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楊女士所在的公司由于工作具有特殊性,許多辦公室都是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為防止員工因戀愛影響工作,公司在制定相關制度嚴厲禁止員工上班時間談戀愛的同時,還專門在辦公室里安裝了攝像頭。2015年9月5日,在辦公室休息的楊女士,因為一時忘乎所以,而與同事親昵。豈料,公司竟向所有員工公開了該視頻。由此導致楊女士和那位同事遭到他人取笑、謾罵、詆毀,楊女士因不堪忍受而住進了精神病院。
說法:公司必須承擔賠償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明確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造成一定影響的,應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也指出:“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正因為楊女士與同事親昵的內容屬個人隱私,而公司胡亂宣揚,尤其是楊女士為此已遭受損害,決定了公司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