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縱觀當前高職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已成為職業教育模式的研究熱點,亦有很多高職院校已經開始推廣,極大地推動了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因突出“行動”具有顯著獨特的特點,其教學組織亦具備多種教學策略和形式。
關鍵詞: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教學組織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8.250
0 引言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指導下所建立的比較典型的、穩定的教學程序或階段[1],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也是教學實施的必須條件[2]。當前,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因具備開放性等特點已成為職業教育模式的研究熱點,亦有很多高職院校已經開始推廣,而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的教學組織策略和形式也較為多樣。
1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
(1)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特點。行動導向教學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行動性”,即參與性、實踐性和互動性,體現“以人為本”的職業教育思想。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具有注重學生個體的行動性、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學習行動的合作性、教學評價的開放性等特點。
(2)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實施原則。行動導向教學模式強調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提升學生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教學模式的實施采取綜合職業能力原則、學生主體原則、項目驅動原則,最終使學生能夠迅速楔入到未來變化的工作崗位中,適應國家、社會和個人等多方面發展的需要。
(3)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教學組織與實施是推進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關鍵。依據教學學生主體理念、教學促進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發展理念。當前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組織實施過程可分為行動收集信息、行動計劃制定、行動實施和行動評價[3],進一步拓展為“六步法”: 計劃—決策—實施—成果展示—檢查—評估。
2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教學組織
選用合理的教學組織方式,是行動導向教學發揮作用的基本條件。結合職業院校的改革實踐,行動導向教學模式下的教學組織具有多種策略和形式。
2.1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教學組織策略[2]
(1)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合作學習。在真實的職業活動中,通過具體的行動來建構知識及經驗,本質為實踐教學活動。如項目教學、仿真訓練,以模擬或提取職業活動中的典型工作任務來引導學習,最終以任務的完成來評測質量。
(2)基于典型職業性問題解決的探究學習。面對稍有難度的職業性認知問題,可經過一系列引導性操作,將教學融入探究并解決疑難職業性問題的過程,使學生能夠在行動中建構職業相關知識及經驗。具體程序:呈現刺激—激發興趣—討論聚焦—表征問題—提供咨詢—制訂計劃—實踐探究—建構知識—評估交流—評價總結。
(3)基于典型職業案例辨析的討論學習。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選取適當的職業相關典型案例,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歸納關鍵屬性,最終總結或抽象出工作原理。該法通過合適的職業相關典型案例進行學習情境設定及類比,使學生在比較與辨析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知識、方法、及能力,學生學習成為主動探究職業行動的過程。
2.2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教學組織形式[3]
(1)學習或工作小組。根據“學習項目”或“工作任務”的難易不同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進行組內分工。通過這種合作性學習,學生在學習職業活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提高了在職業組織中工作的社會能力。教學組織中應兼顧學生個性特征與整組工作效率,可通過崗位輪換等形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模擬公司。雷同于角色扮演,接近實際的職業情境,融入任務驅動的項目教學,開展綜合性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業能力。這種教學組織形式對師生素質要求較高,模擬公司運營方式組織教學,解決了學生畢業后初入職場遇到的職業性問題,從而建立規范清晰的職場圖式,為就業創造良好的基礎和條件。
(3)一體化教學。根據課程實施的需要將專業實訓室與傳統教室組合在一起,隨時滿足教師講授和學生實訓活動。優點是將理論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相輔相成,既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缺點是必須有滿足理實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否則可能造成項目實施的不完整和不連續。
2.3 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時間組織
(1)同步教學式。所有學生學習或工作小組同時按照指定的順序依次實施教學項目,或由易到難,或由小到大等,直到完成教學計劃。學習或工作小組之間進行經驗交流與共享,從而歸納和總結出主要教學內容,學習或工作小組間教學進度較為一致。
(2)交替式。在教學目標相同的條件下,可呈現不同形式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習或工作小組可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分別或輪流實施工作計劃,再根據教學條件情況交替輪換不同形式的教學內容,學習或工作小組間教學進度完全不同。
(3)隨機式。很多專業的教學項目受到外界因素的限制,如氣候、季節或場地等,行動導向教學時間安排的靈活性較大。可根據具體情境融合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如建筑施工、農作物播種、工業設備故障等,學習或工作小組間教學內容及進度完全不同,進行經驗交流與共享后歸納和總結出主要教學內容。
總之,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是反復訓練出來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突出了學生主體,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又獲得了職業能力,滿足了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求。探索與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是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必須的過程。
參考文獻:
[1]王坦.教學模式的有效選擇與運用[J].中國教育學刊, 1997(03):45-47.
[2]趙延明.淺談教學組織形式[J].現代交際,2010(04):171-172.
[3]焦彩麗.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的實施原則與教學組織過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09) :43-44.
[4]程道明,杜迎.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組織策略探討[J].江蘇教育研究,2013(24):69-71.
[5]崔發周.行動導向教學方法設計與教學組織方式[J].職業, 2013(30):43-45.
作者簡介:高英霞(1969-),女,山東海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化制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