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言聲
?
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龍江城市新發展
鄭言聲
黑龍江省地處祖國東北邊陲,屬于內陸省份,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搶抓機遇,規劃建設的黑龍江陸海絲綢之路經濟帶,現已成為國家“一帶一路”中蒙俄經濟走廊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區,由對外開放的末梢變為前沿,沿線城市發揮了重要支撐、輻射和帶動作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好這五大理念,對于推動全省城市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創新,是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發展必須注重解決城市發展動力問題,發揮科技進步和信息化的帶動作用,構建產業新體系,培育發展新動力,完善發展新機制,塑造更多發揮城市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推動城市全方位創新。
一是構建產業新體系。緊扣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圍繞破解結構性、資源性和體制性三大矛盾,加快轉換發展動力,實施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大力培育新產業,開發新產品,特別是著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業態,依靠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二是培育發展新動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全面落實人才激勵政策,依托科技優勢,完善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高端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成果產業化。
三是完善發展新機制。通過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政府職能轉變、推行市場化、優化發展環境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解放和激發創新創業活力,加快形成有利于創新創業發展的市場環境、投融資體制、分配制度和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
協調發展,是避免木桶短板效應的有效方法。協調發展必須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實現城市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城市規模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城市之間、城鄉之間協調發展,走構建要素互補平衡、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持續的城市發展道路。
一是優化城市發展布局。依托哈長城市群,以哈爾濱為核心,打造“哈牡雞七雙佳”東環城市圈,努力建設“哈大齊北綏”西環城市圈,輻射帶動鶴崗、伊春、黑河市和大興安嶺地區,強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產業協作協同,逐步形成橫向錯位發展、縱向分工協作的發展格局。
二是補齊城市發展短板。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大力發展接續替代產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老城區改造、新城新區和產業園區建設,合理調控城市規模,優化城市功能布局,提高城市發展質量和承載能力。
三是推動城鄉一體發展。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健全城鄉發展體制機制,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非公經濟,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綠色發展,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綠色發展必須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堅持集約發展,框定總量、限定容量、盤活存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城市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滿足群眾對新鮮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和幸福生活的迫切需求。
一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立足國家重要糧食主產區、森林大省、生態大省資源稟賦,體現地區差異,加強主體功能區建設,爭取把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納入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創造優良生態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是做大綠色生態產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培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發揮我省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綠色食品產業和新能源、新材料等生態環保產業以及旅游、生態養老等現代服務業,實現綠色生態保護與開發良性互動。
三是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廣使用清潔能源,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擴大污染物總量控制范圍,下大力氣治理霧霾,妥善處理城鄉污水垃圾,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努力營造清新整潔的城鄉環境,使城市再現青山綠水、藍天白云。
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開放發展必須注重解決內外聯動的問題,以“龍江絲路帶”為牽動,加快構建以鞏固對俄開放為重點,面向歐美、日韓以及港澳臺地區的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實現城市多維全面發展,提升利用國際國內市場、資源的質量和效益,把更多的人、更優的資源、更好的技術吸納進城市發展之中,激發城市發展內生動力。
一是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建設“三橋一島一道一港”,著力構建面向俄羅斯、連接亞歐的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光纜于一體的綜合跨境運輸網絡,建設國際經濟合作走廊。
二是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堅持“出口抓加工、進口抓落地”,吸引生產要素向通道沿線產業園區集聚。加快建設哈爾濱新區,推進哈爾濱、大慶等綜合保稅區申建,爭取設立跨境自由貿易區,搭建承接外向型產業集聚平臺。
三是加快對外經貿合作轉型。推進出口產業結構、貿易主體結構、對外經濟合作方式、“走出去”戰略和對外科技人才合作等轉型升級,不斷擴大對外貿易的規模和質量,加快形成國內國際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的高層次對外開放新格局。
以人為本,是城市發展的核心。共享發展必須注重解決社會公平的問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實現城市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用的共治共管、共享共建新局面。
一是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推進“多規合一”,提高城市規劃水平。加大城市建設力度,改造老舊市政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快棚戶區改造。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改革,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加強城市公共管理,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二是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圍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提高公共服務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合理配置公共資源,做到既堅持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又堅持量力而行和可持續發展。
三是提高城市親和力。堅持兼收并蓄,創造接納新市民的人文環境,落實居住證制度等配套改革政策,使城市更加匯集人氣、活躍商氣、聚攏財氣,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作者單位:中共黑龍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經濟研究處)
責任編輯/趙嘉賓zhaojiabin@fendouzazhi.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