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界首市小黃中心學校 李 鑫
真情實感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融入思考
安徽省界首市小黃中心學校 李 鑫
【摘 要】
【關鍵詞】
真情實感 初中語文 作文教學
一篇優秀的文章作品,除了要運用恰當的詞語以及流暢的表達外,還需要給予讀者以打動和感染。我國在新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寫作需要融入個人真摯感情,將個人對社會、自然以及人生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因此,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實踐中,要鼓勵學生抒寫真情實感,表達社會現實生活,增強作文生命力和感染力。
1.1 感情淡薄,套路化嚴重
大部分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往往會受到各種優秀作文的負面作用,將優秀作文的素材、寫作結構等直接套用過來,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十分陳舊,不夠創新,且無法將個人情感真實融入進來,存在著嚴重的套路化問題,沒有真情實感的文章,無法給人以感染力。
1.2 千篇一律,流于俗套
通過將一些主題切合的案例運用到寫作過程中,可以促使作文生動性和感染力得到提升。在老師的不斷強調下,很多學生雖然會在作文中加入一些實例,但是這些實例千篇一律,讓人感覺到疲倦和厭煩,如用愛迪生的故事來闡述勤奮,用孔融讓梨的故事來表達謙虛等。
2.1 借助教材作品,感悟文章情感
教材中的作品經過了專家的層層篩選,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在可能平淡的表達下,融入作者的真情實感,打動人心。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就需要引導學生對教材作品中的社會內容充分研究,對作品中蘊含的感情世界細細感悟。如在人教版《皇帝的新裝》中主要表達的是敢于講真話的精神,在魯迅《風箏》中,則將其嚴于自省的精神表達出來,且讀者能夠被文章所描述的手足之情產生深深地感動;還有諸如《如夢令》《浣溪沙》等古典作品,無一不表達著作者的切身體驗與真性情,毫不作假,可以將課本的這些作品作為學生作文的良好示范;科學引導學生對教材中選用的各種例子深刻品讀,能夠靜下心來,從心靈深處與文章開展對話,實現心靈共鳴,獲得感悟,提升寫作水平。
2.2 關注實際生活,體驗真實感情
有教育專家曾經表示,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且生活是寫作的根源,只有結合生活,方可以順利寫作。因此,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事兒、人物、社會熱點等密切關注和觀察,且發表個人意見和看法,及時記錄下來,積累作文素材。如在初一的《從生活中學習寫作》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們明白生活是作文素材的來源,學會從平淡的生活中找出可寫之物,可以是描繪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也可以是描寫某一個有趣的同學、嚴肅的老師等;以校園生活的描繪為例,很多學生剛剛進入初中,寫作技能水平較低,不了解從何下手;教師就要循序漸進的引導,校園生活包括什么?如學校面貌、建筑布局、教師風采、同學感情、個人成長等,無一不是良好素材。緊接著樹立題目,如《我的多彩校園生活》,讓同學們結合教師的引導,自己動手實踐,寫出個人認為的校園生活。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們了解身邊的各種人、各種事都可以被作為素材使用,只需要流暢的表達,融入真實情感即可;有效消除學生的心理負擔,激發作文學習興趣。此外,學生抒寫表達的欲望激發出來后,教師要給予相應的鼓勵和支持,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由抒寫,日記、隨筆等都是作文素材的積累方式,要充分利用;通過長期堅持,個人寫作能力必然可以得到提升。
2.3 創設活動情境,豐富學生體驗
興趣是學生寫作的動力。初中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紀,枯燥的作文教學容易讓學生們產生厭煩情緒,針對這種情況,可以結合作文主題,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如讓同學們角色扮演考完試之后的情景、考試不及格面對家長的情景等等,通過這些模擬表演,真實再現了實際生活,能夠激發學生靈感,調動寫作積極性,進而提升作文教學質量。同時,教師也需要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結合作文教學主題,事先準備相應的素材資料;如在《我的中國心》寫作教學中,可以讓同學們觀看事先準備好的視頻,了解新中國成立之后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國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取得的各種成就以及優美的大好河山等,通過這些視頻資料,激發學生愛國之情,進而產生一些感懷,用文字表達出來,即是一篇優秀的作文作品。此外,音樂也是創設情境的有效手段,在課堂中可以播放適當的歌曲、歌詞等,營造豐富情境;如在《成長的煩惱》中,可以將《陽光總在風雨后》等音樂作品引入到課堂中,引導學生正確面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挫折和煩惱,能夠勇往直前,產生寫作欲望。
綜上所述,真情是作文的核心,優秀的作文必然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實感。因此,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要積極創新教育理念,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培養學生善于積累素材的良好習慣,在作文中巧妙融入真情實感,增強作文的感染力與生命力,提升作文質量與寫作水平,獲得全面發展。
現階段,作文寫作亂編亂寫的問題比較嚴重,制約到學生寫作質量的持續提升;需要在語文作文教學中,強調學生融入真情實感,回歸實際,在提升個人表達能力的基礎上,深化主旨,融入感情,提升作文寫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