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敏
本活動設計依據(jù)深港版教材第十一冊第四單元主要的復習內容,以及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學習、鞏固形容詞最高級英文表達方式的同時,為學生創(chuàng)設拓展知識面的分享展示活動。該活動的準備階段,在課外為學生提供獨立自主學習和相互探討、交流的機會,在課上為學生預留充分表現(xiàn)和自我展示的空間。在互助互動合作活動中,激發(fā)學生使用英語表達的欲望,鍛煉處理英文信息的能力,提升英語表達的自信心,培養(yǎng)語言的整體輸出能力,增強對所學知識點的體驗。在分享知識的學習交流中促進學科整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互助探究精神與多方面的學習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與綜合運用能力。
運用已學形容詞最高級的英語知識來談論、分享、共同學習自然、地理、人文、動物等百科常識,進行簡單的英語表述。
1.語言知識目標
能用形容詞最高級的正確表達來敘述各類常識、見聞中的人、事與物,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
2.語言技能目標
能用所學句型與簡短的文字、語言表達,靈活運用所學與他人交流,在獨立自主學習中增強自學意識。
3.情感態(tài)度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百科知識的喜愛與興趣,熱愛生活,傾聽他人的描述,欣賞他人的分享展示,并做出適當?shù)幕貞钫故菊咄度牖顒拥耐瑫r增強其自信心。
4.學習策略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互助式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有效信息溝通的交際,突出交際的實用性。
5.文化意識目標
自主運用英語敘述事物,小組成員相互推動合作學習,展示學習成果時秩序井然、文明有禮。
1.準備階段
(1)資料搜集
在學習了形容詞最高級的表達后,教師布置自主作業(yè):上網(wǎng)搜集或在書籍里尋找含有“世界之最”、“亞洲之最”、“中國之最”、“深圳之最”等英文表達的句子,“The Top of...”可以包括地理、自然、動植物、建筑等類別的常識。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能力獨立完成,將英文句子摘錄在練習本上。該作業(yè)要求全員參與,下圖為學生獨立完成的自主作業(yè)之一:

插圖 1:學生作業(yè)“The Top of the World”十條英文表述
(2)組內合理分工
教師給予分工建議,各小組依據(jù)成員特點合理分工合作,填寫下列表格,一式兩份,由組長與教師分別保管,方便教師督促各組按順序完成以下各項目活動。

活動項目與要求 項目負責人特點 合適人選確定將展示的文本(每類10 條以上“The Top of...”英文表達)善于整理資料,有一定的英語水平根據(jù)文本,草擬問題(上交文本,教師指導)有相當?shù)挠⒄Z水平,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與提問制作、修改電子幻燈片(圖文并茂,文字在36號以上,簡潔大方)有一定的電腦操作能力,具備美術綜合素質分享展示方式與正確的口語表達(安排成員上臺分享展示的次序與內容)有組織能力,有一定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3)小組交流與統(tǒng)籌安排
第一次小組交流:互相查看小組成員練習本里記錄的“……之最”,由本組優(yōu)秀學生集合最多的正確表達,不確定的信息請教師指導;教師進行分類指引:將“……之最”分為“世界之最”、“亞洲之最”、“中國之最”、“深圳之最”與“其他(綜合)”五大類,每組每類需準備10條以上英文表達的“……之最(The Top of...)”。
第二、三次小組交流:依據(jù)各小組的最強表達,確定選擇參與“分享展示”的類別,每組在五大類中選一個類別,擬好展示的10條“The Top of...”的表達。小組上交文本初稿,教師協(xié)調安排小組之間重復出現(xiàn)的表達,小組再交流擬定增加其他不同的表述。組長安排確認制作電子演示文稿的人員與分享展示的順序。
2.分享展示階段
(1)展示方式一:課堂互動
①預約展示時間
在學習完有關形容詞最高級的知識后,教師在每節(jié)課的Warming up環(huán)節(jié)里安排一個小組進行分享展示活動。各小組總負責人根據(jù)本組準備的進度,提前一天與教師預約分享展示活動的具體時間,并確認組員與班級電教管理員在上課前安裝好電子演示文稿。
②分享展示流程
小組介紹組名與展示主題,如:Hello,everyone!We’re the group of“Superstars”.We’re going to talk about“The Top of Shenzhen”. 小組成員在三至五分鐘內展示PPT并依次述說(如插圖2)。小組分享成果展示完畢,根據(jù)所展示內容向聆聽者提問,請同學以個人搶答或小組回答的方式予以回應,分享展示的小組成員按照正解進行評判。

