗不足,面對復雜的地質情況,有的年輕人不能準確地對巖土體的水理性質和力學特性進行把握,有的不能將建筑特征與巖土體特征綜合考慮,從而提出的地基處理方案或者基坑支護方案等缺乏一定的整體兼顧性。
1.3對地質礦產勘查沒有進行有效的評估
地質勘查工作大多數是由投資企業來完成的,但很多企業都只注重對相關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對勘查的礦產資源本身沒有足夠的重視,這樣地質礦產勘查的評估也無法達到標準的要求,很多地質礦產的評估數據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而我國很多的地質礦產勘查評估人員本身素質也有待提高,在工作中常常存在著評估結果與實際情況偏差的情況,這也會影響到我國地質礦產勘查事業的發展。
2.1使用計算機及其他技術
信息技術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在工業生產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在地質勘查工作開展時,應該盡量實現各個環節的信息化,將先進技術用于工作中,對提升勘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的勘查工作已經開始使用信息技術,利用計算機高超的計算能力,能夠快速搜集并分析工作中需要的數據。而且某些方面的技術已經實現自動化,能夠較好地應對復雜的地質情況,節約大量資源。應該成立專門的技術搜集小組,積極了解國內外同行業技術發展以及應用狀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引進那些可以有效提升勘查效率的技術。
2.2大力開發勘察施工技術
應大力開展先進的勘察技術,對于那些對礦井會產生破壞的挖掘活動,建議選用動態的地質勘察技術,僅僅借助那些數據來分析這些活動顯然是不夠的,只有采用了動態的地質勘察技術才能夠隨著時間的不斷變化,更具針對性的判斷和分析所產生的動態數據。而遙感技術則是有效的結合了衛星定位和計算機這兩種先進的技術,能夠有效的監測礦區的資源和環境,充分的保證了勘測工作的準確性,同時也為地質資源的勘察和開采提供了新的思路。
2.3完善地質礦產勘探制度
我國現行的地質礦產仍是國家直接管理,這樣的制度在保證了我國資源能源可以合理分置的同時,也使得地質礦產勘探缺乏一定的活力。在現在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情況下,需要對地質礦產勘探制度做出適當的調整。將地質礦產勘探管理制度下放到地方和企業進行,提高地質礦產勘探制度的活力,同時也可以保證地質礦產工作更加良好的進行,同時對表現優秀和技術較好的勘探人員進行一定的獎勵,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4實行勘察監理
對勘察工作實行監理是完善勘察管理的重要工作,監理內容包括:鉆機按規程進行鉆探、取樣、測試;技術人員到位,現場適時編錄;試驗室按國家規范要求進行測試等。由于監理的工作內容對專業水平要求較高,所以要求監理工程師必須具有巖土工程專業的工程師以上職稱,且敬業、能吃苦耐勞。由于勘察費不高,相應監理費也較少,加上專業性較強,監理單位一般不愿承接該業務,可由有實力的勘察單位組建勘察監理公司進行勘察監理。
2.5綜合應用現代技術
現階段,我國有多種多樣尋找礦產資源的方法。傳統的找礦思路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現代的找礦方法應當從地表深入到內部,利用現代化的綜合技術去對地質勘察技術進行思考研究。換句話說就是以巖石的物理性質差異為基礎,來對成礦規律以及地表到深部的情況進行了解把握。同時的將現代的科學技術利用到找礦技術中去,提高找礦的精確度以及找礦效率。
能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各部門必須對此進行重視。礦產在國民能源當中占據重要地位,其勘查工作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對其后續的開采生產等環節造成不利影響。還會造成勘查礦區周邊的環境受到污染,甚至會引發地質災害發生。這些情況都需要建立相應的制度予以規范,還要提高地質找礦人員的技術素養,讓地質找礦工作可以順利完成。
[1]劉慧蘭,王玉.對地質礦產開發管理的深入探討 [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 ( 16):83.
[2]張秉正,郭冬冬.試析地質礦產勘查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 (27):280.
[3]郭維,車路寬.論地質礦產勘查找礦的方法 [J].科技資訊,2013,05:94-95.
P621[文獻碼]B
1000-405X(2016)-2-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