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君
?
系統論視角下文化產業發展助力“龍江絲路帶”建設的思考
賈君
文化是經濟的靈魂,是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文化產業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標志。當前,全省正大力推進“龍江絲路帶”建設,佳木斯市作為絲路帶的重要樞紐城市和全省文化產業“一核三支點”發展布局的戰略支點,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提供了廣闊空間。
充分把握“龍江絲路帶”建設的重大發展機遇,重點抓好文化產業“四大系統”建設,是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文化企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主體,是文化產業系統的核心要素。文化企業實力越強,為市場提供的文化產品越豐富,就越能滿足文化消費需求。近年來,佳木斯市文化產業實現了由弱到強、由小到大的快速發展,涌現出了一批文化企業,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企業規模小、實力弱。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打造一批叫得響的領軍文化企業,帶動全市文化產業強大崛起。一要實施大項目牽動戰略。圍繞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和“龍江絲路帶”建設的大背景,謀劃并推出一批既符合我市實際,又有市場前景的大項目,如中廣佳木斯東北亞文化產業園、佳木斯文化產業園(文化產業孵化基地)、佳木斯中澳跨境電商文化產業平臺、樺川星火朝鮮族文化創意產業園、湯原縣中國紅色文化體驗基地、萬達文化步行街等。通過推進這些項目的建設,培植一批骨干型企業,使之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引擎。二要實施小企業聯盟戰略。針對我市文化小企業多,且同質低價等特點,推動小型文化企業采取資金入股、技術入股等形式,組成戰略聯盟。統一企業標識,統一工藝標準,統一營銷策略,集中打造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有影響力的文化企業集團。三要實施產業升級戰略。改變我市文化產業層次普遍低的現狀。首先,加快業態融合升級。推動文化產業各業態與科技融合,提高文化產品的附加價值和市場競爭力,增強文化產品的表現力和吸引力。其次,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借鑒文化產業發達地區經驗,強化傳統文化制造類企業創意設計環節,使先進的創意設計理念滲透到文化產品生產中;加大新技術應用和工藝改造的力度,以此提高勞動生產率、產品質量。最后,加大創新力度。要在商業模式、管理模式、運營模式、服務平臺等多方面創新,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向高端形態發展。同時,要有國際視野,將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公司治理模式引進來,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持續能力。
文化市場作為文化產業系統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是文化產品和服務實現其商品價值的必要環節,是文化消費主體獲取文化消費品的基本場所。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最終要通過市場流通和交易來體現;消費者對文化企業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認可、接受程度,也通過文化市場反映出來。當前,佳木斯市的文化市場還很薄弱,輻射力很低,這與其作為全省東北部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極不相稱。因此,我們要找準突破口,加快培育發展文化市場。一要激活本地市場,開拓外埠市場。加快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打破條塊分割、行業壟斷和城鄉分離的格局,對市場資源配置進行優化整合;打通資產、資本、資源、資金通道,形成以佳木斯市為中心,輻射周邊(市)縣,面向全國的現代文化市場,把本地市場潛能充分釋放出來。同時,借助“龍江絲路帶”建設,探索建立中俄佳木斯文化產業國際合作試驗區,創辦東北亞貿易洽談會等,加強同俄羅斯、韓國、日本、蒙古、朝鮮等國家的文化交流,推動本地文化產品和服務盡快走出去,占領國際市場。二要發掘潛在市場,積極培育新興市場。盡快將我市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發展優勢,以歷史張力,借特色揚名,推進文化旅游、文化健康、文化養老、文化休閑、文化體育等產業的發展。推動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叫響紅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態文化游品牌;依托佳木斯全國食品安全城市和原生態自然風光,積極發展養老產業、美食產業;借助“佳木斯快樂舞步”健身操這張靚麗的城市名片,通過舉辦體育賽事拓展文化體育市場。同時,要順應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大力培育數字出版、流媒體、動漫網游、網絡音樂、多媒體廣播影視、高清互動電視、數字娛樂等新興產業發展。
人類發展經濟的終極目標是為更高層次上得到精神的永恒,經濟只是手段,文化才是目的,而文化消費是實現文化發展的內生動力。在文化產業系統中,以文化消費帶動文化供給,是實現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文化企業能否做強做大,投資是否有效益,取決于是否有旺盛的文化消費需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社會結構的深刻變革,不同社會地位、不同職業、不同教育程度、不同年齡群體的價值觀念、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文化選擇日趨多元。尤其是“龍江陸海絲路帶”建設帶來的城市文化與域外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人們對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必然會進一步呈現出高品質、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特點。目前,我市的文化消費還處于粗放、無序的狀態,文化消費層次還比較低,文化消費存在巨大的結構性缺口,如果加以刺激引導,充分釋放文化消費潛力,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一要擴大文化宣傳,激活市民群眾的文化認同。要圍繞城市的文化資源優勢和歷史文化氣質,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宣傳陣地廣泛開展文化主題宣傳活動,提高城市的文化氣息和文化活力,改變城市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量和流向,增加城市文化吸引力。二要提供消費服務,滿足市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建設覆蓋全市的文化消費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編制文化消費服務指南,向消費者及時提供最新文化消費信息。支持圖書出版、影視、演藝、動漫等文化企業開展文化消費進社區、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鄉村等活動,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多層次的文化消費需求。三要豐富消費業態,實現消費升級。把有限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更多的特色文化活動中,通過辦好佳木斯文化產業博覽會、圖書博覽會,以及一系列的旅游節、電影節、讀書節等主題活動,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文化消費活動品牌。豐富群眾節假日文化消費選擇。加快推進文化產品和服務生產、傳播、消費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拓展新媒體文化消費,引導文化消費向更高雅、更時尚、更健康的文化消費轉變。
外部環境是系統從事各種活動所涉及的外部客觀事物的總和,任何系統要實現自身生存與發展的目的,都需要時刻與外部環境進行能量、物質、信息的交換。對于文化產業而言,良好的外部環境是實現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保障系統高效運行的重要條件。龍江絲路帶建設的宏大敘事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全新動力,同時也為文化產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翅膀,有利于我們以國際化視野審視和開發利用我市獨有的文化資源,在國家和全省戰略層面謀劃文化產業發展布局、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實現文化的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發展。文化產業系統外部環境由多方面因素構成,社會、人口、自然資源、教育、科技等都會對系統總體或局部產生影響,而政府在其中作用巨大。一要結合實際,搞好文化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加快編制《佳木斯市“十三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從發展目標、戰略步驟、內容形式、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確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和具體途徑。成立佳木斯市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文旅健康產業規劃委員會,推進文化與旅游、科技、體育、健康等產業的融合發展。二要出臺政策,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支持。研究制定《佳木斯市扶持和發展文化產業實施意見》,在政策層面對文化企業在貸款、稅收、土地征用、規劃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三要培育人才,為文化產業發展積蓄力量。鼓勵文化企業與高校聯合,以佳木斯大學、佳木斯職業學院等高校和中職學校為依托,開展文化產業培訓,培養更多的文化產業人才,建立一支既有開拓能力又有經營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場的復合型人才隊伍。同時,還要發揮文化產業協會等中介組織的協調和管理作用,促進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
(作者系中共佳木斯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編輯/曲直quzhi@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