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老干部大學 董世栓
學習貫徹《意見》精神,加強學習陣地建設為黨和人民事業增添正能量
全面理解《意見》涉及老干部(老年)大學工作的重要論述
□河南老干部大學 董世栓
中辦、國辦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離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全面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文件,是今后離退休干部部門、老干部(老年)大學的工作遵循和奮斗目標。通過研讀全文,筆者認為《意見》中涉及老干部大學工作的論述不是僅有一個章節集中體現,而是貫穿于文件的全文,必須全面準確地理解。下面從“價值取向、社會定位、領導力量、創新發展”四個方面談一談對《意見》涉及老干部(老年)大學重要論述的理解,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意見》在總體要求中指出:“按照黨中央全面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的要求,牢牢把握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增添正能量的價值取向……”在新形勢下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要遵循的原則中指出:“堅持不懈開展以‘展示陽光心態、體驗美好生活、暢談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增添正能量活動,組織引導離退休干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傳遞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影響和帶動周圍群眾堅定不移跟黨走,共同釋放正能量”;在加強對離退休干部工作的組織領導中指出:“各地區各部門要發揮離退休干部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威望優勢,充分凝聚和釋放正能量”、“通過傳承黨的優良作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傳承優良家風、關心教育青少年、開展法制宣傳、化解矛盾糾紛、參與社區建設等方式傳播正能量”。以上表述中先后出現了“增添正能量、凝聚正能量、釋放正能量、傳播正能量”等詞語,可以說是對老干部(老年)大學工作的價值取向進行了明確界定。“正能量”一詞源于英國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的專著《正能量》,其中將人體比作一個能量場,通過激發內在的潛能,可以使人表現出一個新的自我,從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滿活力。“正能量”指的是一種健康樂觀、積極向上的動力和情感。老干部(老年)大學作為老同志集中學習活動的場所,不但能夠在學員個體培養、產生正能量,而且更易于在學員群體乃至整個社會中形成、聚集和傳播正能量。一是學習主體具有正能量傳播的帶動性。老干部(老年)大學的學習主體是廣大離退休老同志,具有明顯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和威望優勢,他們良好的生活態度、價值取向、言行舉止會促進正能量在整個社會老年人群體中形成和傳播。同時,廣大離退休老同志作為一名普通的社會老年人,由于在家庭、社會中所處地位和扮演角色的特殊性,對推動正能量在整個社會中的釋放和傳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帶動性和影響性。二是學習內容具有正能量的廣泛代表性。老干部(老年)大學與社會其他院校教育形式相比,功利性弱化,更加符合人向善、向美、向上的自然追求,在課程設置方面具有天然的正能量選擇性,這是老干部(老年)大學在課程設置方面必須堅持的原則。同時,老干部(老年)大學在開設課程方面,不受學科、專業、形式等限制,具有“正能量”的無限廣泛性,只要是向善、向美、向上的,符合老同志學習需求的均可以開設。三是組織形式更利于正能量的釋放和傳播。學和練是老干部(老年)大學組織學員學習的主要形式,也是產生、釋放和傳播正能量的最主要形式,它雖然緩慢,卻持久、廣泛、有效、深入。同時,由于各級老干部(老年)大學具有學校普遍的特性,設置有學校組織、學員組織、學團組織、興趣小組方面的機構設置,這些機構設置更利于經常性地集中展示、釋放、傳播正能量。
《意見》在加強離退休干部活動陣地、學習陣地建設中指出:“老干部(老年)活動中心、老干部(老年)大學建設要納入公益類文化事業發展總體規劃。按照布局合理、規模適當的原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單位性質尚未明確的,結合實際情況劃入公益類事業單位”。以上表述對老干部(老年)大學工作的社會定位問題進行了明確,即老干部(老年)大學工作屬公益類文化事業,老干部(老年)大學屬公益類事業單位。社會定位明確后,在三個方面可以有效促進老干部(老年)大學工作發展。一是發展規劃問題。社會定位問題涉及發展的頂層設計,社會定位明確后,使老干部(老年)大學工作的社會屬性更加明確。老干部(老年)大學發展30年來,形成了以老干部部門為主,老齡部門,民政部門,教育、文化部門,企業院校等廣泛參與的辦學格局。辦學主體的多樣性說明社會老年教育不是一個部門能夠單獨完成的,需要調動起最廣泛的社會力量進行參與。老干部部門作為主要的社會辦學部門,應對本地區老年教育工作擔負起總體規劃的責任,按照《意見》要求,結合本地實際對老年教育工作發展進行科學規劃,向當地黨委、政府部門提供發展規劃意見,將老干部(老年)大學發展規劃納入當地公益類事業發展總體規劃中加以實施。二是工作人員的編制問題。老干部(老年)大學工作人員力量不足問題一直困擾工作發展,特別是市、縣(區)級老干部(老年)大學,往往是一兩名工作人員服務幾千名老同志,不得已返聘離退休老同志,造成老年人服務老年人的工作局面。明確為公益類事業單位后,可依據公益類事業單位管理規定,根據工作需要申請增加編制。三是陣地建設問題。安居樂業,安居興業,陣地建設問題是老干部(老年)大學工作發展的關鍵問題。受國家樓堂館所建設限制,不少地區的老干部(老年)大學在陣地建設問題上遇到許多困難,應該立項的不能立項,需要新建、擴建的得不到審批等問題。《意見》下發后,可依據國家公益類文化事業發展的相關規定,向當地黨委、政府部門申請加強老干部(老年)大學陣地建設。
