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咪(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
淺談中國畫中的文人精神
◆張咪(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摘要:蕓蕓眾生,唯獨人類這個擁有語言和思維靈性的“ 動物” 才真正懂得美,并由此而產生對美的需求和創造。文人畫發展到元明清時代,有了新的發展高峰,風格題材的異變,使文人畫更加富有魅力與深度。而今,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文人思想卻是人們口中拼湊的只言片語,失去了文人精神的本真面貌。
關鍵詞:文人精神 文人畫 哲學思想
在博大精深的傳統中國畫里,文人的精神體系也是十分龐大的,潘天壽先生說:“東方繪畫之基礎,在哲學?!闭驹谡軐W的角度而言,任何事物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聯系。哲學對藝術觀念即實踐的影響或直接或間接,乃至荒誕的理論反產生巨大的動力,之后一種尤以老莊一派的理論為典型?!敖^圣棄智”“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隨心所欲不逾矩”等等多種哲學的觀點可以完全與中國畫當中的文人精神契合,這一切并非巧合這么簡單,哲學本身就是一種研究事物發展規律的藝術,同中國的繪畫一樣,也是人類對極善、極美的未知世界的一種向往。
同時“玄”的精神,滲透到了中國畫的所有層面,換句話說,中國的藝術思想的本源是“哲學”或“玄”的心靈狀態。中國繪畫是以線為主的藝術,而八卦以虛線(陰)和實線(陽)為構,不僅作為天地風雷水火山澤的征記,而且呈示出一種思維進程及結果判斷。
哲學和美學的實證性、辯證性、簡潔性和完美性,理論上的理想精神(本體精神)和現實情況(主體精神)從來都不可能完全吻合,這是文人畫寫意性的另一種合理的解釋,并不是完全符合客體的科學現象,卻用另一種方法詮釋了氣韻生動之美。因此,文人精神描繪的并不是桑間閭里的世俗之情,是一種經過提煉和凈化了之后的哲學與藝術的結合體,她漸漸地從混沌的哲學精神走出來,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人思想情感。這種感情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熄滅了利欲與私情后的淡泊與心靈的平靜,人不與自然的對抗是任何自然的和諧,是心靈與自然的親密無間,是理想的樂園。
元代,朝廷對漢人的打壓,使得儒生的地位十分低下,所謂的“九儒十丐”就是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在面臨如此大的打壓下,中國繪畫卻在逆境中大放異彩,山水畫孤峰凸起,達到一個新的高度,畫中的四君子題材——梅、蘭、竹、菊作品空前興盛。中國繪畫發展至元,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
中國畫有“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體,元人尚意,”元代文人畫的內容,重于自然,趨向于圖山描水;它的風格,強調水墨,趨向寫意,簡率靈動。同時,元代的文人畫突出筆墨情趣,書法韻味濃厚。這個時期,文人畫在畫壇上占據著顯著的主要地位。
文人畫強調抒發主觀情緒,“不求形似”“無求于世”,不趨附大眾審美要求,借繪畫以示高雅,表現閑情逸趣,倡導“師造化”“法心源”,強調人品畫品的統一,并且注重將筆墨情趣與詩、書、印有機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繪畫樣式,涌現了眾多的杰出畫家、畫派,以及大量的優秀作品。
在中國社會逐漸西化的過程中,一些當代的藝術家試圖讓傳統的中國文化精神再生,他們把傳統文化和傳統精神糅合到作品創作中去,自成一套完善的審美體系,充分體現出了一個當代知識分子對社會發展、歷史文化的人文關懷以及重構和諧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于中國文人繪畫精神的現狀,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之下,人們的內心有太多的欲望和騷動,利益的驅使,人性真善美的缺失,文人精神的本質——去追求世間盡善盡美的事物的原始渴望已漸漸地弱化弱化。怎么再去建立一個完善的文人精神體系?特殊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人們的內心發生了質變。
中國畫中的文人精神,并不是矯揉造作的無病呻吟,也不是一味追求古人精湛的技法,更不應該是模仿古人的心情意境,而是一種內心真實情感的外顯。
參考文獻
[1]李福順.中國美術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江澄清.中國繪畫精神體系[M].蘭州: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8.
[3]李鎮.中西繪畫體異性通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3.
[4]鄧喬彬.中國繪畫思想史[M].合肥: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
[5]杜文娟.感悟之道——中國傳統山水畫心物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