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
(新疆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新疆總隊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試析礦產地質勘查技術與方法--結合新疆若羌縣戈邊山礦區白云巖礦
■王浩
(新疆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新疆總隊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為了更好的勘查礦產物質,在實際工作中,必須采取相應的方法與技術。文章結合新疆若羌縣戈邊山礦區白云巖礦,分析了礦產地質勘查技術,通過探討分析,對礦產地質勘查的實際工作發揮借鑒指導作用。
礦產地質勘查技術方法
新疆若羌縣戈邊山礦區白云巖礦礦產資源豐富,通過地質勘查,對大致了解區內白云巖礦資源狀況,選擇成礦有利地段開展普查工作詳細了解地質特征,并在此基礎上,對該區域的地質進行評價,為開發利用提供地質資料。
1.1地層
普查區出露地層較簡單,主要為中新太古界米蘭巖群上巖段(Ar2-3M2)和第四系。
1.1.1中新太古界米蘭巖群上巖段(Ar2-3M2)
為礦體的賦存層位,分布于普查區中部及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地層總體傾向北,傾角陡,產狀為335~358°∠49~78°,厚度大于1000 m。
1.1.2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堆積物(Qhapl)
分布于礦區南部、西部及北部的地勢平坦的地區。由疏松的礫石、砂礫、砂及亞砂土組成,厚度大于3m。
1.2構造
地層呈陡傾斜的單斜構造,總體產狀基本穩定,為335~358°∠49~78°。根據填圖確定了影響礦體的1條斷裂構造。
2.1勘查類型的確定
本次普查該找對象為Ⅰ號礦體,規模為中型,礦體總體出露長約1270m,寬0~390m,平均寬約90m,呈單斜層狀產出。
2.2勘查手段及方法的選擇
根據礦區內的地形條件、覆蓋情況,以探槽、地質填圖及剖面測量等手段揭露和控制礦體地表形態、規模、產狀等,深部礦石質量及構造采用稀疏鉆探控制;以地表連續刻槽取樣、鉆孔半心法取樣及化學分析,了解礦石的化學成分并以此圈定礦體;通過抗壓、小體重的測試,了解礦石的主要物理性能和加工技術性能。
2.3工程布置原則
根據確定的勘探類型和相應的工程網度的規范要求,并結合礦床特征,按170°方位以300m間距平行布設了4條勘探線,而深部采用鉆探控制礦石質量及構造情況。
3.1地形和工程測量
(1)1:2000地形測量。平面坐標系統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坐標成果為高斯正形投影統一3°分帶,中央子午線為90°00′00″,帶號為30。高程系統采用1956年黃海高程系。用中海達HD8200B靜態GPS接收機進行測量。
地形測繪為正測,比例尺1∶2000。采用拓普康全站儀GTP-3002LN進行野外數據采集,儀器精度等級:測角精度為2″;測距精度為±(3mm+2ppm),采用南方平差易2002進行嚴密平差。地形點采用極坐標法測定;地形圖采用南方開思測繪有限公司CASS7.1多用途數字測繪軟件進行數字化成圖,基本等高距為2m。設計工作量為3.0 Km2,實測面積3.0Km2,完成率為100%。
(2)1:1000勘探線剖面測量。實測勘探線剖面4條,比例尺為1∶1000,設計工作量為5Km,剖面長度為5276.48m,完成率為105.53%。
(3)工程測量。包括勘探線、探槽、樣段、鉆孔、地質點等工程的定測,采用DTM-350全站儀以極坐標法進行施測。
3.21∶2000地質測量
填圖以1∶2000地形圖為底圖,采用穿越為主追索為輔的方進行。地質點間距在基巖區原則上為40×50m,本次填圖工作中為了合理控制礦體,在部分地段加密至20×30m。設計工作量為3.0 Km2,實際完成了礦區3.0Km2,完成率為100%。共計布設地質點為1218個,實測地質點1145個,實測率為94%,地質點密度為406個/Km2,地質點位置采用全站儀實測后展于圖上,實地勾繪成圖。
3.3槽探
本次工作共布設探槽14條,設計工作量為2000立方米,實際完成探槽土石方2011.5立方米,完成率為100.6%,完工后進行了一壁一底的素描,比例尺為1∶100,施工效果良好,滿足了地質要求。
3.4鉆探
為了了解礦層深部形態、產狀及礦石質量變化情況,在1號和3號勘探線布設了ZK101孔和ZK301孔,其中ZK101為直孔,孔深541.90m;ZK301為80°的斜孔,孔深304.76m,。為了了解斷層的性質、規模、產狀以及對礦體的破壞程度和對礦石質量的影響,在5線布設了ZK501孔,ZK501為直孔,孔深155.89m。
3.5化學樣取樣工作
(1)刻槽取樣:樣品大部分沿勘探線在基巖上連續刻取,對于第四系覆蓋較深的地段,采取偏離勘探線選擇在易于施工的地段進行。此次工作礦區共取樣1076.0m,計361件。
(2)礦心取樣:用半心法連續采取,單樣長度以不超過礦層真厚度4米為原則。共取樣983.04m,計362件。
3.6化學樣品的加工和測試
樣品加工按切喬特公式Q=Kd2進行,K值選用0.1。基本分析項目為CaO、MgO、SiO2、酸不溶物、S、P共6項,總計886件;組合分析以同一礦體、單工程為單位,按礦石類型、品級由基本分析樣品的副樣中按所代表得厚度比例組合,一般為每4件基本樣組合為1件組合樣,組合樣長不超過16米。項目為Al2O3、Fe2O3、Mn3O4燒失量共4項,共50件。為了檢查工作質量,分別抽取一定比例的樣品進行了內部檢查分析,其中基本分析內檢70件,抽檢率為10%;組合分析內檢6件,抽檢率為10.5%,滿足規范要求的抽檢比例。
3.7物性樣品的采取及測試
(1)巖礦鑒定樣:共采取樣品33件,為巖礦石準確定名提供了依據。
(2)巖石物理力學性質實驗樣:共采取礦石樣12組36塊,通過實驗用以了解礦石的物理力學性能。
(3)小體重樣:在礦體的地表及鉆孔內采取小體重樣60件。
通過對新疆若羌縣戈邊山礦區白云巖礦的地質勘查和評價,大致了解了白云巖礦體的分布情況及礦體數量、規模、形態、產狀,為礦產資源的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
[1]楊鉆云.青海南部三江成礦帶礦產資源潛力評價 [J].地質與勘探,2010(3).
[2]王方成.甘肅掉石溝鉛鋅礦礦床特征及找礦思路 [J].地質與勘探,2010(5).
[3]沈曉麗,張寶林,武煒,等.高山植被覆蓋區大型銅礦快速勘查模式[J].地質論評,2010(3).
F416.1[文獻碼]B
1000-405X(2016)-9-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