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華
集體心理治療對緩解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研究
郭秀華
目的 探討集體心理治療對緩解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作用。方法 把60例緩解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成兩組,給予相同的藥物治療。一組為觀察組,給予集體心理治療,另外一組為對照組,不給予集體心理治療,實驗周期為3個月。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的記憶力評分及BPR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集體心理治療對于緩解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有積極作用,能減輕其社會心理障礙,緩解焦慮心情。
集體心理治療;精神分裂癥;緩解期;康復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條件也進一步提升,心理治療在疾病康復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得到重視。但是很少把心理治療運用到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中。精神分裂癥患者大多存在社交恐懼和焦慮不安的心情[1-2]。為了緩解這種狀況,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制訂了一系列心理治療方案,探討如下。
1.1 對象
選取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住的60例緩解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將其中的30例分為觀察組(進行心理治療),其余30例為對照組(不進行心理治療)。選取標準包括:無藥物不良反應;病情處于恢復期,狀態平穩,精神癥狀基本消失;所用的藥物劑量與之前保持不變;無嚴重軀體病,無藥物及酒精依賴,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
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在20~55歲,平均年齡為(35.5±1.6)歲;受教育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其中中職及高中學歷11例,大專及以上學歷19例;城鎮20例,農村10例。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在18~45歲,平均年齡為(36.5±2.1),其中高中以上學歷13例,大專及以上學歷17例;城鎮15例,農村15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集體心理治療由專門主治醫師擔任,由精神科專家親自指導,制訂統一的治療技術和方法。對選取的30例觀察組患者進行3個月的心理治療,1周進行1次,1次2~3小時。
1.3 治療過程
對于觀察組給予集體心理治療,而對照組不給予心理治療。集體心理治療包括幾個方面:鼓勵獎賞法、心理暗示法、娛樂舒緩法等,是在吸收優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制定出來的一種治療手段[3-5]。措施如下:
(1)娛樂舒緩法:讓患者適當參加娛樂活動,提高其在集體活動中的表現及交流能力,例如唱歌、踢球、下棋、智力知識問答競賽、組織集體看電影等。(2)鼓勵獎賞療法:鼓勵患者自主完成日常生活行為(如洗臉、刷牙、吃飯、睡覺)和社會行為(如參加的娛樂活動),對于能完成的患者,給予獎勵。(3)建立自我認知法:根據患者的日常表現推測其心理狀態,進行一對一相心理引導,與患者進行溝通,建立其自我認知,讓患者用自己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4)家庭治療法: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傳達患者病情具體情況,讓患者家屬一起接收心理治療,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增進患者與患者家屬之間的理解,進一步增進感情。(5)社交訓練法:讓患者學會正常的表達情感,正常的與他人進行對話交流,可以采用患者與家屬,患者與患者之間的對話練習,來提升患者的表達溝通能力。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記憶力評分以及BPRS評分等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5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記憶力評分情況以及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評分情況。

表1 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記憶評分表
在進行心理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記憶力評分高于對照組,BPRS評分低于對照組(記憶力評分見表1,BPRS評分見表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BPRS評分對照表
精神分裂癥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清楚。其在臨床上的表現涉及多個方面,如情感、行為、思維、感知等。處于恢復期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單純的進行藥物治療不夠全面,還要兼顧其心理上的治療。因為此時期,患者有了一定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對于自身狀況和周圍環境有了更加充分的認知。患者多了對出院后未來的擔憂,擔心自己的前途,擔心家里人的嘲笑和拋棄,很容易產生焦慮不安,自閉內向的心理,嚴重的還可能會自殘甚至自殺[6-7]。因此在恢復期的患者要采取藥物治療與心理治療結合的方式。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在集體心理治療后的患者的社交功能障礙,焦慮抑郁的改善好于未進行心理治療的患者。說明在對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加入集體心理治療能有效的緩解患者的心理障礙問題,增強其交流適應能力。
隨著醫學的進步,在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心理治療的同時,還應積極研究和運用一些新的心理治療技術[8-9]。例如采取鼓勵獎勵治療法利于患者基本行為能力的重建;采用自我認知治療法使患者增強自我認知能力,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客觀的看待事物,減輕患者焦慮不安情緒,使患者在出院后能盡快的適應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因此,對于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不僅要進行必要的藥物治療,還要進行集體心理治療,兩種治療方式有機結合使患者盡快康復。
[1] 曲博. 集體心理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作用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7):274-275.
[2] 何彩霞,梁一帆,彭燕萍.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集體心理治療效果分析[J].臨床醫學工程,2014,21(12):1615-1616.
[3] 黃松翠,王晶. 認知治療在120例精神分裂癥緩解期患者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5):115-116.
[4] 李惠芳. 穩定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應用心理治療的效果探討[J]. 中外醫療,2015,34(35):22-24.
[5] 孫紅. 應用循證護理對緩解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負性心理干預療效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5,27(15):1-2.
[6] 展詠. 團體心理治療對慢性緩解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研究[J]. 中國現代醫生,2009,47(15):104-105.
[7] 李祥清. 心理干預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影響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9):35-36.
[8] 岳紅衛,方敏. 慢性緩解期精神分裂癥患者施行團體心理治療的可行性研究[J]. 世界臨床醫學,2015,9(5):47,52.
[9] 郭珍,陸崢,張潔,等. 綜合治療對緩解期精神分裂癥的作用[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9,19(6):367-369.
The Effect of Group Psychotherapy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Remission Stage
GUO Xiuhua Department of Clinical Psychology,Hulun Buir Mental Health Center,Hulun Buir Inner Mongolia 021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e group psychotherapy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remission stage.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nd the same drug treatment was given. A group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given the collective psychological treatment,the other group as the control group,did not give the collective psychological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period was three months. Results The degree of social functional defect,the anxiety of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Group psychotherapy has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in remission stage,it can alleviate the social psychological obstacle and ease the anxiety.
Group psychotherapy,Schizophrenia,Remission stage,Rehabilitation
R749.3
A
1674-9316(2016)22-004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2.026
呼倫貝爾市精神衛生中心臨床心理科,內蒙古 呼倫貝爾0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