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蓉
(廣元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質控室 四川 廣元 628017)
從霧霾天氣談我國環境監測社會化與能力建設
■郭喜蓉
(廣元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質控室四川廣元628017)
近些年來,我國眾多的城市每到冬天,都有頻繁的霧霾現象的出現,從開始社會公眾對空氣的質量產生擔憂,到后來的霧霾天氣現象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霧霾的出現直接暴露出了我國在環境監測方面存在的問題。文章在圍繞空氣質量下降的現象,對我國環境監測社會化的建設做出了說明,認為提高環境監測能力及加快環境監測社會化勢在必行。
霧霾天氣環境監測能力建設
隨著近幾年我國的霧霾天氣不斷頻發,人民群眾對環境質量問題的關心表現的更加關切,這種問題的發生從監管的層面上暴露了我國環境監管的力度的不到位,凸顯我國環境監測社會化水平的低下。霧霾現象的發生,敲響了環境保護的警鐘,所以,要不斷提高我國環境的監測力度,給我們的社會營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居住環境[1]。
1.1自然因素
霧霾的形成跟氣候的變化有著很大的關系,霧霾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個條件促使而成:一是接近地面的空氣濕度較大,底層大氣的垂直運動受到阻礙,空氣中的大氣顆粒不能夠及時的向高空擴散,不斷的累積停留在地面和低空當中與空氣中的水汽凝結,產生了霧霾。二是大氣活動促使霧霾的形成,如大氣在風里較大的情況下,很容易將空氣中的懸浮顆粒吹散聚集在一起,當空氣中顆粒隨大氣流動遇有較大建筑物體阻礙,大氣流動較為緩慢時,使得空氣中漂浮的顆粒聚集,短時間難以消散,形成了霧霾污染問題。
1.2人為因素
在社會生產生活當中,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的排放也是霧霾形成的主要因素。如工業生產過程當中,需要燃燒大量的能源資源,這些資源在燃燒中產生了諸多的廢棄物,使得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和粉塵顆粒大大增加,破壞了空氣質量。另外,城市生活垃圾的錯誤的處理方式,農村秸稈的大量燃燒也同樣加劇了空氣中的粉塵顆粒。這些種種人為原因都是城市霧霾產生的主要因素[2]。
2.1對人體的傷害
霧霾對人體的傷害表現為多個方面,對人體影響最大的是人體呼吸道系統,當人體的呼吸系統與大氣相接觸的時候,霧霾中的諸多有害顆粒和細菌會侵入到人體的肺葉當中,造成呼吸道的感染。其次對人的血管傷害也很大,由于霧霾天氣中的污染物較多,加上天氣氣壓低,很容易引發人體心血管疾病的發作。尤其是天氣中霧氣較大的時候,空氣中的水分較多,人們在進行生產生活的時候,身上的汗液很難排出,繼而造成人體胸悶、血壓升高。此外霧霾對人體的心臟、皮膚、泌尿系統等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傷害。
2.2對生活環境的影響
霧霾天氣發生時,由于空氣中的粉塵顆粒較多,造成空氣能見度低,在交通出行的時候很容易影響交通秩序,甚至可能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同時,霧霾也會對農作物的生長帶來很大的影響,影響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3]。
3.1強化和完善環境質量監測力度
完善環境監測力度一是要制定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確保在環境監測的過程當中能夠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行,在法律規章制度上保證執法體系的完整性。二是要強化環境質量的監測網絡的暢通性,不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監督部門,環境監管部門必須要有明確的監測態度,真正做到各部門之間的高效銜接,把環境監測的力度落實到工作的實處。只有在完善環境監測的規章制度上面,保證監測監管工作有法可依,才能有效的提升保護環境的力度,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
3.2擴大環境監測的范圍,開展多要素的環境監測體系
當前,環境監測要素還不完善,一些地方僅僅停留在對水、大氣、噪聲等相關要素的監測,而對土壤、固體廢棄物、生物等較為隱性的環境因素缺乏監管力度,對監管區域的環境因素和監管要素缺乏整體把握,正是這種片面的監管體系,導致了許多環境問題的產生。因此,要不斷的開展多角度、廣范圍的監測監管體系,如無公害農副產品的監測、汽車尾氣排放、居民住宅等,把環境監測范圍達到最大化。
3.3提高財政投入力度、強化群眾環保意識
對環境影響較為嚴重的典型區域,需加大在經濟上的投入力度,做到有效的對環境進行整頓治理,穩步提高局部環境質量。同時,強化群眾環境的保護意識,如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等方式進行保護環境的宣傳,使保護環境的意識深入人心、人人有責,營造保護環境的良好氛圍[4]。
3.4提高科技監控網絡,強化工作人員的監管素養
當前,雖然我國環境科技監管網絡已經取得了相應的技術成果,但是在發展上依然有很大空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環境監測管理的應用上的智能化技術會不斷增多,這就對當前監管人員的工作素養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因此、不斷鼓勵技術人才加強對環境體系領域的研究,在技術層次上提升環境監管的技術水平,尤其是當前我國環境監測隊伍人數龐大,必須大力倡導和提升對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的培訓,構建一支高素質、高水平、高度責任心的工作隊伍,把環境監管落實到一個更加穩步的基點[5]。
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和我們密切相關的生活環境卻在不斷下降。環境問題的嚴峻,不斷的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尤其是霧霾天氣的不斷頻繁的發生,已經給人們敲響了警鐘。社會各界逐漸加強了對環境的監管力度和保護。所以,減少霧霾現象的發生和對待環境的保護力度任重道遠,需要在多個監管層面上不斷推進,在綜合各種環境保護的要素上面,為環境的改善作出更大貢獻。
[1]付保榮.從霧霾天氣談我國環境監測社會化與能力建設 [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 2013,33(4):62-66.
[2]鄧玉亮.從霧霾天氣談我國環境監測社會化與能力建設 [J].中國集體經濟,2015, (22):160-161.
[3]彭莉.從霧霾天氣談我國環境監測社會化與能力建設 [J].能源與環境,2014,(4):60-61.
[4]羅德宏.從霧霾天氣談我國環境監測社會化與能力建設 [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8):2221-2221.
[5]張忠杰.從霧霾天氣看環境監測社會化能力的建設 [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 (24):155-155.
X83[文獻碼]B
1000-405X(2016)-9-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