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劍云
4A寶寶天地 早教游戲精選系列
開篇語:0~3歲寶寶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游戲,寶寶是在游戲中獲得最主要的早期經驗。鄭老師的早教課堂細分寶寶的年齡段,精心為父母們挑選了9期親子游戲和3期寶寶鍛煉操。希望這些經過鄭老師經驗總結提煉的親子游戲,能幫助父母更好地育兒,能幫助寶寶更好地成長。
學會站立和開步走是寶寶身心發展中的一個飛躍。為此要給寶寶創造條件,使他早日獨立開步走。父母可以給寶寶穿上布底鞋,衣著輕暖;再給他一輛小推車,讓他在平整但不光滑的地面上推著向前學步而行。當然,安全是最重要的,寶寶學步的環境應當沒有絆手絆腳的物件,沒有桌椅的尖角,沒有電、熱源等危險品。如果寶寶不小心跌倒在地,父母也不要一副驚慌的樣子,馬上就去扶、抱,這時,應當用親切的語言鼓勵他自己爬起來繼續練習,這是寶寶最初的意志磨煉。
適合月齡:10~12個月
環境準備:帶響的玩具、軟體積木、彩色小紙棒、動物圖片。
玩法:
站立
媽媽用帶響的玩具在寶寶頭的上方逗引寶寶伸手抓拿,玩具應與寶寶保持一定距離,以促進其站起來。為了幫助寶寶站立,媽媽可以用身體靠近寶寶,讓他借助媽媽身體站起來,也可以把軟體積木放置在寶寶面前,讓他扶物而站起來。當寶寶為獲取玩具而努力站立時,媽媽應滿足寶寶拿玩具的欲望,以鼓勵他不斷站起來。也可將玩具懸掛于墻上,(高度為寶寶站立時手能夠到處)逗引寶寶漸漸使他從俯臥、跪立、站起,伸手抓拿玩具。
插畫說明:媽媽把玩具懸掛在墻上,寶寶試著站起來,夠到玩具。
行走
讓寶寶靠墻站,媽媽手持動物圖片吸引寶寶觀看,以延長其站立的時間,使其逐漸站穩,媽媽需做好保護。還可以提供彩色小紙棒(用報紙自制紙棒),鼓勵寶寶雙手抓住小紙棒,逐漸將小棒向前移動,促使寶寶向前邁步(媽媽在其身后做好保護)。
促使寶寶開步走的方法很多,如扶著寶寶腋下走;用長的浴巾從寶寶的胸前穿過兩側腋下,在后面輕輕地拽著讓他向前行走;待寶寶能站穩后,讓他在媽媽和爸爸之間跨出1~2步,再逐漸增大邁步的距離等。
插畫說明:媽媽用長的浴巾從寶寶的胸前穿過兩側腋下,在后面輕輕地拽著讓他向前行走。
注意事項:
建議父母根據寶寶的自身情況,在家中可讓寶寶扶著沙發、床沿、桌面等站立,利用墻面、床沿、椅子、小床等生活場景幫助寶寶學習站立和邁步行走。同時,每次練習的時間要短,但練習次數可逐漸增加。要循序漸進,從輕扶雙手、扶單手到獨站,最后獨自行走幾步
游戲觀察要點:寶寶站立、學走
適合月齡:10~12個月
環境準備:動物塑料桶或用飲料瓶自制的“瓶子娃娃”、小勺、仿真水果或食物。
玩法:
媽媽向寶寶介紹放置在面前的物品?!皩殞?,這是瓶子娃娃或動物寶寶,它們肚子餓了,我們來給它們喂吃的吧?!眿寢屘峁┬∩缀透黝惙抡嫠蚴澄铮膭顚殞殻骸斑@么多好吃的果果,快喂給娃娃(動物)吃,”寶寶小手抓握小勺,將“食物”送入“娃娃或動物的嘴里”。
游戲操作中,盡可能給寶寶提供較多的“食物”和“瓶子娃娃”,鼓勵他們多喂食,并用語言加以引導,“寶寶,喂給娃娃吃,娃娃吃得真高興,謝謝寶寶!”。當寶寶喂好后,媽媽可拍手、唱歌,讓寶寶獲得愉快的情緒。
