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阜寧縣公興小學 張錦秀
從看圖說話到作文寫作
江蘇省阜寧縣公興小學 張錦秀
隨著語文學科地位的不斷提高,小學階段的寫作教學發展情況也得到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在小學低年級,作文以看圖說話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看圖說話,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起點,也是重要的基礎工程。優化看圖說話的教學方式,引導小學生從看圖說話學習中建立寫作意識,順利過渡到高年級的寫作學習中,有利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目標的達成。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無論是心智,還是性格,都沒有發育成熟。他們天性活潑,愛玩愛鬧,無法在課堂中長時間集中精力,更不可能整節課都認真聽講。要提高看圖說話教學的效率,教師要對學生的表達興趣與寫作興趣進行有效激發。重視小學生看圖說話學習成功體驗的豐富,在看圖說話教學中,給學生灌入許多寫作學習的動力,能夠促進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寫作任務。比如,在針對一張雪景圖片進行寫作練習時,一些小學生寫到“窗外的白雪花像天使一樣散落人間”這樣的句子。教師借助獎勵小學生小紅化、小紅旗的方法給學生成就感,讓小學生的寫作學習積極性在激勵中提高。
除了培養興趣,小學語文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看圖說話膽量的培養。在一個班級中,總有一些小學生不敢在課堂中發言表達,在交流中也大都輕聲細雨。這些學生的心理素質有待提高,通過改變看圖說話的教學方法培養小學生的膽量,讓他們敢于組織語言,敢于表達,才能成為獨立的寫作者。比如,在針對“小松樹和大松樹”的圖片做看圖說話訓練時,教師要通過善意的引導,讓小學生敢于表達。教師提出層次化的問題,引導小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將圖片上的內容表達出來,像“圖片上有幾棵松樹?他們分別在哪里?誰更高一點?誰的視野更寬闊一點”這些從淺到深的問題,能夠給膽小的學生提供表達思路,促進其增強自信。
在看圖說話學習中,小學生只有具有觀察能力,才能將圖片上的內容盡收眼底,通過圖像與語言的轉變表達出來。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是看圖說話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低年級小學生很難長久集中注意力,在觀察事物時也不能像高年級學生那樣講究順序。漫無目的的觀察是看圖說話學習潛在“殺手”,在課堂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堅持科學的原則,利用合理的順序去觀察圖片,在多次訓練后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明確圖片中的主要內容,深入理解圖片的涵義。
一般來講,小學生在看圖說話學習中接觸到的圖片多為一幅圖或者四幅圖,針對一幅圖的圖片,教師要引導學生先從整體觀察,觀察圖片中有什么人、什么物,觀察人與物的細節,像形態、動作與表情等。再分析人與物之間的關系,通過動詞去表達關系。針對四幅圖的圖片,教師要先引導小學生明確四幅圖的變化,用前面的方面觀察每一幅圖,積極發現每幅畫之間的不同,以此找到表達的重點與要描繪的情節。在看圖說話課堂中向小學生傳授看圖說話的方法,要比引導小學生做無畏的練習重要得多。在掌握了觀察圖片的技巧后,小學生的看圖說話學習會更加自由,效率更高。
在看圖說話學習中,學生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將靜態的圖片描繪出動作,表達成故事,需要學生動腦去想象,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積極去創造。在掌握觀察方法之后,通過觀念,一些小學生只能說出兩三句話,有學生甚至用一句話去描述圖片。比如“小李在輔助同桌寫作業”“大家一起去公園植樹”,這些表達雖然是正確的,但缺乏細節內容,在寫作中,很有可能出現無從下筆的情況。在看圖說話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大膽將圖片中的資源利用起來。針對同一個圖片,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理解,表達出的故事也是不同的。教師要鼓勵小學生發表個性化看法,不得要求小學生給出同樣的描述。
如,在利用“烏鴉喝水”圖片做看圖說話練習時,有的小學生一反常人思維,給出這樣的表達“烏鴉在炎熱的夏天飛了很久,口渴找不到水喝。突然發現一個盛有半瓶水的瓶子,它思考如何喝到瓶子里的水。它想啊想,終于想到將石子扔到瓶子里讓水位上升的好方法。于是,它往返于小溪與瓶子之間,飛著飛著,它發現自己居然在小溪邊撿石子,而不是喝小溪里的水,真是愚蠢極了”。這樣的表達與大家印象中“烏鴉喝水”的故事明顯不同,大家眼中的烏鴉是聰明的,但這位學生眼中的烏鴉是愚蠢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不得否定學生,而是積極去肯定學生的個性化想法,讓想象與開放成為看圖說話學習的特色。每一位學生都是個性化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不同是很正常的。如果教師打擊小學生的積極表現,只會讓小學生看圖說話積極性消退,當有一人提出不同觀點時,教師詢問其他學生是否還有有意思的觀點,才能讓看圖說話學習氛圍更和諧,促進小學生參與進來。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看圖說話是語言學習的基本功,更是一項重要的技能。優化看圖說話教學方法,培養起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小學生個人綜合素質水平的提高。在看圖說話教學中培養小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寫作學習需要的觀察、想象與思考能力,能夠推動小學與作教學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