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益芳
(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氣象局浙江臺州317100)
淺析氣象防雷技術工作要點
■孫益芳
(浙江省臺州市三門縣氣象局浙江臺州317100)
雷電襲擊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本文簡要介紹了氣象防雷技術的基本要素以及安全防范措施,探討了氣象防雷技術工作要點,并提出了未來發展方向,旨在為氣象防雷技術工作研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氣象 防雷技術 工作要點
雷電是存在于自然的現象,雷電襲擊則是能夠威脅國家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自然災害之一。雷直擊產生的電力以及熱力作用會引發被襲物體爆炸、燃燒,其危害具體表現為人員傷亡、電路毀壞、引發火災等。近年來,我國因雷電襲擊蒙受了巨大的人員傷亡以及社會經濟損失,尤其是雷電襲擊高發地帶。國家十分重視防雷工作的開展,加大了防雷工作的投入力度,積極采取應對策略,降低雷電襲擊造成的危害。然而由于我國關于防雷研究起步相對較晚,技術條件有限、資金投入不足以及專業水平不足等原因使得現有的氣象防雷技術水平無法滿足社會需求,部分監測信息失真甚至缺失,在管理上也存在局限性。因此,氣象防雷技術工作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氣象防雷技術基本要素包括公共接地、直擊雷防護以及感應雷防護三個方面。公共接地是指氣象觀測現場以及其它金屬設備放置地共用的可靠接地。公共接地是氣象防雷工作安全、正常進行的前提保證。直擊雷防護是指通過觀測直擊雷的現場情況,了解掌握直擊雷的信息。一般通過觀測傳感器避雷針的數據線、引下線等得出信息。避雷針引下線被雷電擊穿,從而引起信號線被桿體電流擊穿,若雷電伴有大雨、大風,更提高了的信號線被被桿體電流擊穿的風險。感應雷防護是指防雷、雷電發生信號以及感應雷的防護工作,確保信息的準確性,為開展防雷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加強安全防護工作是防止雷電襲擊的關鍵因素,一般包括兩方面,一方面工作人員必須按照技術規范進行安全防護操作,完善應急系統,定期對安全防護設備進行修理檢查,尤其加強放置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防護,確保物品安全,避免因違規操作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另一方面氣象防雷技術主要通過電子信息系統對雷電情況進行實時監測,獲取實時的雷電數據資料。因此,必須加強對電子系統設備的檢查、管理,確保其安全正常運行。
工作要點明確的前提是明確工作定位,因此,在進行工作要點分析前,必須先進行準確的工作定位,氣象防雷技術工作的開展直接關系到國家與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賦予了氣象防雷技術工作者神圣的使命。工作人員在開展氣象防雷技術工作時,必須端正工作態度,深刻認識自身的工作責任,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氣象防雷技術是氣象監測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技術條件有限、資金投入不足以及專業水平不足等原因使得現有的氣象防雷技術水平無法滿足社會需求,部分監測信息失真甚至缺失,在管理上也出現管理漏洞、管理局限性等問題。因此,氣象部門應該明確工作要點,切實提高防雷技術水平,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氣象防雷技術的工作要點包括:
(1)加大先進設備投入。先進的雷電監測設備是及時獲取可靠、準確的硬件保證,因此必須資金投入,引進先進設備,在氣象防雷技術工作中投入使用,才能提高雷電監測數據的準確性,促進防雷工作高效有開展。
(2)規范工作制度。規范工作制度是提高雷電監測數據準確可靠的另一項保證,工作人員必須充分了解氣象防雷相關工作的規章制度,提高工作責任新,按要求進行規范操作,避免出現違規操作而導致雷電監測數據失真,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氣象部門應完善相關操作規定以及規章制度,使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有章可循,規范操作。
(3)提高技術水平。氣象防雷部門要善于引進專業技術人才,以提高防雷技術水平。此外,加大對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是提高技術水平的重要手段,由于防雷技術涉及到信息技術、高端儀器使用、物理研究分析等多方面技術[5],且隨著時代不斷革新,因此,必須定期開展針對性技術培訓工作,提高人員技術水平,推動防雷技術不斷發展,使氣象防雷工作能夠跟上時代步伐。
(4)完善網絡建設。完善網絡建設的意義在于,能夠使氣象防雷部門內部各崗位間如聯絡人員、數據管理人員、信息處理人員等以及相關部門的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使雷電數據信息能夠在網絡中及時有效的傳遞,實現信息的共享。由于該項建設的投入較大,必須進行各相關部門間的協調,逐步建立完善。
5.1 提高預測水平
雷電襲擊往往十分突然,且過程十分短暫,無法進行事中控制。因此,對于雷電襲擊的預測至關重要,只有加強對于雷電的預測水平,才能夠及時規避雷電襲擊,減少或避免因雷電襲擊造成的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因此,雷電預測技術成為防雷技術今后的發展方向。
5.2 實現管理創新
防雷技術工作的重點是確保雷電監測信息的準確、有效。防雷技術工作的管理應以此為中心點,打破以往管理工作的局限性,進行管理系統的統籌規劃,使各崗位之間的分工明確,統一協調。使信息能夠在部門間及時流通共享,避免因重復工作浪費資源,提高部門的工作效率,進一步確保雷電監測信息的準確、有效。
5.3 構建理論結構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氣象防雷技術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然而,在理論結構的建設上存在嚴重不足,因此,我們在提高氣象防雷技術水平的同時,可借鑒國外相關理論,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進行理論結構的構建,通過理論指導氣象防雷工作的開展。
氣象防雷技術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有效減少或避免因雷電襲擊造成的人員傷亡以及財產損失,必須高度重視。在氣象防雷技術工作中,必須明確工作定位,加大資金、人才投入,規范工作制度,提高技術水平,完善網絡建設,確保雷電監測信息的準確、有效。
[1]劉佼,肖穩安,陳紅兵.全國雷電災害分析及雷災經濟損失預測 [J].氣象與環境科學,2010,07(04):401-405.
[2]嚴玉彬,姬社英.淺談氣象防雷科普宣傳的幾點思考 [J].科技傳播,2010,11(06):1 10-115.
[3]宗鋒,付彥兵.氣象防雷技術工作要點探討研究 [J].北京農業,2012,03(06):79-83.
[4]宗鋒,姜珊.氣象防雷技術未來發展前景研究 [J].科學之友,2012,07(09):102-106.
[5]謝俊,覃永烈.芻議氣象觀測站防雷技術的應用 [J].廣東科技,2012,11(09):221-226.
P446[文獻碼]B
1000-405X(2016)-5-4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