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桃園 高玉文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5地質隊 重慶402160)
對重慶地區硒的地球化學特征分析
■謝桃園 高玉文
(重慶市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205地質隊 重慶402160)
利用針對重慶地區不同類型巖石、土壤以及茶葉樣品進行系統的硒元素含量分析,研究其在巖石、土壤及農作物中的地球化學特征。
土壤硒地球化學
萬源地區地層從第四系到震旦系均有出露。從區域上看,地層從東北到西南越來越新,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統地層、侏羅系、白堊系、寒武系、震旦系地層、志留系、奧陶系二疊系、三疊系地層。巖石類型以碳酸鹽巖及陸源碎屑巖沉積建造為主。第四系主要為沖積物、坡積物和殘積物;白堊系地層以淺紫色砂巖、粉砂巖為主;侏羅系地層主要以灰色一雜色砂巖、頁巖為主,砂巖與砂質頁巖互層,下部頁巖夾泥質砂巖、煤層;三疊系以泥質灰巖、泥灰巖、白云質灰巖為主,夾鮞狀灰巖、頁巖、粉砂巖,含有煤層;二疊系為灰質頁巖與泥灰巖互層;志留系主要以灰質粉砂巖、粉砂質頁巖為主,下部有黑色頁巖,夾灰質頁巖、炭質頁巖、粉砂巖等;奧陶系地層以黃綠色頁巖與薄層灰巖互層,黃色頁巖夾灰巖,灰質板巖夾灰巖等;寒武系主要為白云巖、灰黑色炭質灰巖、泥灰巖;震旦系主要以硅質灰巖、頁巖、灰質砂巖、凝灰質礫巖為主,夾薄層砂巖、不純灰巖等。
2.1樣品采集
根據萬源出露的地層、土壤特性及地形氣候環境,將萬源分片區采樣。針對不同時代、不同巖性及平面分布的相對均勻性,在抽樣片區系統采集巖石樣品77件,同時采集相應巖石風化所形成的不同類型土壤樣品68件。巖石樣品采集未風化的新鮮巖石,土壤樣品用不銹鋼鏟采取,取樣深度0-50 c m,重約1.5k g-2 k g,密封備用,土壤樣品和巖石樣品配套采集。另外還對抽樣片區合適地段采集茶葉樣品7 7件。如果土壤和茶葉樣品配套采集,則土壤樣品采取自茶樹根部生長耕作土。
2.2樣品處理與分析
土壤樣品經601 C-701C研磨過200目篩。巖石樣品亦粉碎至200目。農產品、茶葉新鮮樣品在野外進行殺青、烘干處理,成品茶與鮮茶葉取自同一茶場。將處理好的樣品送成都巖礦測試中心化驗室分析測試,硒的分析方法根據國家標準用原子熒光分析方法進行分析。
77件不同時代不同巖性的結果分析顯示,巖石中硒的質量分數最大1.349×10-6,最小0.006×10-6,平均0.145×10-6。與地殼豐度值(0.08)比較,絕大部分巖石樣品中硒的質量分數遠高于地殼豐度值,而震旦系地層中硒的質量分數最高,平均為0.548×10-6;寒武系次之為0.274×10-6;志留系地層中硒質量分數最低,平均為0.044×10-6。硒平均含量由高到低依次為:震旦系、寒武系、二疊系、三疊系、侏羅系、自堊系、志留系萬源地區的巖石大致有3種類型:碳酸鹽巖類,砂巖類,頁巖類。統計顯示頁巖類巖石中硒的質量分數最高,平均為0.355×10-6。其次是碳酸鹽巖,為0.113×10-6,砂巖中硒最低,為0.088×l 0-6。另外當巖石中含有較多的炭質成分時,則明顯較高;碳質板巖,硒質量分數為1.16×10-6;炭質頁巖1.349× 10-6。分析得出大竹河片區地層中硒含量最高。
4.1土壤硒分布特征
68件土壤樣品中硒的質量分數最大1.74×10-6,最小0.05× 10-6,平均0.32×1 0-6,高于全國土壤平均值(0.215)C I C,說明重慶東北部擁有較大面積的富硒土壤。
4.2土壤硒質量分數劃分標準討論
中國目前并沒有對土壤貧、富硒評價的統一標準。譚見安等人的研究結果認為,土壤w(Se)≥3×10-6過量,(0.4—3)×10-6為富硒,(0.25—0.4)×10-6為足硒,(0.175—0.25)×10-6為一般,(0.125—0.175×10-6為低硒,w(Se)<0.025×10-6為缺硒。李家熙等人將土壤硒含量分為低硒土壤(0.1—0.2)×10-6、中硒土壤(0.2—0.4)×10-6和富硒土壤>0.4×10-6,并認為土壤硒含量低于0.05×10-6,植物性飼料硒含量低于0.05×10-6即可引發動物缺硒癥。曹靜祥等人就“美國NIH基金項目《硒水平與中國老年人群認知能力關系研究》”調查研究認為土壤Se含量在(0.2-0.4)× 10-6為適宜。通過對萬源地區硒的地球化學研究認為,對于土壤硒含量范圍,用極低硒、低硒、中硒、高硒和極高硒來確定較為科學,而富硒應該是在某種物質中硒含量達到一定水平,即超過了普通水平但沒有超過有毒水平的硒稱之為富硒。因此上述標準應該是適用萬源地區的。根據該標準,萬源地區一硒一土壤的硒質量分數統計,統計顯示萬源地區土壤總體上硒含量水平較高,屬于中硒到高硒。大竹河片區的土壤以高硒和中硒為主,青花片區的土壤以高硒和中硒為主,舊院片區的土壤則以中硒為主。
綜上所述,萬源地區的富硒茶葉產區主要分布在大竹河、青花及舊院片區,和富硒土壤分布帶具有致性。目前,只是對茶葉的硒含量進行了初步研究,今后可以拓展到更大的農產品領域。例如,可以對玉米、土豆、小麥、蔬菜、藥材等農作物中的含硒情況進行詳細的研究,以發現更多富硒農作物,開發系列富硒農產品,形成新的農業產業增長點,達到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1]王世紀,吳小勇,劉軍保;浙北地區土壤硒元素特征及其生態環境效應評價 [J];中國地質;2004年21期.
P618.76[文獻碼]B
1000-405X(2016)-2-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