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志剛
關于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文/顧志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聞業的傳播途徑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傳統媒體,網頁、微信、QQ等新媒體的產生和發展,使社會和新聞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慢慢向創新型人才轉變,本文立足于當今的時代背景,為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培養新聞學創新型人才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新媒體環境;新聞學;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
新媒體的飛速發展為我國的新聞環境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新聞的產生和傳播途徑也有了相應的變化,基于此,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和新聞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這就需要各大高校教師及時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創新相關專業課程以及明確社會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對新聞學專業的學生進行復合型培養。
隨著時代的發展,新聞業的工作背景已經由傳統媒體向新媒體進行轉變,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對新聞業從業人員的要求已經由最基礎的采訪和撰稿,向錄音、采訪、撰稿、編輯等多方面發展過渡,除此之外,由于網絡上各大新聞客戶端、相關網頁以及手機軟件的興起,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人,還需要對網頁、微信、QQ等各個平臺的運行和管理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新聞通過各個渠道進行傳播,達到將新聞的影響力最大化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立足于當前的時代背景,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摒棄應試教育下“成績高于一切”的理論,將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首要目標,為新聞業不斷注入新鮮的血液。但是想要開啟高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僅僅通過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是遠遠不夠的,隨著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學生作為受教育的主體,在教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有著無法比擬的重要作用,由于每個學生自身差異性的存在,要想進行高效的教學,就需要教師做到因材施教,在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大部分教師會對成績優異的學生贊賞有加,而忽略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例如,有些學生性格安靜、內向,對文字的駕馭能力較強,而有些學生則性格活潑、外向,喜歡與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發現每一個學生的優秀之處,并且進行引導和鼓勵,將學生的優點發揚光大。
新媒體的產生和發展為教師進行教學活動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和途徑,在新媒體環境下進行新聞學專業的理論教學,除了傳統的書本教學外,教師還可以借助投影儀、幻燈片、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讓學生通過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方法,體會到學習新聞學的樂趣所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對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最終達到加深印象和理解的目的。而在進行能力訓練時,教師可以對學校所擁有的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達到教學成果最優化的目標,例如模擬新聞播報廳,讓學生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加深對新聞播報環節的印象,同時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組織競賽或活動,例如讓學生進行廣告制作、主題視頻短片制作等,使學生通過良性競爭的方式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這對于學生自身的能力進行提高是非常有幫助的,而教師也可以在競賽或活動進行的過程中,發現每一個同學的不足之處,以便于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這樣做可以通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效果,最終為新聞學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貢獻出寶貴的力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媒體環境逐漸完善,各大院校新聞學專業的課程必然會進行相應的改革和創新,許多高校在進行新聞學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加入了《新媒體導論》等與當代新媒體背景息息相關的科目,并且著重培養學生的相關技能,例如網站制作、網頁設計等,同時針對學生的選修科目也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創新,由與專業相關的科目逐步拓展為經濟、民俗、藝術、文化等多個方面。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通過創新相關專業課程,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一個廣闊的平臺,達到為我國新聞事業輸送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新媒體背景下對新聞業從業人員的要求是具有創新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創新型人才,教師只有在明確了社會的需求后,才能夠有針對性的對新聞學專業的學生進行培養,將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教學任務的首要目標,通過設立雙學位、鼓勵學生進行跨專業選課學習等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從業人員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業正在飛速發展,所以新聞業的從業人員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這就要求各大高校教師積極進行改革和創新,使學生通過在學校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綜合實力,最終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為我國新聞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1] 王蕾.論新媒體環境下的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2] 王影.新媒體傳播環境下創新新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吉林教育,2016(01).
[3] 馬淑麗.我國文化傳媒人才培育研究[D].湖南大學,2013.
作者單位
玉溪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