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濤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 山東 泰安 271000)
全數字航測數據處理及相關生產環節掌握的探討
■李富濤
(山東省煤田地質局物探測量隊山東泰安271000)
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在航測方面所運用的科技水平由此獲得全面的革新。具體表現為航測設備獲得顯著升級更新,真正促使航測數據處理技術得以不斷進步,全數字航測數據處理的發展前景更加廣闊。本文針對全數字航測數據處理及相關生產環節進行分析,期望能夠以此掌握全數據處理的相關生產環節,由此提供相應的參考價值。
全數字航測數據處理生產環節掌握空間數據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航天衛星相繼發射升空,這直接表明我國航天遙感技術研究越來越成熟,科技技術水平得以不斷進步。遙感技術的推出和發展,突破了以往地理信息遙感的束縛,真正實現智能化的遙感技術水平,表現出明顯的高分辨率、多頻譜以及迅速及時的特點。目前航測遙感技術所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并且被應用到了多個領域當中,而怎樣及時有效的獲取相應數據信息成為當下航測研究發展的重點方向。
通過對航測空間數據的基本模式、特征及符合產品進行分析,其具體包含了以下幾種模式內容:
數字線劃圖模式,數字線劃圖的模式具體是借助地圖本身所獲得的基礎類信息來實現,其本身具備一定的數據生產能力,能夠充分有效的滿足各類空間分析的需求。該模式最常采用的軟件還是武漢適普公司VirtuoZo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不同比例尺的數字線劃圖需要不同比例尺的底圖,并且可直接借助圖形數據的編輯和采集等方式來數字線劃圖目的[1]。
(1)數字正射影像圖模式,通常采取數字正射影像模式所處理的對象主要是數碼航攝儀拍攝的數字影像及其遙感獲取的影像等,以此來為相應的研究工作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其主要特點表現為較高的準確性、較大的信息量以及較強的真實性等等,因此可在實際的測量空間當中充當背景信息,從而保障所提取的地圖信息更加可靠。
(2)數字高程模式,該模式可在規則及不規則的高斯平面上的高度及坐標數據集子上進行,其在測量空間數據過程當中,可直接由此達到地表形態的有效控制效果。比如在1:10000以上的比例尺地形圖就能夠非常真實的反映出地形本身的特點,而小于該比例尺的地形圖則綜合程度偏高,但是其地形反映的情況偏差。
(3)數字柵格地圖模式,該模式具體以柵格數據格式作為主要基礎,并以此進行地圖圖形數據文件的整合。該模式能夠實現實地地形模擬,這本身是數字柵格地圖模式的主要優勢,通常而言,其可以直接模擬地形的規格、顏色等方面,其和實際的地形相比較,所存在的差異性并不大,因此繪制此地圖的依據主要是其距離和密度。
空間數據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可有效分析數據的格式,首先能夠劃分出柵格和矢量數據,其中矢量數據是指借助數字線來進行畫圖,并通過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所構成的幾何形狀,其本身具備獨有的特點。在劃分時將其中的要素作為劃分的依據,直接將此類數據格式劃分為多種不同格式的數據層,專門用于地理信息系統內的空間分析和檢索。而柵格數據則在結構上相對而言更加簡單,能夠更加方便空間數據相互間的疊加效果,從而由此實現其空間數據分析的效果[2]。柵格數據通常可結合有限的網格接近圖形,因此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是卻很容易致使其地表數據形成離散的效果,因此嚴重缺乏相應的連續性,
(2)可有效分析基本內容,在矢量數據中,地理位置數據和大地控制測量數據都屬于最為基本的內容形式。其主要將空間數據采集的時間作為主要依據,由此直接將矢量數據劃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一是數據的核心,核心內容一般是以地形要素來表現。二是參照其核心地形要素,并充分結合地區情況來選擇相應的要素。三是其全地圖要素,也被成為全要素。
具體需要從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1)航測資料的收集,所需進行搜集的內容具體包含了航空拍攝的攝像圖、實驗分析報告以及其他相關的照片等。拍攝時需遵循東西方向的航線來進行,并且需要主要保持好航線相鄰照片的重疊部分,保持在60%的范圍,而相鄰航線的兩張照片其重疊的部分需要控制在30%的范圍內。此外,還需注意保持好攝影曝光和地面的瞬間物鏡主光軸應控制在垂直的狀態當中。
(2)數據模型的構建,由于空間數據的模式主要有數字正射影像圖模式、數字線劃圖模式、數字柵格地圖模式以及數字高程模式等多方面的內容。所以,為了能夠真正有效的提升其空間數據的準確性,保障其空間數據的完善性,就必須以此采取最為適合的模型來進行,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攝影的效果,最終提升其數據處理的質量。
(3)數據的采集,數據采集是影響空間數據準確性的重要因素類型,同時也是產生空間數據的關鍵所在,主要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表現:一是立體測判數據采集,該數據采集主要是將中心點作為采集標準,以此對重要要素實施采集操作。一般幾何形狀是對其重要要素密度造成影響的主要原因,很容易在此方面出現錯誤,從而直接失去一定的真實性。所以,為了能夠保障采集要素的真實性,就需要構建出相應的數字模型來進行測判[3]。二是數據分層,針對所采集的數據,堅持科學數據處理技術的指導,以此促使其實現矢量數據準確性的效果,最終提升其數據的精準度,變得更加實用,最終保障數據的正確性。三是數字正影像和高層模型數據對接,目的在于提升其數據的完整性,可采取重新采集或者是修改的方式來促使其能夠實現基本的標準,最終提升其使用率。要求操作人員應當在實際的航空背景下進行指導,同時要求具備計算機實踐操作的基礎,以幅為單位促實現數據繪制的目標。
綜上所述,文章通過對空間數據的模式、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深入分析了全數字數據處理的相關生產環節掌握,以此來保障數據處理的準確性。通常數據處理相關生產環節掌握的選擇是對航測成果質量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類型,因此必須加大對數據處理技術的研究力度,選取適宜的技術來保障航測工作的穩定進行。
[1]王亞星.航測遙感內業數據處理關鍵技術分析 [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08:56.
[2]袁敏.航空攝影測量生產作業流程優化方法 [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5,03:89-91.
[3]史繼紅.基于實踐的航測數字制圖質量控制思路研究 [J].科技資訊,2011,25:47-48.
P2[文獻碼]B
1000-405X(2016)-9-323-1
李富濤(1983~),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工程測量,不動產測繪,航測與遙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