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孔橋小學 孔 鋒
在習作教學中滲透美學思想
江蘇省泰州市孔橋小學 孔 鋒
南朝宋詩人湯惠休曾這樣評價謝靈運和顏延之的詩:“謝詩如芙蓉出水,顏詩如錯彩鏤金。”錯彩鏤金和芙蓉出水道出了是中國文學史上兩種不同的美感或美學思想。錯采樓金追求色彩的豐富,場面的壯觀,裝飾的華美,會帶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芙蓉出水則追求清新自然,意境悠遠。
在對小學生習作指導的過程中,我們如果用美的思想來指導學生習作,把美的因子植入習作教學之中,那么學生的習作將具有藝術性和文學性,也就增加了習作的美感。
小學生處于習作起步階段,在教學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學生之所以不會寫作文,或者說寫不出優美文章的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心中沒有美的概念,他們不知道寫成怎樣的文章才是好的文章。所以,當學生的習作寫完后,老師評價說表達不清楚,語言不夠準確,優美,條理不太清楚等一系列的毛病的時候,學生心中也許會嘀咕,我已經把自己想說的都說出來了。那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在指導學生習作的時候,可以讓學生了解什么樣的習作才是優秀的文章,我們寫作要達到怎樣的程度算是成功。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讓學生明確習作美的標準至少有錯采樓金和芙蓉出水兩種。
1.好文章講究語言美。俗話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三分長相,七分打扮。人是如此,文章亦是如此。一篇優美的文章它需要講究語言的美,學生由于受年齡和語言積累的局限,在運用有些詞語時可能不會準確,不太貼切,不怎么優美,所以,我們在平時指導學生習作的時候可以結合學生習作的內容,幫助學生適當積累一些優美的詞語,優美的句子,教會學生修飾自己的語言,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如《廬山的云霧》中,作者在描寫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的特點時,以“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和“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著力刻畫出云霧變化之多;用“剛剛還……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了……”等詞句,強調廬山云霧的變幻之快。學生可以運用上述語句,以云霞、白霧為對象,進行練習,感受語言之美。
2.好文章講究結構美。學生在習作的時候,喜歡根據自己心里的想法平鋪直敘,他們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寫,幾乎很少會考慮這樣寫是不是最好的,怎樣改變結構來增強表達的效果。就像六年級語文《錢學森》一課那樣,如果作者只是按照時間的順序進行敘述,可能表達的效果不如課文中變換一下順序那樣具有感染力。《孔子游春》在對大自然的描寫中,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分別把大地、森林、太陽、輕風比作胸懷、長發、眸子、絮語,體現出了語言美,結構美。
3.好文章講究修辭美。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文章的表達效果得以增強,表達更加明確。而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并不善于運用一些修辭的手法,他們使用得較多的是比喻的手法,而都是一些比較淺顯的比喻,沒有太多的新意。所以,我們在指導學生習作的時候也應當教會學生一些修辭手法,這樣讓學生能夠明白可以通過恰當運用修辭手法后,可以讓文章變得更加生動,更富感染力。在《三亞落日》中,引導學生抓住藍天、碧海、白鷗、椰樹、沙灘等景物來領略三亞的熱帶風情,抓住三亞落日的“變”,即顏色在變、動作在變,利用擬人、比喻的方法寫出了日落的過程,凸顯三亞落日的獨特之美。
芙蓉出水的美,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境界,而是上升到表現思想情感的境界。它是“絢爛之極歸于平淡” 的美,是如李太白所贊嘆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好文章的可貴之處在于文章的思想和情感。思想和情感是文章的靈魂。在平時的習作指導中,我們應當對學生,尤其是對高年級的學生進行適當的主題和思想的指導。一篇好文章的可貴之處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新。
前不久,學生在以《心兒砰砰跳》為題寫一件事的文章的時候,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了寫自己考試后老師發試卷報分數時緊張的心理和最自己考試失利后怕家長批評的事。應當說這些文章是符合要求,學生也能寫出比較好的作文,但是這樣的文章畢竟沒有新意,也很難脫穎而出。而其中有一個孩子卻沒有寫這個,她寫的是自己在夏天的時候坐在陽臺上看星空,這時,平常不怎么陪伴自己的爸爸來陪伴自己,她問爸爸有多了解自己。爸爸答不出來,真誠地向她道歉,而她此刻心兒砰砰跳,因為她沒有想到爸爸會向她道歉。她覺得自己這樣問爸爸,讓爸爸難堪了,心兒砰砰跳。在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眼前一亮,就是因為這篇文章選擇的內容與眾不同,表達的思想比其他學生的更深刻。這種思想和情感的表達深刻的文章就能帶給讀者內心的共鳴。
學生心中明白了兩種美的思想,美的標準,那么他們將會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寫作時有方向,寫作時就會有方法。寫作的水平就會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