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翹楚
?
推進“互聯網+”促進農村經濟提檔升級
張翹楚
信息技術發展,將深刻改變農村。我省作為現代農業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推進農村“互聯網+”發展,探索推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縱深結合,產生疊加效應,為全國糧食主產區實現“四化同步”做示范引領,促進我省農村經濟提檔升級,實現“彎道超車”。
“互聯網+農業生產”將集約、高效地開發利用農業資源,是現代化大農業發展的更高層次。目前發達國家乃至國內發達省份,能夠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的各種要素實行數字化設計、智能化控制、精準化運行、科學化管理,可以更高效地開發利用農業資源,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互聯網+營銷”將在新的高度上運用市場信息,是促進農民由生產者向生產經營者轉變的有效途徑。借助在線交易平臺實現寬幅、精準營銷,能夠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電商交易平臺為農戶提供低成本的網絡創業途徑,能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發展。
“互聯網+城鎮化”將實現農村消費都市化、產業在線化、就業本地化,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有效途徑。推進“互聯網+”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可以有效消除城鄉居民信息占有和利用的差別,促進城鄉商品相互流通、文明相互滲透,能改善農村消費環境,增加農民本地就業渠道,能進一步優化城鄉資源配置,促進城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有效途徑。牡丹江市通過醫療遠程診療系統,實現三甲級醫院與縣、鄉醫院遠程會診,農村患者能夠足不出鄉就享受到與市民同水平的三甲醫院優質醫療服務。
“互聯網+傳統產業”將為其注入新活力,是傳統產業提檔升級的必然趨勢。一是借助“互聯網+”促進農機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我省農機裝備制造業有良好的基礎,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其中,是發展現代高端農機制造業的必經之路。二是以電商、物流等為代表的農村現代服務業將得到長足發展。發達的農村電商、物流產業,將大量吸納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加速城鄉優質資源流動。
“互聯網+涉農政務”將提高各級政府部門涉農工作的管理能力與服務水平,是促進簡政放權的有力推手。建立健全生產經營監測系統,可及時、準確地匯集、處理和分析農業生產運行動態,制定出科學的宏觀決策和具體的管理措施。完善涉農電子政務系統,將各項工作的審批權限納入網上。
“互聯網+農村消費市場”將迸發無限商機,各大電商平臺、物流企業正加緊在農村布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預測,今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總量有可能突破4600億元,10年后農村網購市場可能接近城市水平。
當前多數基層干部及農戶對信息技術缺乏了解,對新興媒體存在抵觸。我省信息終端設備已經有較大程度的普及,但多數農民和部分基層干部“觸網”意識不強。特別是目前個別媒體為博公眾注意力,斷章取義,不負責任地大肆炒作,也造成了基層干部不敢“觸網”。
各地區、各部門信息不能互聯共享,信息資源不能得到有效分類整合,涉農網站服務對象偏離。一是各地、各部門涉農信息服務平臺獨立建設,資金投入大,日常運行及維護成本較高。二是各類網絡信息資源十分零散,良莠不齊,而且缺乏專業的農業信息分類標準體系,農戶難以分辨各類信息的可信度。三是全省涉農網站數量少,缺乏專業管理人才,信息更新慢、缺乏吸引力。
農村物流網絡發展慢,影響信息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一些主要快遞企業的營業網點一般只建到縣城或部分鄉鎮,村屯是快遞市場的“死角”。一些有意愿在網上銷售自有產品的農民,也受物流成本高、發貨難、運時長、生鮮配送能力不足等綜合因素制約。
農民不了解在線支付,安全問題堪憂。很多農民沒有接觸過信用卡或網銀,不法分子利用電信、網絡的詐騙案件經常發生。再加上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農民對在線支付交易不認可,阻礙了信息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
