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連峰 李耀波 曹黎明
(92956部隊 大連 116041)
?
聲納前放模塊幅度增益檢測電路設計*
溫連峰李耀波曹黎明
(92956部隊大連116041)
摘要幅度增益是聲納前置放大模塊最重要的性能指標之一,其正常與否對聲納裝備整體性能至關重要。為了提高前放模塊幅度增益的檢測效率,基于現代電子測量技術和微控制器設計了一種幅度增益測量電路。該檢測電路能夠自動實現前放模塊的幅度增益技術指標的檢測且測量精度滿足要求,從而縮短測試診斷時間,提高了裝備維修保障效率。
關鍵詞幅度增益; 聲納; 電子測量; 裝備維修保障
Detection Circuit Design for Amplitude Gain of Sonar Pre-amplifier Module
WEN LianfengLI YaoboCAO Liming
(No. 92956 Troops of PLA, Dalian116041)
AbstractAmplitude gai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rformance indexes of pre-amplifier module. Amplitude gain is important for a sonar performance whether it is normal or no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of the amplitude gain of the pre-amplifier module, a measurement circuit is designed based on modern 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micro controller. The detection circuit can automatically realize the measurement of the amplitude gain of the pre-amplifier module and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so as to shorten the testing tim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support.
Key Wordsamplitude gain, sonar, electronic measurement, equipment maintenance and support
Class NumberTB565
1引言
幅度增益檢測是聲納前放模塊日常維修中檢測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聲納裝備信息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因而需要的前放通道數目越來越多。現在各種回音聲納、綜合聲納及被動聲納的前放模塊少則幾十塊,多則數百塊。采用傳統的測量手段對前放模塊進行檢測需要利用常規電子儀器,操作復雜,效率低下,難以應對大規模前放模塊的檢測。本文設計了一種利用現代電子測量技術設計的前放模塊幅度增益自動測量系統,能夠全面、快速、準確地檢測前放模塊的技術指標,提高了維修效率,豐富了裝備維修測試手段。
2系統要求及設計
根據對聲納前置放大模塊統計分析,其工作頻率一般≤10kHz。在工作頻率范圍內,前放模塊的增益范圍為10dB~60dB,其幅度不一致性要求≤1dB;放大器的最大輸出電壓(峰-峰值范圍2V~5V)時波形無明顯失真。為實現對幅度增益的自動測量,以ARM7系列為控制核心,一方面,控制DDS掃頻信號源產生所需激勵信號源,同時控制幅度增益測量模塊測量前放模塊輸出信號的峰值,經過微控制器解算,實現幅度增益和幅度不一致性測量;另一方面,控制LCD對測量結果進行顯示。利用獨立式鍵盤輸入相應操作命令,進行整個測量過程的控制,實現了友好的的人機交互。通過I2C總線對測量數據進行保存,在需要查看時可方便地回調查看;此外,主控模塊利用USB串行總線將測量結果上傳到計算機,方便測量數據的分析、處理。
根據設計要求,系統采用內核為ARM7TDMI CPU的微控制器為核心,包含信號產生模塊、信號調理模塊、幅度增益測量模塊、存儲模塊和人機接口模塊等。上電后,微控制器控制DDS信號源輸出預定初始頻率,經調理模塊調理后輸入待測網絡,整個系統原理框圖如圖1所示。