插圖 2:小組分享展示“The Top of Shenzhen”
(2)展示方式二:英語小報
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一份A3英語小報,綜合全組同學收集的材料,選擇正確的英文表達,圖文并茂,合成一張“The Top of the World/Asia/China/Guangdong/Shenzhen...”的知識集錦小報,手工繪制或電腦打印皆可。擇優(yōu)展覽于課室內外的“作業(yè)園地”,供學生瀏覽與相互學習(如插圖 3)。

插圖3:左為電腦小報,右為手繪小報
(3)展示方式三:與家長分享
教師將學生英語小報作品拍成照片,錄制小組在課堂上的展示過程,將圖片、錄像與學生制作的PPT放置于班級家長QQ群與微信群里共享。或是在家長開放日課程上,由分享展示活動完成出色的小組進行現(xiàn)場展示表演,還可以在家長會上擇優(yōu)展示學生的學習成果(如插圖4)。

插圖4:班級Q群共享文件,包括照片、PPT與錄像
3.評價階段
(1)課堂互動評價標準
分享展示評價內容。
(每項各占20%)
A(有4-5項完成情況好)
B(有3項完成情況較好)
C(有2項完成情況好)

分享展示評價內容(每項各占20%)A(有 4-5項完成情況好)B(有3項完成情況較好)C(有2項完成情況好)詞句表達準確,提問明確語音、語調正確,發(fā)音清晰面向觀眾,神態(tài)大方自然,聲音響亮與觀眾有互動交流展示內容有吸引力,能增長見識,PPT制作精美
小組課堂分享活動完成之后,教師展示上述評價標準,由全體聆聽的同學參與評價展示活動完成的情況,以舉手投票的方式對小組的分享展示表現(xiàn)進行團體等級評定。教師以大多數(shù)同學票選的結果為基礎,結合該小組的自評,給予一個較民主的團體等級,并簡單進行激勵性評價。同時,教師也給座位上專心傾聽、積極參與互動的學生以肯定與鼓勵。
(2)文本作品評價
課室外展示的英語小報為內容充實、信息準確、書寫工整、排版美觀大方、色彩和諧等項均為評價較高的作品,其他小報則展示在課室內。擇優(yōu)公開展示與家長共同分享的學生范例作品。
本分享展示活動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英語課程標準》下倡導的“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目標,感受成功”的理念,在互助學習中調動其更大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小組內互動交流,在班級展示的活動中感受、體驗與分享,并學會在實踐中運用所學語言、知識與技能去完成學習任務。
在現(xiàn)代日常生活中,人們時時刻刻都在與信息打交道,每天面對這些撲面而來的“信息潮”,如何篩選有用的、真實的信息和垃圾信息、虛假消息,是現(xiàn)代人需要具備的能力。我認為,小學高年級學生在學習了五年多的英語知識后,應該開始鍛煉自己處理英文信息的能力了。
尋找“……之最”的英語資料是一個自主完成的作業(yè)。自主完成作業(yè)能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更能直接反映其學習態(tài)度與自學能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多會選擇上網(wǎng)或在課外書籍里搜尋相關學習資料并進行文本整合;學習能力處于“潛伏”狀態(tài)的學生,通過在課本內翻找、摘錄含有形容詞最高級、屬于百科常識性英文句子的過程,去感受自主學習的快樂。不同資料的獲得途徑,以各自的方式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但也給師生帶來了思考:有的學生使用網(wǎng)上“翻譯器”,輸入中文后直接把英文翻譯抄寫下來,完全不辨別眼前的譯文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對網(wǎng)絡信息有嚴重的依賴性;也有的學生摘錄了書籍上一大段話,卻還不能進入正題或詞不達意。在分享展示的活動中,學生們也發(fā)現(xiàn)了有的小組搜集的信息已經(jīng)過時,比如,“The highest building in the world is Taipei 101 Building”等等。
如何將分散的信息進行整合,刪減錯誤與不合時宜的信息,這些都需要教師的適時引導與小組成員合作互助的提點。而對學生處理英文信息能力的鍛煉,也只有在每位學生都完成了信息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才能對問題的想法和意見進行實質性的交流。