農村缺乏信息化人才。開展農業電子商務,需要農民“賣家”熟悉電子商務技術,要了解農產品特點和市場行情,并能在網購客服中及時解答客戶提出的疑問。由于缺乏相關的知識,使農村電商在進行外銷時頻頻受阻。
提高對農村“互聯網+”工作的重視,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是為避免盲目發展,重復投資,需要組織編制農村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互聯網+”與各個行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二是加強信息化工作領導,綜合協調、統籌推進農村信息化發展。三是加強對基層干部培訓,使其了解信息技術,接觸互聯網思維,善用新型媒體。各級應加大對干部的培訓力度,培訓重點圍繞如何利用網絡社交媒體,利用便捷的信息手段為農民服務,應用新興商業模式幫助農民創業致富。四是加大招商力度,利用各大電商平臺、物流企業布局農村的契機,積極對接,開展長期戰略合作。
在省級層面整合各級、各部門的涉農信息資源,搭建包含電子政務、電子農務和電子商務的“三農”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實現一網多用、一庫多用和一機多用,有效消除信息“孤島”。在電子政務方面,包含政務公開、網上辦事、在線審批等相關內容;在電子農務方面,包含12316農業信息服務、專家在線咨詢、農產品價格信息、生產資料價格信息等內容;在電子商務方面,包括日用品商城、生產資料商城、農副產品外銷及展示等內容。
加強基礎配套建設,推進互聯網與農民生產生活緊密結合。一是以“農家書屋”進行信息化改造為切入點,建設農村信息服務站,加快推進“信息進村入戶”。探索對傳統“農家書屋”進行數字化改造,不僅可以突破傳統書屋更新慢、知識面窄的限制,也可以通過數字化書屋使農民接觸互聯網,進一步推廣普及信息技術。二是依托信息服務站,以“共生分利”模式,建設農村信息員隊伍,幫助農民普及信息技術、搜集農業實用知識、采集發布各類信息,并為農民提供網絡代購、代繳、代銷、代收等服務。鼓勵農村信息員以承租的形式經營、管理村級信息服務站。三是創新農村物流體系,打通雙向物流瓶頸,以農村綜合服務站、供銷社等公共服務平臺為基礎,通過委托代辦,為農村地區居民提供較為完善的快遞服務。四是為農村在線支付營造良好的環境,開發適合農村居民使用的在線支付、在線轉賬、在線理財等新型金融產品。
推進農村社會事業信息化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一是推進農村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推進縣級機關在線化、無紙化辦公。擴充縣級政務網站功能,縣黨政機關及鄉、村都應建設獨立頁面,及時更新,形成省市縣三級信息聯動機制,確保各級各部門政策及時傳達更新。二是探索建設農村遠程教育系統。探索以本地教師傳統教育為主,名校教師在線輔導等為輔的新型教學手段,支持教育研究部門探索多媒體設備與傳統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新模式。三是探索推進農村信息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建設城鄉居民醫療檔案數據庫,實現一人一檔,轉診時省內各級醫院可以及時調檔,互相認可,推進農村遠程診療服務,探索全省知名醫院醫師在線主診,鄉村醫護人員利用儀器設備為患者進行輔助檢查的模式,使農村患者不出遠門即可享受高水平的診療服務。
推進“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提升產業競爭力。一是以信息化為引領,形成“智能農機+現代化大農業”格局,打造一流的高端農機裝備制造產業。大力培育農業傳感器、農業自動技術與設備、農業精準作業機具等產業的發展,提升我省農機裝備的核心技術。二是扶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打造“一鄉一業”升級版。加快農產品標準化進程,建設農產品溯源體系,保護原產地,避免假冒劣質制品的沖擊。制定統一的質量分級標準,數據化性狀指標,通過網絡準確傳遞產品信息。集中打造地域優勢品牌,利用新型網絡媒體,擴大宣傳渠道,形成地方特色名片。探索電商園區化發展,在電子商務成規模的區域建設電子商務物流園區,鼓勵賣家及物流企業進駐,利用園區為其提供更好的對接。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楊松yangsong@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