插畫說明:寶寶的小手拿著小勺,將各類仿真水果放入盒子娃娃嘴里。
注意事項:
生活中,家長可利用廢棄的材料(如大號飲料瓶、鞋盒、奶粉罐子等)自制各種瓶子娃娃、盒子娃娃、罐子娃娃,滿足寶寶游戲的興趣。同時,經常鼓勵寶寶自己拿餅干、水果給家人或自己吃。
游戲名稱:找玩具(認知)
適合月齡:10~12個月
環境準備:各種小玩具(小彩球、玩具小汽車、積木)、小塊狀海綿、碎泡沫塑料塊、大臉盆、大毛巾、筐等。
玩法:
媽媽將裝滿小塊海綿或碎泡沫塑料塊的大臉盆呈現放置于寶寶面前,盆內藏有各種小玩具,并被海綿或泡沫塊掩蓋著。媽媽鼓勵寶寶用小手去抓拿盆中物品,并找找盆內有什么?每當寶寶在觸摸不同物品材料時,媽媽可反復描述此材料的質地,(如:軟軟的海綿、輕輕的泡沫)而當寶寶小手找到玩具時,媽媽引導寶寶將找到的玩具放到指定的筐中。
媽媽也可將一件玩具,當著寶寶的面將此玩具包裹在大毛巾里。并問寶寶:“玩具在哪里?”鼓勵寶寶打開毛巾,將玩具找出來。接著,隨意在毛巾中放入其他玩具,再讓寶寶打開毛巾找找藏的是什么玩具。當寶寶找到后,媽媽要用驚喜的聲調、表情說出玩具的名稱。
插畫說明:寶寶的小手伸入鋪蓋著小海綿塊和泡沫塑料的大臉盆中,試著尋找玩具。
注意事項:
游戲中,媽媽應選擇安全的小玩具,并提醒寶寶不要將小玩具放入嘴里。同時,也可選擇挖洞的紙箱、大口袋等,把玩具藏入其中,讓寶寶來發現、尋找玩具。
◎父母要多和此階段(10~12個月)寶寶說話
1歲前的最后3個月,是寶寶在第一年里最善于模仿的時期,要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最利于進行語言教育的月份,否則它將一閃而過。為此,父母必須對寶寶多說話。要把與寶寶生活有密切關系的簡短的詞,用規范語言來引導他。這些詞主要是名詞和動詞,以及某些稱贊或否定詞。要結合他認識的親人、身體、食物、玩具,并配合日常生活中的動作教給他。
當寶寶說“兒語”時,不要重復它,而應當用柔和的語調,用規范的語言告訴他。
當寶寶指著他想要的東西時,媽媽要鼓勵他一邊指著東西一邊發出聲音來,教他用手勢與聲音相結合,到最后用詞代替手勢。
要使寶寶經常保持愉快的情緒,一不高興他就會哭,而愉快時就咿呀學語,寶寶的語言正是咿呀學語中發展起來的。在其他條件相等的情況下,愉快的寶寶比不愉快的寶寶學話要快些、好些。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到1歲時,寶寶所掌握的詞匯就很多了。
◎父母要多和此階段(10~12個月)寶寶講故事
寶寶聽故事,發展語言理解能力。媽媽每天要給寶寶講故事。講的圖書應以畫為主,每
頁上只有2~3句簡單的話。開始可以反復講同一本書,讓寶寶聽熟。有時,可以一面講,一面問:“誰來了?”“帶來什么?”“他們要去哪里?”等,寶寶會指圖回答,說明他聽懂了。如果不能回答,媽媽就再講給他聽。逐漸引導寶寶理解故事的內容,激發寶寶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