本分享活動的開展,有利于英語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滲透與整合。除了需要學生靈活地應用課內外所學英語知識,還需要使用信息處理、網(wǎng)絡技術、電腦操作、排版、美學等多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在知識的綜合運用當中,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交際能力、協(xié)調能力、審美情趣、動手能力、自學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在這個獨立學習、小組合作、分享展示活動的全過程里,既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又培養(yǎng)了其交流互助、團體合作的精神。在學生分享展示制作的PPT與英語小報中,我看到了讓人眼前一亮的“……之最”作品,如:“the world’s largest ship,Asia’s biggest flag.”個別小組為了不與其他組的內容重復,選擇了在CCTV《第一時間》節(jié)目里“昨日之最”的環(huán)節(jié)中尋找古怪有趣的見聞翻譯成英文,諸如“the world’s largest hamburger,the longest house cat,the biggest crab”。此類新奇的作品,吸引了眾多人的目光,也讓聆聽者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們不可估量的學習潛力,在分享展示活動中顯現(xiàn)出來了。
為了檢測傾聽與觀看展示的效果,臺上與臺下產(chǎn)生有效互動,讓分享展示活動更具吸引力,我要求小組學生在展示匯報后,設置由聆聽者根據(jù)分享的內容回答相關問題的交流。這種帶牽制性問題的環(huán)節(jié),“逼使”聆聽的學生專注去聽同學的英語表達、看展示的內容,也只有與展示者一起投入,才能參與到課堂互動活動當中。生生互動搶答的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激活了其思維與學習狀態(tài)。為了能在搶答比賽中獲勝,學生們在傾聽與觀看時注意力格外集中,語言技能也得到了訓練與發(fā)展。聆聽者迅速的反應,給予在講臺上分享展示的學生熱烈的反饋,讓互動交流在活躍的氛圍中有序地進行。有了組里伙伴們的“撐腰”,連平時內向的孩子也投入地與同伴在臺上響亮地解說PPT的內容。他們的表現(xiàn)讓臺下的同學刮目相看,在小組分享展示活動中得到了大家的贊賞,更為自己樹立了在人前大方表達的信心,這是團隊合作精神的力量發(fā)揮了作用。學生們在此分享展示活動中,實現(xiàn)了互助、共贏、齊發(fā)展。
在小組分享展示活動開展前,我就引導學生在參與評價時,將關注重點由小組成員的學習成果轉移到關注整個小組成員求知與努力的過程上,也引導學生對現(xiàn)場分享展示的過程與互動學習的結果持正確、客觀的態(tài)度,使評價者學會欣賞與接納,被評價者逐步學會進行科學地自我反思,同時引導展示者將成功歸因于自己的努力與能力,在客觀、民主的綜合評價下欣賞自己與小組成員的學習成果。在所有小組完成參與分享展示后,我還以各小組分享展示的特色,給其頒發(fā)小獎狀,如:最具吸引力小組、最佳默契小組、最佳互動小組、最具潛力小組等,小獎狀上一一注明組長、組員名字,粘貼于教室墻上。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一種激勵性的肯定,也是讓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的可行方式。
評價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他們在評價中的積極、正面的作用,增強他們對學習管理的參與意識。我覺得,教師應遵循以鼓勵為主、著眼未來的原則,對展示小組和聆聽者進行科學、遠瞻性的評價,既評價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與現(xiàn)狀,也要激發(fā)學生內在發(fā)展的動力,以保障其持續(xù)參與互助互動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