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良 劉思維 趙紅
(吉林省永吉縣氣象局 吉林132200)
吉林省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張曉良 劉思維 趙紅
(吉林省永吉縣氣象局 吉林132200)
本文概括了人工影響天氣吉林省的發展現狀,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簡析了應注意的問題,旨在為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的發展提供參考。
吉林省人工影響天氣現狀發展
吉林省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涼爽多晴,冬季漫長而寒冷。全省年平均氣溫3℃-5℃,氣溫受地形影響,由西、西北向東、東南氣溫逐漸降低。近年來隨著氣象災害天氣天數的增加,已嚴重影響農業生產,為了促進農業高產豐產,吉林省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已日漸應用廣泛。而且該省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科學和技術基礎已有了很大的進步。在防災、減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貢獻。
1.1有效的抵御了氣象災害
吉林省地處中緯度氣候脆弱區,自然災害頻發,尤以干旱冰雹災害對農業生產和人民生產生活的威脅最為嚴重。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50年以來,吉林省始終把為"三農"服務作為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重點內容,堅持面向社會需求,從傳統的以防災減災為主逐步向有效開發、利用空中水資源轉變;從以往的春耕保苗服務向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等多領域并舉轉變;從臨時應急抗旱向主動防御干旱轉變;由以往季節性作業向全年常態性作業轉變,保障了吉林省農業生產。
1.2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成效
近年來,吉林省人工影響天氣中心善于抓住一切有利天氣時機,開展飛機、高炮、火箭立體式人工增雨抗旱和防雹作業,最大限度地降低干旱、雹災造成的損失。僅2004年至2011年,實施飛機人工增雨作業266架次,飛行760小時;實施的地面人工增雨作業增加降水量約86.9億立方米;防雹作業發射火箭彈1100枚,高炮炮彈164796發,為吉林省糧食生產連續獲得大豐收,保護生態環境,特別是為2011年實現糧食產量突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人工增雨撲滅森林(草場)火災、人工消霧保障機場開放、人工消雨保障重大節日活動等方面也作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3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的發展
建設天氣雷達、建設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氣象保障工程項目、升級完善區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建設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建設生態環境氣象監測預警系統、完成東北區域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工程項目、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地面標準化作業站建設和基層氣象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
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是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非常有意義的工作,當前首要的問題是在開展人工影響作業工作的同時,加大科學研究的力度,不斷加強對天氣變化規律的認識,同時發展新的探測和作業手段,使人工影響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2.1重視基礎理論研究
云降水學是現代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基礎,深入認識作業地區云霧降水的結構特征和發展規律是建立人工影響天氣科學概念模型確定有效催化方法和作業方案的科學基礎。除野外觀測試驗和數值模擬外,室內實驗是認識云降水的微物理過程的主要手段,也是研制和檢測高效催化劑的主要手段,應予重視。
2.2加強技術開發研究
深化氣象改革、完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拓展公共氣象服務、推進東北區域人影工程建設、深化氣象為農服務“兩個體系”建設、健全生態氣象監測預警體系等6個方面的內容。同時還需對人工影響天氣工作效果制定一整套效果檢驗的評價標準。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應針對各地具體情況,選優集合形成先進實用的成套優化技術,促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進一步發展。
2.3科學示范試驗和基地建設
只有通過有科學設計的、長期穩定的科學示范試驗才能對效果作出可靠的科學評估,對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和方法進行科學的檢驗,對當地云降水的結構規律有深入系統的認識,才能使人工影響天氣技術逐項地轉化為效益可靠的業務或產業。為了進行科學示范試驗必須選擇需求迫切、云霧降水條件好的地區,按科學布局,建立監測、作業、通信系統和網絡,形成高水平的科學試驗基地。
2.4服務領域的開拓
人工影響天氣的服務潛力很大,需要進一步開拓。目前人工增雨在技術上已近成熟,在緩解水資源短缺、保障冬小麥安全越冬;清除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改善城市大氣環境;撲滅森林和草場火災;結合飛播造草造林保護林業生態等方面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另外,防雹技術、人工消霧、人工消雨、人工削弱暴雨對于吉林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有重要的應用前景,社會呼聲也很高,但因難度很大,均需進一步業務化。
3.1增強各部門責任意識
各級部門應當把抗災救災工作作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大事來抓,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增強防災抗災意識,進一步加大防災抗災工作力度,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損失。要加大對人工影響天氣設備和經費的投入,從經費上和人員配備上給予充分的幫助和支持。
3.2確保作業規范安全
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本著“安全、科學、高效”的原則,把安全放在首位,完善作業規范和操作規程,制定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建立作業安全保障機制。繼續加強對作業人員的崗位培訓和作業設備的管理,嚴格操作程序和作業期間的空域申報,堅決杜絕未經空域管制部門批準的擅自作業狀況,更不允許無視安全盲目作業的情況發生,保證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的及時、安全、有效。
人工影響天氣技術是涉及多學科、多部門的一項復雜系統工程,是一項發展中的、具有巨大潛力的科學技術。開展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不僅是農業生產的需要,而且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安全保障、生態建設和保護等方面的需要,對于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趙鋼,周長征,姜永征.人工影響天氣在氣象防災減災中的作用及發展建議 [J].現代農業科技,2010,(8).
[2]康鳳琴.人工影響天氣展望 [J].干旱氣象,2001(1).
[3]陳文新,熊孝鋒.對人工局部影響天氣問題的探討 [J].現代農業科技,2009,(22).
P48[文獻碼]B
1000-405X(2016)-2-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