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永
【摘 要】
在新課程大背景下,語文教學不再只重視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更重視的是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情感的發展,促使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且語文課本之中的課文都是經過教改委專業人士根據小學生的水平制定出來的,課文中優美的意境和思想都可以激發學生的情感,這樣學生才可以逐漸的喜歡上語文學習,真正的促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這樣自然教學效率會逐漸提高。本文筆者闡述了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情感的有效途徑,期望對于初中生情感的健康發展能有所幫助。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激發情感 有效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初期接觸語文文學的時期,這對于學生今后的表達能力、人際交往、寫作能力等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之時,要引導學生具有掌握知識的能力,要積極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在教學之時才可以充分的激發學生的語文情感。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之中,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的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的情感不斷提升,以下便是對激發學生情感的途徑分析。
一、精彩導入
一節課成功與否,其課前的導入非常重要,只有讓學生具有愉悅的心情才可以保證整節課的效果。教師在課堂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模型、實物等設計出生動有趣的課前導入,這樣學生便會產生探究課文的欲望,保持愉悅的學習心情,這樣便很容易和課文作者產生共鳴,使學生領悟到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
二、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巧妙的設置懸疑
在語文教學之中,教師在對學生講解課文的重難點之時,可以巧妙的抓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講到關鍵點的時候故意停下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主動去猜測和探究課文情節會怎樣發展。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們情感才可以更好的發展。比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紀念白求恩》《偉大的悲劇》這樣的課文時,教師便可以將懸疑教學手法融入其中,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巧用問題,激發學生情感
課堂提問是每節課的必備教學形式,是語文教師教學時運用最頻繁的手段之一。在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提問,可以培養學生具有較好的語文思維能力,可以促使師生和諧關系的有效渠道,也是可以激發學生感情的有效途徑。但是必須具備的一點是教師在教學中提出的問題必須是有效的,這樣才可以促使學生主動的發散思維,主動的去思考,在此過程學生的情感才可以真正的被激發,學生才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者,而是主動的學習者。比如在學習《孔乙己》一文時設問: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現時沒有穿那件顯示身份的長衫,那么他的長衫哪去了?他以后還會穿么?在上《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時,筆者問:菲利普夫婦為何不認于勒?有的學生說因為于勒窮。教師接著提問:為什么窮就不認?“因為窮,就會拖累菲利普夫婦”;還有的學生說,怕女婿知道,會影響女兒的婚姻。在這樣極強的討論氛圍中,學生們的思維逐漸得到發展,自然文章的主體和思想便呈現出來,使學生通過教師提問的方式,學習了本節課的知識與情感。
四、善用趣味故事,熏染情境
教師在教學之中,要全面了解班級中每個學生,總結學生們的共性愛好,便可以發現學生們對趣味故事較為感興趣,自然可以以此為切入點進行課文導入,這樣便可以促使學生對新課產生濃厚的求知欲望。不僅如此,如果在教學正式開始之前,能夠花幾分鐘的時間給學生們講一些與將要學習的課文有關的趣事,會使教師顯得親切和幽默,使師生的心靈可以靠的更近,還可以給學生們營造一個開放的、自由的語文學習環境。比如在學習《濟南的冬天》時,可以先給學生講一下《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給學生們講一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冬天里的處境,在講一講小女孩的心理變化,這樣學生們會在有情感的氛圍中受到渲染,不知不覺的進入到《濟南的冬天》一文的探究中,學生們會想要知道濟南的冬天發生了什么故事,走入到《濟南的冬天》一文的意境中。
五、善用留白藝術,激發學生回味情感
留白藝術起源于我國的繪畫,這樣可以使觀畫者想象畫者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而促使觀畫者產生再次創造的想法。而這一想法也可以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如果運用的科學合理,一樣會產生較好的情感教學效果,促使學生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去感受課文中作者的情感。比如在學習《我的母親》《生命塑造》時,教師不要急于講解課文的主旨和情感,而是要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后,然后自己通過課文資料、課后練習題等途徑,認真的去領悟作者表達的情感,達到激發學生回味情感的目的。
【結 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教學最重要的內容是要使學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培養與發展,這樣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才可以實現。當然,激發學生情感的有效途徑不止上面幾種,教師還要不斷探尋創新的教學形式,促使學生的情感、思維、態度、能力等可以綜合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俊.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03)
【2】徐桂彩.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學周刊,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