《意見》在首語中指出:“離退休干部工作是黨的組織工作和人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強對離退休干部工作的組織領導中指出:“離退休干部工作領導小組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指導監督作用,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組織人事部門要把離退休干部工作作為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全面實行地方各級黨委老干部局局長兼任同級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從以上表述可以看出,老干部(老年)大學工作作為離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是黨的組織工作和人事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此不應妄自菲薄,不能因為感覺離黨的組織、人事工作較遠,而忽視政治職責,減弱政治要求,降低工作標準,應緊密圍繞離退休干部工作組織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從文件表述中還可以看到推動老干部(老年)大學工作發展的三點利處。一是更利于工作全面發展。由于全面實行各級黨委老干部局局長兼任同級黨委組織部副部長,本地區內事關老干部(老年)大學工作的政策、文件、規定,在制定、推行方面將更加具有廣泛性和力度。二是更利于解決重點難點問題。老干部(老年)大學在實際工作當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問題,例如校舍的新建、擴建,基礎設施的大項投入、規格編制等問題,均可申請列入當地離退休干部工作領導小組每年的例行性會議中研究解決。三是更利于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可將老干部(老年)大學工作的相關內容進行量化,例如本地區各級老干部(老年)大學的普及率、老干部(老年)大學可容率(可就讀人數與本地離退休人員總數之比),本單位離退休人員就讀率(本單位就讀人數與離退休人員總數之比)等列入組織人事部門對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干部考核的內容,以促進老干部(老年)大學工作在各地各部門的有效落實。
《意見》在加強和創新離退休干部黨組織建設中指出:“積極探索在離退休干部集中居住地、活動學習場所、興趣愛好團體、社團組織中建立基層黨組織或者臨時黨組織”;在加強退休干部服務管理工作中指出:“健全就近學習、就近活動、就近得到關心照顧、就近發揮作用的社區平臺”;在加強離退休干部活動陣地、學習陣地建設中指出:“推進老年教育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加強社區教育機構和老年文化活動場所建設,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和活動場所要為離退休干部活動、學習創造條件,離退休干部活動、學習場所要探索服務社會的途徑和方法”、“加強網絡學習交流平臺建設,注意用好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和國家老年教育等資源”。從以上表述可以看出,《意見》對老干部(老年)大學工作提出了三個方面的創新發展問題。一是學員管理方式的創新。學員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規模較大的老干部(老年)大學普遍采取了院(部)、系、班三級管理,大部分老干部(老年)大學(學校)由于規模較小,只設班級管理,不論采取幾級管理模式,總體來說,還沒有普遍實行學員管理與離退休黨員管理相結合的方式。《意見》提出要在離退休干部集中活動學習場所、興趣愛好團體、社團組織中建立基層黨組織或者臨時黨組織。這就需要我們研究學員管理與學員中的離退休黨員管理如何進行結合;研究學校內的離退休干部黨員組織建設與各單位的離退休干部黨員組織建設如何進行結合;如何以學校的黨建工作促進教學工作、管理工作,引導和組織廣大學員增加正能量、凝聚正能量、釋放和傳播正能量。二是辦學模式的創新。省、市、縣級老干部(老年)大學在自身發展過程中,應在辦學模式方面進行探索和創新。《意見》指出了與社區和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合辦、聯辦老年教育的努力方向,各級老干部(老年)大學應根據《意見》指出的兩個努力方向,積極研究探索合辦、聯辦的辦學模式,合理設置教學點,創造讓老年人就近學習的有利條件。三是開放辦學理念的創新。由于管理體制、辦學條件等原因,老干部(老年)大學在開放辦學方面做得不夠,如限制入學人員的地域、單位、級別,形成了封閉的小圈子。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級老干部(老年)大學在開放辦學理念上進行創新,依據《意見》指出的兩個途徑:“用好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和國家老年教育資源”,積極采取網絡技術,將現實課堂教學轉化為網上公共教育資源,最大程度惠及更多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