圖1 自動檢測系統原理框圖
3系統硬件設計
3.1主控模塊設計
兼顧系統要求和經濟成本,選用內核為ARM7TDMI CPU的微控制器[1]LPC2132作為主控芯片。其片內集成60K靜態RAM,64K高速Flash存儲器。片內晶體振蕩電路支持頻率為1MHz~30MHz,通過片內PLL可實現最大為60MHz的CPU操作頻率。具有兩個32位定時器,49路GPIO口,包含UART、I2C、SPI及SSP多種串行接口,8路高速10位A/D模塊,同時集成看門狗、專用復位電路及外部掉電檢測電路等功能[2]。該芯片的10位A/D模塊對于5V的信號幅度電壓,最低分辨率約為5mV,可以滿足幅度及增益的測量要求;32位定時器可以滿足系統計時功能的要求。選用LPC2132作為主控芯片,開發過程中能夠容易進行程序修改,具有價格便宜、開發周期短的優點,且可以滿足運算量、精度及實時性要求。
3.2信號產生模塊設計
信號產生的方法主要有反饋型LC振蕩器、集成振蕩器[3~4]、直接頻率合成[5~6]、鎖相頻率合成[7~8]、直接數字頻率合成(DDS)等。DDS[9]系統的核心是相位累加器,它由一個加法器和一個N位相位寄存器組成。它類似一個計數器,每來一個時鐘信號,相位累加器的輸出就增加一個步長K的相位增加量,其大小由頻率控制字確定。相位寄存器的輸出與相位控制字相加,然后輸入到正弦查詢表地址上。從查詢表中讀出相位累加器輸出相位信號值對應的幅度數據,通過DAC將該數據轉換成所需的模擬信號波形輸出。
設計的系統采用AD公司的DDS集成芯片AD9850[9~11],該集成芯片能夠產生一個頻譜純凈、頻率和相位都可編程控制的模擬正弦波。產生的波形穩定、電路簡單且程控調節方便,在125MHz時鐘下,輸出頻率分辨率為0.029Hz,頻率范圍為0.1Hz~40MHz,幅值范圍為0.2~1V。AD9850接口控制簡單,可以用8位并行口或串行口直接輸入頻率、相位的32位頻率控制字。為減少IO資源占用,系統利用LPC2132作為控制核心,通過串行方式向AD9850發送控制字。
3.3存儲模塊設計
為了方便測量數據的分析、處理及保存,系統設有數據存儲模塊,將每次測量數據存至外部數據存儲器。設計中外部數據存儲器采用CAT24WC256,它是一個256K位串行CMOS E2PROM,通過I2C總線接口進行操作。I2C總線是PHLIPS公司推出的一種串行總線[12],是具有主機系統所需的包括總線裁決和高低速器件同步等功能的高性能串行總線。系統采用I2C總線設計,更改和擴充也極為容易,可大大簡化系統硬件設計,減少系統體積,同時具有較高的可靠性。CAT24WC256內部含有32K字節存儲空間,對測量數據采用二進制編碼的形式保存。以每條數據需2個字節計算,能夠保存約16K Byte的數據,完全滿足數據存儲需求。
3.4信號調理模塊設計
由于測量網絡對輸入信號要求不同,信號源產生的正弦信號需要經過調理才能送入測量網絡。模塊內部設有限幅電路對過大的信號進行限幅,防止信號過大導致后續電路飽和。微弱信號經過前放模塊后,根據信號的幅度需要進行適當的放大或衰減以適應峰值測量電路對輸入信號的要求,信號調理模塊共有三個。
3.4.1信號調理模塊1
信號調理1為程控衰減電路,采用DAC0832數模轉換器構成,其原理如圖2所示。D/A轉換器利用R-2R梯形解碼網絡實現數字量到模擬量的變換,在實際的應用中將需要衰減的量加到參考電壓端(VREF),電流輸出端(IOUT1和IOUT2)接入運放實現電流一電壓的轉換,反饋電阻(Rfb)直接與運放的輸出相連,由此即可得到輸出電壓VOUT與輸入的參考壓VREF的關系[13]:
VOUT=D×VREF/256
(1)
式中,D是由單片機送出的數字量,通過軟件改變D的值就可實現程控衰減。當8位數字量全為1時,輸出電壓最大,近似等于參考電壓;當8位數字量全為0時,輸出電壓為0。由該方法構成的程控衰減器電路結構簡單,穩定性好,性價比高。

圖2 信號調理1設計電路
根據計算,衰減量在0~32dB內每步進1dB都可以得到相應的8位數字量,但在33dB~60dB范圍內每步進1dB便不能得到相應的數字量。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設計中利用DAC0832進行0~19dB的細調衰減,步進值為1dB。在信號源部分的最終輸出端加入固定的20dB和40dB粗調電阻衰減。
為了降低DAC0832的頻率特性對不同頻率信號衰減量不一致的影響,設計中將1V的直流電壓輸入到DAC0832的參考電壓端,對直流電壓做程控衰減。衰減之后的輸出量再與DDS輸出的正弦信號相乘,以此來實現對掃頻信號源輸出信號的程控衰減。
3.4.2信號調理模塊2
信號調理2為電路數字控制自動增益電路,對被測前放模塊輸出進行放大或衰減,以匹配后續測量電路,其設計電路如圖3所示。

圖3 信號調理2設計電路
電路中采用ADI公司生產的AD603作為數控增益放大器設計實現信號調理。LPC2132控制DAC0832產生增益控制電壓控制AD603增益,AD603輸出經峰值檢測電路后送到A/D模塊,進行模數轉換后送入LPC2132,從而實現信號的數控自動增益控制。LPC2132根據測量的信號大小和增益比,經過信號處理就可以不失真的獲得輸入信號的幅度信息。
3.4.3信號調理模塊3
信號調理3作用是將信號進行一定的放大,以適應后續測量電路對輸入信號的要求,由高速、低溫漂運算放大器OP07構成放大電路,實現對信號的低噪放大。
3.5幅度增益測量模塊設計
幅度增益測量模塊的核心是峰值測量電路。通過測量前放模塊輸出信號的峰值,經過微控制器解算,實現幅度增益和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測量。此外,測量峰值電壓還用來控制自動增益模塊。
3.5.1峰值檢測原理
最簡單的峰值檢測[14]依據半波整流原理構成電路(圖4)。在交流電壓的作用下,在正半周的峰值附近,通過二極管對電容C充電;在其它時段,電容C上的電壓將對電阻R放電。由于二極管是非線性元件,當交流電壓較小時,測量電路的直流電壓(測量的峰值)會偏離信號峰值較多。可見,峰值測量電路測量誤差與泄放電流有關,僅當泄放電流可不計時,測量峰值才等于輸入信號的峰值。

