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大慶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
弘揚大慶精神推動轉型發展奮力走出大慶全面振興新路子
中共大慶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黑龍江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對龍江發展提出了“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著力打造全面振興好環境”“不斷提升工作精氣神”的殷切希望和明確要求,為我們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踐行新發展理念、實現全面振興目標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專門談到了大慶精神和大慶的發展,指出“黑龍江有好的經驗,大慶就是全國的標桿和旗幟,大慶精神激勵著工業戰線廣大干部群眾奮發有為。”“未來國際油氣領域的困難局面還會延續相當時間,大慶要承受相當壓力。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這對于正處在“滾石上山、爬坡過坎”關鍵時期的大慶來說,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全市上下將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動力,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傳承弘揚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堅定不移推動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奮力走出大慶全面振興的新路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向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焦發力,打好發展組合拳,奮力走出全面振興新路子”。對于我省包括大慶的經濟發展,非常具有針對性和指導性。大慶作為典型的石油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最根本的制約是結構性資源性體制性矛盾,最突出的短板是接續產業“仍處在初級的培育階段”、不足以支撐城市的長遠發展。過去在原油高產穩產、油價高位運行時期,所有矛盾都被掩蓋住了;現在原油“量價雙降”,問題浮出水面,逼迫我們必須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和危機感,更加突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適應新常態、培育新動能,為轉型發展、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保持戰略定力。結合形勢任務變化,不斷深化市情認識,弄清楚自身“長”在哪里、“短”在何處,圍繞“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科學確定大慶的發展思路和主攻方向。對于認準的事,咬定青山不放松,一茬接著一茬干;面對嚴峻經濟形勢,既要奮發有為、又要實事求是,不等不靠、不急不躁,一以貫之、久久為功,積小勝為大勝。
二是培育主導產業。堅持依托資源、圍繞特色、突出重點、兼顧現有產業基礎,明確主導產業定位。在全力支持服務油田產能建設、鞏固石油工業“壓艙石”地位的同時,既立足當前做大做強石化、汽車、新材料、食品、生物制藥等重點產業,又著眼長遠謀劃互聯網+、文化體育、養老護理等新興業態,擺脫油經濟“一柱擎天”的資源依賴,構建多元支撐的產業體系。
三是狠抓重點項目。堅持問題導向,把產業項目建設作為決定大慶未來的“一號工程”。緊盯沃爾沃、忠旺、福瑞邦等戰略龍頭,幫助協調解決用地、審批、融資、環保等瓶頸難題,確保項目盡快落地生根、投產達效;在技術、人才、市場等方面有針對性地采取扶持措施,促進伊利、百森、興和等現有企業提質增效、擴能升級;搶抓國家新一輪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機遇,落實我省與中石油集團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地企共同謀劃和推進千萬噸煉油、百萬噸聚丙烯等石化大項目,爭取國家在大慶建設原油儲備基地;主要領導帶頭、層層傳導壓力,打造專業隊伍、做實基礎工作,制定既合法合規,又務實管用的優惠政策,力爭在引進重大戰略投資項目上取得新突破。
四是發展縣域經濟。大慶四縣總面積占全市的3/4,總人口占全市一半以上,經濟總量卻不足全市的20%,提升空間很大。市級層面改變以往過度關注油經濟、工業經濟、城市經濟的思維慣性,在政策制定、資金投入、項目擺布等方面加大傾斜力度,把縣域經濟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縣級層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圍繞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立足自身實際、挖掘特色資源,搞好畜禽養殖、棚室果蔬、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休閑旅游等經濟業態,力爭每個縣形成1-2個主導產業,每個產業培育1-2個龍頭項目。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是一種基本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法治化環境最能聚人聚財、最有利于發展。”盡管大慶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在經濟總量、城市功能、人才儲備等方面,具備了一定基礎;但與先進發達地區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在區位條件、市場發育、開放程度等方面,劣勢更加明顯。因此,只有牽住法治建設這個“牛鼻子”,做好優化環境這篇大文章,才能更好地引項目、留企業、聚人才,構筑起大慶發展的新優勢。實踐中,繼續堅持“領導開明、審批順暢、執法公正、社會包容”原則,著力營造優質高效的政務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更好地為油田服務、為招商引資服務、為壯大本土企業和小微企業服務、為全民創業服務,努力使大慶的環境建設“走在全省前面”。
一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強網上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最大限度壓縮審批環節、簡化辦事程序;千方百計創造條件、爭取政策,幫助企業降低用電、用水、用氣等經營成本,爭取更大利潤空間;以窗口單位、實權部門為重點,突出解決個別干部辦事拖延、違規操作、勒拿卡要等問題。
二是構建新型政商關系。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想問題、辦事情、做決策的能力,帶動全社會形成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的良好風氣。在法治框架內,營造濃厚的尊商重企氛圍,既拿出“親”的誠意,又保持“清”的純潔,多跟企業家接觸、多為企業家服務,真正把企業和企業家的經濟主體地位確立起來、突出出來。
三是維護健康經濟秩序。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把該由市場機制調節的,統統交由市場,以此增強企業活力。加強市場監管,提高經營主體的法治意識、市場意識、誠信意識,維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嚴厲查處擾亂經營秩序、破壞發展環境的人和事。
四是提高社會平安指數。加強油化企業、校園、食品等領域安全監管,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確保社會和諧穩定、群眾安居樂業,為投資者、經營者保好駕護好航。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其中積極性又是首要的。”“黨組織對待干部,既要嚴格管理,又要熱情關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關心愛護干部的情懷,釋放出鼓勵干事創業的鮮明信號,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極強的現實意義。我們將著眼于修復大慶政治生態,把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積極性、不斷提升工作精氣神,作為黨委的一項重要工作始終抓在手上。工作中,不僅要重視,同時要會做、善做,不能就事論事,不能“見物不見人”。
一是在政治上激勵。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堅持實事求是、出以公心、對事業負責,重品行、重能力、重公論,切實做到組織不選“黑馬”、領導不藏“私心”、干部不抄“近道”,不讓投機鉆營者得利,不讓干實事的老實人吃虧。
二是在工作上支持。堅持眼睛向下,關心基層干部成長,主動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特別要把握好“三個區分開來”,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允許出現非主觀故意、受客觀局限、不謀取私利的工作失誤,為敢負責的干部負責、為敢擔當的干部擔當。
三是在待遇上保障。承認干部的正當利益,多替干部著想,盡可能創造條件,保證干部職工收入正常增長,落實好帶薪休假、定期體檢等政策待遇,讓干部“安心、安身、安業”。
四是在心理上關懷。同干部多接觸、多交流,及時了解干部的所思、所想、所怨、所惑,有針對性地幫助解開思想“疙瘩”、放下心理“包袱”,讓干部心情舒暢、輕裝上陣。
責任編輯/張博zhangb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