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琳
(湖北省地質調查院湖北武漢430034)
探析網絡信息化背景下圖書資料管理
■程琳
(湖北省地質調查院湖北武漢430034)
社會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科學技術發展,如今網絡信息技術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并應用到各個領域中。數字化管理模式成為大勢所趨,將其應用大圖書館管理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圖書資料的效果,提高管理水平。本研究通過掌握目前網絡信息化背景下圖書資料管理應具備的特點,了解網絡信息技術對圖書資料管理的影響和發生的變化,對圖書管理資源現狀加以研究分析,發現目前管理存在的問題,并且制訂解決對策,以保證圖書館更好地應用網絡信息化優化圖書資料管理。
網絡信息化 圖書 資料管理
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原有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引導其逐漸走向“虛擬化”和“數字化”道路、基于網絡信息化環境下,圖書資料管理迎來了新的內容,管理方式也隨著網絡信息化而發生變化。順應時代發展的改革才能適應社會需求,促進自身的發展。圖書館只有改變模式,實現數字化管理,摒棄傳統管理內容及方法,才能真正提高自身圖書資料管理的效率,實現高效運營與服務讀者。因此對網絡信息化背景下圖書資料管理相關問題探討非常必要。
1.1在網絡信息環境下,讀者的信息需求呈現多樣化
隨著網絡出版信息的發展,網絡環境下的信息載體不再是單純的印刷成冊的紙質圖書,而是以高密度的電子形式存儲在電子計算機內的新媒體,由于網絡信息的出現,圖書館資料信息隨著資源類型和館藏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信息的存在和傳遞不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而是通過電子信號在計算機網絡上存儲和傳輸的信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受教育程度也普遍上升,于是對精神文化生活便有了較高的追求,這就使得讀者的信息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僅僅采取收藏、保存、借閱的傳統圖書資料信息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需求。
1.2網絡逐漸成為圖書資源共享的重要手段
在一些發達國家圖書館資源共享建設已經呈現出一種整體特色。如美國,各圖書館之間可以通過互聯網自由交流信息,實現網絡資源共享。它們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建立自己的網站、電子閱覽室,為讀者提供常用軟件下載,建立網絡信息服務,有效地控制文獻資源重復收藏,既節省了經費,又使讀者能夠快速獲取信息資源,滿足了讀者的需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量的數字信息被高度壓縮,采用網絡技術存儲信息,解決了物理空間受限的難題,圖書資料不必局限于傳統的物理館藏,而是可以利用網絡上的所有權不屬于自己的虛擬館藏來編輯,為讀者服務。通過網絡,讀者可以自由及時地獲取圖書資料,可以接觸到優質的信息服務。
2.1資源共享效率低
西方先進地區的信息化發展較早,我國相比之下較為落后,徹底實現圖書資料信息化管理,仍需要很長時間。館藏與全文傳送服務方式大體與原有圖書館相似。而搜索速度、圖書管理、受眾人群、分享信息等卻存在電子化特征。所以,深層開發與運用信息資源迫在眉睫,需要不斷更新和開發。同時,信息分享部分中缺乏協作,很多圖書館仍舊處于封閉狀態,并且實行收費制度,部分沒有搜集引擎功能,很多只有下載相應App才能獲取閱讀權限。
2.2服務觀念不足
原來的圖書資料管理,其服務主要為非主動形式,都是用戶到圖書館后閱讀,才能享受服務。以此工作人員缺乏主動服務觀念,這種“守株待兔”的方式難以凸顯圖書館特點,無法吸引更多讀者前來閱讀。且很多圖書館均為早晚上班,到點閉館,服務時間較短,不夠人性化,服務環節少,幾乎只有圖書借閱登記等。服務過程中,很多資料管理人員顯得比較厭煩,缺乏耐心,且對于讀者提出的問題無法很好地解答出來,缺乏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在讀者讀書后并不知道其對圖書的感受和新的,缺乏課題跟蹤和文獻搜索等服務項目,管理服務體系和制度不健全。
3.1提高資源信息共享效率
圖書館應加強對自身網絡化自動化建設力度,要樹立全面整體眼光,在互聯網平臺基礎上,實施圖書館館內組成與合作。注重對局域網的創建,逐漸完成不同空間的網絡互連、我國乃至全世界的網絡互連,將網絡信息資源轉化為館內信息服務的重要構成,完成對資料信息的深入挖掘開發,最大程度上提高資源信息共享效率,實現信息共享一體化。為更好地發展圖書資料利用價值,應加強對文獻管理的平衡控制,使得資源與信息兩者互補共存,保證互聯網資源和館藏比例分配合理。如網絡資料信息與館藏不能重復,兩者做到相互補充,在網絡上無法找到的可保障在館內能搜索到。
3.2提高特色文獻服務水平
用戶需求是圖書資源管理工作依據的基礎,應加強對讀者的了解,明確其需要,設計出符合用戶需求的借閱服務。圖書館管理過程中,需要參考用戶需要,提供優質服務項目,提高閱讀數量,豐富館內資源儲藏。增加閱讀時長等。可借助現代化手段方式,拓寬資料涵蓋范圍,保證有不同領域的書籍和資料信息。同時圖書資料管理人員應加強與用戶之間交流與溝通,制訂相應的管理規劃,樹立
自身服務特點,通過不同的社交軟件,如微博、QQ、微信群、Facebook等,及時更新館內資源信息,開通溝通專門服務平臺,樹立自身管理服務體系,實現遠距離、電子化的讀書借閱空間,不同程度滿足用戶需要。如每個星期一次在微信群發出“圖書館資料信息更新”的相關文字,讓讀者第一時間掌握了解資訊,并根據讀者意見適當引進其需要的書籍和文獻,投其所好,使得圖書資料更加具有實效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圖書館面臨著資源管理模式的改革,傳統的資源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時代的發展和讀者對信息的需求。低效率、少資源、零互動的管理模式亟待解決和摒棄。通過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構建自身網絡數據庫,不斷更新資源內容,保證資源的豐富,實現館藏與網絡資源的平衡與互補,樹立圖書館自身資源特色,最大程度滿足讀者對資源信息的需求,以實現高效高質量的管理,推動圖書館信息化、電子化發展進程。
[1]王旭東.論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 [D].云南大學,2013.
[2]龔梅.基于網絡信息環境的圖書資料管理模式的變化及對策 [J].經營管理者, 2014,08:278.
[3]仇少坤.網絡時代下圖書資料的管理 [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5,48:56-57.
TC816[文獻碼]B
1000-405X(2016)-7-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