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河南省水文水資源局河南鄭州450000)
山洪災害防治的探索與思考
■李寧
(河南省水文水資源局河南鄭州450000)
近年來,我國的自然災害越來越多。自古以來,我國的自然災害一直是需要應對的一大難題。我國的自然災害形式有很多種,自然災害大多數分為氣象災害和地質山洪災害。自然災害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生命安全,我們需要結合我國的現狀對發生災害的原因進行了解,我們需要積極尋求新的防治措施,減輕災害帶給人們的危害。鑒于此,本文是對山洪災害防治的措施進行的探索和思考。
山洪災害防治探索
我國的地理位置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部。獨特的地理位置導致了我國的氣候大多數是季風氣候。季風氣候的特點是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雨量大。還有就是地理地質特征的特殊性導致了我國容易發生山洪災害。其實自然災害的原因是由社會的因素和自然的因素,本文需要在這兩方面進行解析,并根據這些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我們需要把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減少人們的損失。
(1)滑坡。滑坡就是山體上土壤和巖石經過大雨的沖刷導致了一切特別的地貌出現滑落的現象。
(2)泥石流。地質陡峭的地方由于暴雨和驟雨突然出現山體滑落的現象。還有就是由于土壤過于松梳,導致了水土大量的流失。
2.1社會因素
(1)社會經濟快速的發展。人們對樹木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從而就對山上的樹木進行了大量的砍伐,加劇了水土的流失。
(2)人們沒有環保意識。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并沒有注重環境保護的實行。由于沒有專門的環保意識,使人們并不注重環境保護的工作。山體養護的工作也沒有的到人們的重視。
(3)相關的管理部門沒有加重對自然災害防護的措施。主要是由于相關的管理部門并沒有對山體進行監督。而且沒有對發生災害的原因以及特點進行總結。未能形成一系列系統的對山洪災害的認識。
(4)防治措施不夠先進。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對自然災害的防治措施并沒有加強,換句話說,面對自然災害我們依舊停留在出現災害進行搶險救災的工作,并不把自然災害在根源解決的工作進行升級。我們就山洪災害而言,沒有從根本上認識自然災害。
2.2自然因素
(1)由于我國地理位置和地質情況的特殊,導致我國的東南方在雨季的時候出現山洪災害。在我國的東南方由于地質是丘陵眾多,河流眾多,植被的覆蓋率較低在雨季降水較多的時候,更加發生山洪災害。、
(2)我國的夏季容易出現臺風、暴雨天氣。降水較大容易引發山洪災害。例如臺風登陸后會在大陸上進行大量的降水。由于丘陵的地質容易形成降水堆積的現象。這些水體會增加山體的負重,引發山洪的發生。
(3)地震等自然災害引發的山洪等自然災害。由于我國位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以及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是地震活動頻繁的地段,多發地震。地震能夠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土質變得疏松,更加容易引起山洪災害的發生。
3.1加大對山區的管理,提高山區的植被覆蓋率
我們的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山體的管理與維護,減少對山區的開發,對一些不合法的開礦和挖渠的現象,對著些不合法的部門進行整治。國家應該編制一些相關的制度,加大對山區的管制,較少山區的自然災害的發生。我國政府應該加大對山體的監督,并隨時對山體的監測。我國應該成立相應的防洪放自然災害的管理部門,并把相關的政府部門加進去,從綜合的方面對自然災害進行防治。在山洪災害中涉及的部門包括國土資源局、水利部門和民政部門。作為國土資源部門,應該在圖例資源的規劃的時候,盡可能的采取科學的措施,把每寸的土地資源應用的合理,減少資源的浪費,在進行國土資源規劃的時候減少環境的破壞。水利部門應該加強局部地域的水利工程的建設,主要是做好水庫的建設,并建立水渠,能夠對水資源進行有效的管理。民政部門,在災后應該加強搶險救災的的速度,確保救災的措施能夠及時的實施。
3.2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工作,重視水土的保護
進行水土流失的治理,我們就因該進行植樹造林,植被能夠有效地對山體上的土壤進行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我們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加強對植被的監督。農業結構在一定的程度上影響著土壤的結構,我們應該對農業種植活動的進行調整,把荒山改造成經濟作物的生產結構。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應該加大新技術的投入使用,提高治理水土流失的技術性。對于破壞植被的人,應該進行集中管制,加大對破壞植被的人的處罰。
3.3建立山洪災害防治專項基金
隨著今年來山洪災害貧乏的現象,國家每年對防治的項目進行了投資和關注,但是這些做法并沒有起到明顯的作用。國家財政如果都投在自然災害的防治上,會使國家的財政投資變得單調,我們應該加大對社會上的融資,對社會上的資金加以利用。國家應該對災害頻發的地段加大投入,做到轉款專用。
3.4加大新聞媒介的宣傳力度
在現在互聯網大爆發的時代,我們應該加大信息媒體的宣傳。通過信息媒體的宣傳,使人們都能正確的認識自然災害,并使每個人門掌握基本的救治措施。我們可以建立專門的對人民群眾教育的機構,利用網絡或新聞對人們進行教育,提高人們的自救能力。
3.5加大對自然災害的預測工作
我們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山洪災害的監制。我們通過衛星的等科技對易發生災害的地區進行監測。也就是說我們通過衛星傳遞到專門進行分析的部門,對山體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的結果提出相應的措施。
綜上所述,山洪災害已經嚴重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對自然災害的防治是我們未來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需要根據現階段的科學技術,加大對自然災害的防治。對山洪災害的防治,就需要我們從社會方面進行整治,減少人們財產損失。
[1]謝揚.對衡陽市山洪災害防治的探索與思考 [J].中國防汛抗旱,2006,01:35-37.
[2]姜紀永.山洪災害防治的探索與思考 [J].農業與技術,2016,02:245.
[3]陳艷,王建軍,蘇智祥.云南漾濞縣山洪災害防治的探索與思考 [J].中國防汛抗旱,2011,03:25-27.
[4]謝揚.衡陽市山洪災害防治的探索與思考 [J].湖南水利水電,2004,06:23-25
F407.1[文獻碼] B
1000-405X(2016)-8-4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