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測地質隊 河北邢臺054000)
煤炭數字地震勘探技術的探討
■王剛
(河北省煤田地質局物測地質隊 河北邢臺054000)
煤炭行業的快速發展,在開采量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勘測所要面對的環境更為復雜,傳統的勘探技術逐漸不能完全滿足實際生產需求。而數字地震勘探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煤炭資源勘探能力與精度,在實際應用中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本文對煤炭數字地震勘探技術進行了簡要研究。
煤炭勘探數字地震數字檢波器
為推動煤炭行業進一步發展,逐漸引進了更多新型技術,其中數字地震勘探技術的應用,對提高勘探效率,提高勘探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將煤炭數字勘探技術,已經進入到“精細地震,綜合勘探”的全數字化階段,利用數字檢波器,以數字方式輸出數字信號,傳輸到中心站進行編排存儲,然后資料處理中心對其進行數字組合疊加處理與后加工處理。降低了各項因素的干擾,有效提高地震勘探資料分辨率與信噪比。
數字地震勘探技術主要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根據礦山地質市場發展需求,對煤炭勘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促進煤炭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利用數字地震勘探技術可以查明5m以上小斷層與煤層分叉、缺失與合并等結構,同時也可以有效應用于風氧化帶、煤層厚度變化趨勢、開采上限以及采空區等范圍,全面探查煤礦生產中巖性勘探問題。數字地震勘探技術的應用,需要配置相應的設備,以及靈活的工作方法,在滿足平原勘探需求的基礎上,陸續應用于山區、沙漠、水域、基巖裸露以及陡傾斜等復雜環境下的地震勘探禁區[1]。數字地震勘探技術的應用,促進了勘探方法的更新,逐漸進入了全數字勘探時代,對促進煤炭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1信息采集
2.1.1低畸變高帶寬激發接收
與常規野外采集信息相同,全數字信息采集的研究需要從精細表層調查、基于動力學特征激發、寬頻帶接收等方面著手,并且要重點進行激發與接收研究,確保可以滿足數字檢波器寬頻帶與大動態范圍特點需求。采集時如果是選擇可控震源,應選擇低畸變、高寬帶以及大噸位可控震源,并且要對每個進行單獨掃描記錄[2]。如果選擇用炸藥,則盡量選擇用大帶寬高能炸藥,通過適中的雷管爆速來控制爆炸產生的氣流,降低地震信號的激發噪聲與頻帶寬。
2.1.2單點小道距接收
結合數字檢波器具有的大動態范圍、檢波器大寬帶、抗噪性能高以及低畸變等優點,可以選擇用單個數字檢波器的方式,降低組合設置對頻率以及振幅產生的而影響,來提高接收信號的質量。并且采取單個檢波器方式,還可以避免組內高程與靜校正產生的影響,實現空間噪音的充分采樣,利用噪聲特點設計數字組合模式,來達到消除規則干擾與非規則干擾。另外,如果選擇用低畸變寬頻帶震源與數字檢波器,可以有效改善原始信息信噪比。
2.2信息處理
CDP道集處理:
在全數字地震采集道距與常規采集道距相差較小的情況下,并不能有效性形成噪聲充分采樣數據體,此種情況下就可以選擇用得前隨機噪聲壓制、CDP道集處理技術,完成全數字勘探信息資料的處理。此種信息處理技術主要針對動校正后道集,利用相位動校正、分時剩余靜校正以及FX域預測去噪等技術,使得道集內能量保持均衡,同時也可以壓制噪聲提升有效信號質量[3]。
(1)相位動校正。利用相位動校正方法,來對反褶積后地震子波相位差進行消除,對子波進行統一,并可以根據需求來完成已知地震子波相位的調整。實際應用中,對信息進行相位動校正處理后,CDP道集應選擇用多道掃描方式處理,通過不同相移量來對記錄進行相位校正,同時計算對應多道平均方差模。計算所得最大方差模所對應的相移量即為最佳校正量,根據此結果來完成記錄的校正,對子波進行統一,提高道集質量。
(2)分時剩余靜校正。此種信息處理方法,在應用時即沿著多個反射界面,分別求出淺、中、深層剩余靜校正量,并完成剩余靜校正量相同部分與不同部分的計算,以真正代表靜校正量變化相同部分為依據進行校正,達到消除其余因素對差異部分產生影響的目的。
(3)FX域預測去噪。在應用FX域預測去噪時,即通過復述域向前、向后預測,并基于信號相干性與可預測性特點來研制噪聲。一般在對勘探資料進行動校正處理以后的道集,既可以通過此種方法來達到提高道集數據信噪比的目的。
2.3室內數字組合處理
數字檢波器可以將勘探信號與噪聲完整真實的記錄下來,并且因為野外采集為小道距,還可以對噪聲進行充分三維空間采樣。基于此,室內可以通過對噪聲波長的分析來確定組合距離,并根據期望噪聲壓制水平決定組內檢波器數量,對噪聲動力學特征進行分析來設計組合圖形,提高壓制效果,提高勘探信息的信噪比。
更多新型科學技術與設備在煤炭地震勘探中的應用,可以更多的推動煤炭行業的發展,更全面的滿足市場發展需求。數字煤炭地震勘探技術的應用,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逐漸向全數字地震勘探反向發展,還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對專業技術進行研究,并配置相應的專業設備,做好勘探信息資料的采集與處理,爭取不斷提高勘探效果,提高其經濟效益。
[1]王懷洪,鞏固,田育鑫.東部煤炭數字地震勘探技術發展與關鍵問題討論 [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7,04:1320-1326.
[2]羅建峰.巨厚黃土塬礦區三維地震勘探的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研究 [D].西安科技大學,2013.
[3]王懷洪,鞏固,王書軍,郭聯合,張暉.山東煤田地震勘探成就與技術進展 [A].山東省地球物理學會.山東地球物理六十年 [C].山東省地球物理學會:,2009:9.
P315[文獻碼]B
1000-405X(2016)-2-197-1
王剛(1972~),大學學士,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