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評改“互動模式”有效策略探討
江蘇省阜寧縣實驗初級中學 孫婷婷
作文評改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使得教師難以知道學生的寫作初衷,從而對學生寫作形成正確的指導,學生無法了解教師的想法,無法在寫作中做出調整。所以,打造“互動模式”成為初中作文評改的必然途徑。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初中作文 評改 互動模式 有效策略
縱觀以往初中作文評改模式發現,作文評改以教師為主,教師根據學生的寫作質量對學生作文進行“優、良、中、差”的評價,簡明點出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這種評改模式的缺陷在于,教師只是對學生寫作情況進行了簡單地說明,難以使學生明確自身寫作存在的問題,甚至有學生根本不會查看教師對自己作文的評價,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評價完全失去意義,對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會形成極為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作文評改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使得教師難以知道學生的寫作初衷,從而對學生寫作形成正確的指導,學生無法了解教師的想法,無法在寫作中做出調整。所以,打造“互動模式”成為初中作文評改的必然途徑。
以往作文教學中,教師更愿意進行自主評改,教師認為學生能力不足,評改不到位,不僅會耽誤課堂時間,也難以達到作文評改的效果。恰恰相反的是,教師普遍采用自主評改方式,反而使得作文評改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究其根本,主要原因在于,教師與學生“分離”開來,使得教師與學生互相產生“誤解”,從而對提高學生寫作質量形成嚴重的阻礙。為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學嘗試采用“互動模式”,可以先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情景,做好“互動”準備,從而促使“互動模式”效能最大化。
現以蘇教版初中語文“簡單地說明小制作”主題為例,教師先向學生布置課外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課外制作小制作,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制作小制作。從課堂上教師收集起來的小發明可以看出,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學生制作出五花八門的小制作,有漂亮的毽子和沙包,也有具有科技性的“急用燈”,等等。學生急于向教師展示自己的小制作及其制作過程,教師巧妙導入“互動”話題,教師:“你為什么想要做這個小制作?它的制作過程是怎樣的?”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了對學生寫作思維的二次梳理。其中,第一次是在學生制作小制作時,學生在制作過程中腦海中必然有相應的步驟,在課堂上學生將自己的制作過程再次分享出來,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修正語言,讓學生的語言變得更加具備邏輯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對作文進行互相評價,就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作文互評活動中,從而最大限度提高作文評改質量。
由此可見,學生對于自己參與評價作文比較陌生和緊張,主要是因為學生擔心自己能力不足,難以對作文形成正確的評價。由教師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情景,做好“互動”準備,就可以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作文評價中,從而真正實現作文評價應用“互動模式”的重要目的。
由于學生個體差異性鮮明,使得每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把握都存在差別,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角度都有差異,為了確保評改活動順利進行。教師必須尊重每一個主體,并要求學生尊重聽眾,尊重他人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作文評改活動的有效性。初中作文評改“互動模式”中,為了避免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各執己見,從而出現意見分叉,教師必須在作文互動評改中貫徹尊重的理念,讓學生積極參與作文“互動”評改,且保證互動評改的有效性。
再以“簡單地說明小制作”主題為例,對于某一篇關于制作毽子的作文,教師讓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生針對第一段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上課,課余時間就是玩捉迷藏,跳跳繩子,騎一騎車,蕩蕩秋千,多沒意思啊!要是能踢踢毽子該多好。于是,我就決定做一個毽子。因為我聽媽媽說她會踢毽子,我可以向她請教請教。知道嗎,在生活中,我也做過許多小制作,可就是玩玩就不要了,但是,我做的這個小毽子,卻讓我特別喜愛。從此,我就對毽子著了魔。”學生點出了作文中存在的幾個比較明顯的問題,第一,書面語言口頭化;第二,“流水賬”,針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指出不足,并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就可以為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由學生參與作文評價,使得學生從評價作文中獲得成績感,增強了學生寫作及其評價作文的信心。
由此可見,尊重每一個主體,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作文評改教學中采用互動模式,一旦把握不好“分寸”,必然會使課堂效率低下。為此,在作文評改互動模式中貫徹尊重的理念,就可以確保初中作文評改的有效性。
由于學生能力有限,讓學生對作文進行評改,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清晰認識到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從作文評改中收獲樂趣,從而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但由于學生能力有限,往往難以確保作文評價的準確性和全面性,這就要求教師及時調控,加強指導,及時對學生作文評價的缺陷進行彌補。
再以“簡單地說明小制作”主題為例,學生認為制作毽子這篇作文語言表達不準確,對于學生概括不準確的問題,教師及時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從“因為我聽媽媽說她會踢毽子,我可以向她請教請教”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口頭語言書面化,對于這個句子可以改正為“因為媽媽說她會踢毽子,所以我可以想她請教”,通過教師的調控和指導,使得作文互動評改變得更加具備有效性。
所以,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依然在課堂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掌握好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位置,對學生參與的互動式作文評改進行調控和指導,就可以保證作文評改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1】張蕊娥.評改作文要讓學生處于主動地位【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16)
【2】李艷.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J】.陜西教育(教學版),2007(05)
【3】鄧景明.讓學生有效參與習作評改【J】.四川教育,2007(04)
【4】程俊英.“學生自改作文”方法淺談【J】.中國教師,2006(05)
【5】王金華.學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養【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