圖4 峰值檢測原理

圖5 高精度峰值檢測電路
3.5.2峰值測量電路
本設計采用一種其電路改進的高精度峰值檢測電路(圖5),具體分析如下:
1)A2為開環的差動放大器,實現比較放大器功能,具有很高的增益,只要Vi略大于Vo,就可以輸出很大的電壓驅動D1對電容充電,從而保證了電路的測量速度;
2) 在Vi-Vo<0時,比較放大器的輸出電壓接近于負電源電壓,使D1上有較大的反向電壓,D1就會有一定的反向泄漏電流。為抑制D1的反向電流,應使D1的正極在反向時的電壓只略低于Vo。為此,在比較放大器(A2)與D1之間增設二極管D2和電阻R2。在Vi>Vo時,A2輸出較大的正向電壓,使D2與D1導通對電容充電。在Vi 3) 為了避免次級輸入電阻的影響,檢測電路的輸出端加一級跟隨器(A1)作為隔離級,從而有效地隔離次級的影響,且跟隨器的輸出電壓(Vo)可視為與電容上的電壓相等; 4) 為了改善電路的速度,用非線性元件D3,將比較放大器組成非線性反饋的放大器。若D3的正向等效電阻為RD3,在RD3?R3時,只要R3充分大,保持Vo值變化較小,對于輸入信號來說,該電路相當于有偏置的跟隨器。若RD3可不計則輸出電壓為 Vo2?Vi-V0-VD3 (2) Vo2的最低值為 Vo2min=-2Vp-VD3 (3) 式中Vp是輸入電壓Vi的峰值。在設計電路時,若使Vi的最大峰值小于A2的負向擺幅之半,則A2就可以保持在線性區工作。 峰值檢波電路完成信號峰值測量后,LPC2132集成的10位A/D轉換器將測量值轉換成數字量,并完成幅度增益和最大不失真輸出電壓測量。 4系統軟件設計 系統的軟件部分采用模塊化結構設計,各個子功能模塊獨立。采用C語言編寫程序,具有調試靈活、可移植性好、編程效率高等優點。整個軟件部分主要包括系統初始化、數控自動增益調整、信號調理1設置模塊、數據傳輸模塊、信號源設置模塊、幅度增益測量模塊、人機接口模塊以及存儲模塊等。系統軟件主程序流程如圖6所示。 圖6 主程序流程圖 5結語 聲納前放模塊輸入信號要求在微伏至毫伏級,輸出信號由模塊自身放大指標決定。這種輸入信號幅度小、輸出信號幅度不定的特點導致其日常的指標檢測操作復雜、效率不高。本文利用現代電子技術,通過分析前放模塊幅度增益指標的特點,設計了一種自動檢測電路。通過維修保障中實際應用,該電路能夠快速、準確地檢測前放模塊幅度增益指標,縮短了前放模塊測試診斷時間,提高了裝備維修保障效率。 參 考 文 獻 [1] 劉彥文.基于ARM7TDMI的S3C44B0X嵌入式微處理器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25-30 [2] 周立功,張華.深入淺出ARM7—LPC213x/214x[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1:187-196 [3] 許立群.射頻與微波晶體管振蕩器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13-22. [4] 何希才,尤克.振蕩電路的設計與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5-11. [5] 王家禮,孫璐.頻率合成技術[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34-40. [6] 李文杰.頻率特性測試儀系統設計[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24-41. [7] 曾慶貴.鎖相環集成電路原理與應用[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24-29. [8] 張剛.CMOS集成鎖相環電路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113-140. [9] AD9850 DataSheet[S]. ANALOG DEVICE COMPANY,2004:1-20. [10] 孫群,朱卿.基于DDS技術的便攜式波形信號發生器[J].儀表技術與傳感器,2009(4):67-70. [11] 王敏.基于AD9854的簡易頻率特性測試儀[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22(9):69-70. [12] 孔德仁,王芳,狄長安,等.儀表總線技術及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0:33-45. [13] 王麗.數字頻率特性測試儀的設計與實現[D].保定:河北大學,2007:25-30. [14] 楊欣,胡文錦,張延強.實例解讀模擬電子技術完全學習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124-140. 中圖分類號TB565 DOI:10.3969/j.issn.1672-9730.2016.03.041 作者簡介:溫連峰,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電子裝備綜合保障、水聲工程等。李耀波,男,博士,工程師,研究方向:水聲工程、電子測量等。曹黎明,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電子裝備綜合保障、聲納裝備維修等。 收稿日期:2015年9月8日,修回日期:2015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