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棟
?
最是書香能致遠
尹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到深處,行至遠方,發現書越讀心里越明,越讀腳下越亮,人生充滿激情。
讀書永遠在路上。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愛書、讀書,有著濃厚書香傳承的民族。在“耕讀傳家”“讀書繼世”的傳統社會,即使普通老百姓也知道“窮不離豬,富不離書”的道理。通過讀書能夠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強本領。古往今來,凡是成大事者,無一不是重視讀書、善于讀書、酷愛讀書的典范。讀書的厚度成就人生的高度和長度,也是造就一個民族、國家的文化根基和創新發展之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書籍浩瀚如海,人的精力畢竟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書都讀完。在信息井噴的時代,知識總量呈幾何級數增長,知識的保鮮期越來越短,全民閱讀已成為社會共識。在“互聯網+”的電子化閱讀和傳統的紙質閱讀中,我還是由衷地喜歡讀紙質的書籍。這幾年,我自己無論走到哪里,都隨身帶著一本書,看到書上有好的格言佳句、思想火花,都會隨手摘抄到本子上。白天走干講,晚上讀寫想,每天休息前,我都會抽出一小時用于看書。每逢周末或出差到外地,自己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逛書店,買自己心儀的書籍來讀。見到好書不讀不快,不讀食不甘味,經常是不厭百回讀,嚼得爛熟于心,深刻體會到了“一日不讀書,胸中無佳想”的道理。宋人尤袤曾發出“饑讀之當肉,寒讀之當裘,孤寂讀之當友朋,幽憂讀之當金石琴瑟也”的感嘆。最好的書籍,就像有“余韻”的音樂,藏其趣于無趣之中。只要捧起書籍,字里行間透出的淡淡的智慧之香、情感之香,使我猶如登上了一座無限風光的山峰,渾身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幸福。
清朝名士張潮在《幽夢影》中寫道:“少年讀書,發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讀書的境界是不一樣的。走上工作崗位后,我有了更多優越的讀書條件,并且對讀書有了新的認知感悟。讀書是治心修行的過程。“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得好書越多,品德修養就會越高。捧讀書籍,就是捧起一個個偉大的思想;翻動書頁,就是翻動一個個精神的海洋。書似燈火,照亮前進的道路;書似橋梁,架通彼岸;書似糧食,提供精神滋養。讀書是素質的銀行、工作的撐桿、心靈的學堂、保健的良方。讀書是福,書越讀越多,越讀越薄,就是積攢人生前行的資本。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領導干部“少一點應酬,多用一些時間靜心讀書、靜心思考”,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人生不學,無以立足。書籍好比一塊燧石,蘊藏著無限的能量,只有不斷敲擊它的人,才能一睹燦爛的火花。大數據時代,多讀書、讀好書,讓書香浸潤人生的每一天,生活會因讀書而精彩,人生會因讀書而美麗,生命會因讀書而厚重。
本欄責任編輯/劉桂華liuguihua@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