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脫貧攻堅戰同步夠格奔小康
20年來,漢中市始終牢記職責、不辱使命,視貧困群眾為手足,不忘扶貧初心,緊緊圍繞國家解決溫飽、整村推進、區域攻堅、全面實現小康扶貧工作主線,全市扶貧開發取得階段性成果,并為2018年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1996年撤地設市之際,正是漢中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動員全社會力量面向9個國定、省定貧困縣18.8萬戶、80.7萬貧困人口開展“八七”扶貧攻堅之時,累計投入扶貧開發資金6.38億元、產業開發資金5.34億元,實施“溫飽工程”364.34萬畝,增產糧食2.73億公斤;豬、藥、茶、煙、菌等主導產業格局基本形成,貧困地區主導產業商品率達到6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近70%來自產業化經營,扶貧開發取得階段性勝利。

至此時,全市80.7萬貧困人口解決了溫飽問題,貧困戶人均占有糧食714公斤,人均純收入695元,4個國定貧困縣和5個省定貧困縣以及漢臺區、南鄭縣“插花”貧困人口整體越過了溫飽線。9個貧困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2.13億元,年均增長8.2%,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03億元,年均增長11.8%。
進入新世紀后,漢中扶貧開發工作由過去解決溫飽為主轉入整體推進全面發展的新階段,把解決865元貧困線下92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及相對貧困問題、完成1240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的建設任務作為主攻目標。
全市認真貫徹中省新階段扶貧開發方針政策,至2010年,10年累計投入扶貧開發資金48.5億元,啟動扶貧重點村建設1240個,扶持貧困戶18.04萬戶發展種養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和流通服務業等增收產業;建設移民新村61個,搬遷貧困人口1.79萬戶7.62萬人;培訓重點村村干部3960人次,開展農民科技實用技術培訓120萬人次;培訓轉移貧困勞動力3.19萬人次。解決貧困人口溫飽41.31萬人,實現貧困人口脫貧63.39萬人,農村貧困人口由2000年底的92萬人減少到28.61萬人,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底的695元增加到1476元。

桔園鎮移民搬遷
2011年5月,《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正式頒布,新10年扶貧開發正式啟動。漢中市積極搶抓新一輪10年扶貧攻堅機遇,11個縣區全部被列入國家片區扶持范圍,確定省定標準在2500元以下貧困人口32.97萬戶105.2萬人。面對全市貧困面大、程度深、返貧率高(12%—15%)的實際,漢中市完成了《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及實施規劃和《全市產業扶貧規劃2011-2020年》的編制,并積極組織實施。
“十二五”期間,行業部門累計投入片區項目建設資金1516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630.75億元,民生項目投入401億元。全市共投入各類專項財政扶貧資金16.79億元、信貸扶貧資金18.14億元,建立貧困村互助資金協會296個,建設整村推進項目村245個;扶持貧困戶8.11萬戶,實施扶貧移民搬遷4.74萬戶17.9萬人;培訓貧困人口及貧困村干部61.95萬人(次);完成“雨露計劃”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2.19萬人,輸出安置就業1.86萬人;資助農村貧困家庭大學生9159人;社會扶貧累計投入各類幫扶資金13.23億元。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4183元增加到2015年的8706元,貧困人口從2011年的105.2萬人減少到50.23萬人。


柑橘產業園
撤地設市后,漢中市堅持不懈爭取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現了全市范圍內國家級、省級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全覆蓋。累計投資18.66億元,改造中低產田125.7萬畝,實施小流域治理9.6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25.8萬畝,扶持產業項目207個,為推動全市現代農業發展,建設糧油核心產區,發展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促進全市糧油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三五”時期,是漢中市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和關鍵時期。今后5年,全市將認真落實“三年集中攻堅、兩年鞏固提升”的戰略措施,以11個縣區為主戰場,以1010個貧困村、18.15萬戶、50.2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為主攻對象,不折不扣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目前,已組織1602個中省市縣部門單位組建1010個駐村工作隊包扶所有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1238人、落實駐村干部4979人、村“兩委”干部、農村能人、大戶5.2萬人,結對幫扶貧困戶10.6萬戶,實現貧困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全覆蓋,舉全市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確保所有貧困村和貧困人口與全市人民同步夠格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略陽縣地在木耳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