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讀楊絳先生的《一百歲感言》,不由得驚嘆,楊絳先生已是百歲老人了。歲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壇女兒紅,歷久彌香,醇厚芳香。老去的只是光陰,不老的,永遠是她的人格魅力。
她在《一百歲感言》中寫道:“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她八十余歲時,錢鐘書先生和女兒錢瑗相繼病重住院,她奔波在兩座醫院、兩位病人之間,悉心照料,無微不至,辛苦和操勞可想而知。錢先生臨終,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邊柔聲地低語:“你放心,有我。”聽到這句話,錢先生安然離世。
這是她年輕時常對他說的話。早年她和錢先生一起留學英國,在英國牛津生下女兒錢瑗。在她住院期間,常見錢先生苦著臉去看她。一次,他說,不小心將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她說,不要緊,有我,我洗。幾天后他又說,門軸壞了,不能鎖門了。她又說,不要緊,有我,我修。他感激之余,對于楊絳所說的“不要緊,有我”深信不疑。
錢鐘書一生學貫中西,著書立說,但在生活瑣事面前卻如幼童一般束手無策。有她一生陪伴在他身旁,與他比翼齊飛,做他溫柔的知己和伴侶。直到他生命的盡頭,她還是那句話:“你放心,有我。”那么堅定而無悔,在生死面前,內心如此強大和沉靜,聽之令人落淚。此時,她唯一的孩子錢瑗也已經過世。
她說:“鐘書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壓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間打掃現場,盡我應盡的責任。”
塵世間,她最愛的兩個人都離她而去,內心的悲苦和孤獨無以言表。八十余歲的老人,提筆寫下散文集《我們仨》,寫下一個學者家庭半個多世紀的相濡以沫、患難情深,如微風細雨,溫馨感人。
楊絳先生年近九十歲,開始認真整理錢先生幾十年來的書稿和筆記。那些手稿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霜,紙張發黃變脆,字跡模糊不清,她一字一句艱難地辨認,抄錄,整理,而后相繼出版了《容安館札記》《錢鐘書手稿集·中文筆記》。
錢先生離去了,留下她一個人在人世間“打掃現場”,完成錢先生未完成的事業。她以這樣的方式,寄托自己深深的思念。書稿所得的稿費和版稅800萬元,全部捐贈母校清華大學,成立“好讀書”獎學金。留給后來的莘莘學子,連同他們一生嚴謹治學的精神。
有一次,媒體邀請她參加作品研討會,她沒有去。還幽默地說:“稿子交出去了,賣書就不是我該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聽她的話,令人莞爾。
她說得真好。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百歲的才女,仿佛是時光的代言者。如果,一個世紀的流年往事都是歷史煙云中的山水畫卷,那么,她則是山水云煙中的一幅水墨留白,有著穿透歲月的恒久之美,人格之美。
(選自《人生十六七》2015年第10期)
心湖漣漪
楊絳先生就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內心一樣干凈,清澈,透亮。她清華其外,淡泊如水,不作媚世之態,也不被俗世所打擾,一生沉浸在文字里,一活就是百余歲,終成一代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