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蓉
重癥監護專科護理亞專科小組培訓方法及效果評價
陳麗蓉
目的 探討提高重癥監護室(ICU)護理人員業務水平及護理滿意度的培訓及考核方式。方法 將60例ICU專科護士平均分為急救小組(A)、感染控制小組(B)、傷口與造口小組(C)、機械通氣與人工呼吸道管理小組(D)、血液凈化小組(E)及對照組(NC),每組10例,分別進行3個月的理論及專業培訓。培訓結束后采用理論考試、技能考試及護理滿意度進行綜合考察。結果 5個實驗組(A、B、C、D、E)的理論成績和技能成績均提高,5個組的護理滿意度的總體評價與NC組相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亞專科護理小組的培訓模式確實提高護士整理的工作能力,為護士培養模式提供了參考。
重癥監護;護理;專科;培訓

表1 亞專科小組培訓前后理論成績

表2 亞專科小組培訓前后專業技能成績
3.3 為其他專科護理的培訓提供了參考模式
國內的ICU專科護士的培訓尚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培養模式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等局限性,難以提高整體專科護士的質量[7]。我院通過專科護士亞專科小組的培訓模式,采取理論實踐并重的培訓方式,多角度考核方法為全國的專科護士培訓模式提供了參考,特別是采用了同行認可度調查及患者滿意度相結合的考核模式使得護理考核更加全面。專科護士亞專科小組培訓方式提高了本院專科護士的整體護理水平,促進了護理質量的提升,值得本院其他科室及本市其他同行參考[8]。
重癥監護室專科護理亞專科小組培訓模式適應了護理專科化的需求,全面提高了專科護士的護理質量,同時亞專科小組的培訓模式也存在不足如責任不清的特點,此種培訓模式在借鑒的基礎上應有進一步的探討和完善。
[1] 黃茹琴,陳轉紅,張玉蓮. 崗位能級分層級培訓在急診科護士培訓中的應用效果[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5):3080-3083.
[2] 王玉玲,王建榮,施金芬. 重癥監護專科護士護理技能培訓效果分析[J]. 中國醫藥導刊,2010,12(10):1781-1782.
[3] 陳凌,黃惠根,藍惠蘭,等. ICU專科護士院內培訓模式探討[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0,25(3):55-56.
[4] 孫玉蓉,劉巖,張萍. ICU培訓在神經疾病專科護士培訓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45-147.
[5] 馬虹穎,趙海英,楊存美. 優質服務規范化培訓的方法與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8):2191-2193.
[6] 王桂蘭,劉義蘭,趙光紅,等. 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730-732.
[7] 曾登芬,楊文群,程麗霞,等. 構建ICU專科護士培訓新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 重慶醫學,2012,41(15):1550-1551.
[8] 王建榮,王玉玲,施金芬. 重癥監護專科護士培訓的實踐與效果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2):137-138,152.
Training Methods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n Intensive Care Specialist Team
CHEN Lirong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The Quanzhou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Quanzhou Fujian 362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and examination methods,which could improve the nurses'professional level and care satisfaction of intensive care unit(ICU). Methods 60 ICU nurses were divided into first aid team(A),infection control team(B),the wound and stoma team(C),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artificial airway management team(D)and blood purification team(E)and control group(NC).Each 10 cases. They were all carried out the theoretical examination,skills examination,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satisfaction after 3 months of theoretical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Results 5 experimental groups(A,B,C,D,E)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and skill scores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們對護理專業水平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ICU專業護士孕育而生。2002年中華護理學會啟動ICU專科護士培訓,全國各地相繼開展了ICU領域專業護士的培訓。我科于2015年正式成為ICU專業護士培訓基地,為我科ICU專科護士乃至全市ICU專科護士的培養提供了強大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我科嘗試設立亞專科培訓小組以提高護士整體業務能力。實踐證明,這一舉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1 研究對象及方法1.1 研究對象本研究對象的選取實行自愿參與原則,根據ICU護理崗位分級[1],選取60例護士,其中,N4級6例:副主任護師以上技術職稱;經過2個月以上系統培訓取得省級以上專科護士認證資質的主管護師,通過科學研究獲取新的知識以豐富ICU護理知識體系和改進ICU護理實踐;應用管理程序營建一個有利于ICU護理實踐環境;負責監督、指導ICU專科護士的臨床護理工作。N3級12例:主管護師;工齡>8年;經過系統培訓取得省級以上認證資質的專科護士,業務能力有緊急處理患者的權利,在緊急搶救、心肺復蘇或患者病情變化醫師沒有及時到達的情況下,獨立完成和組織實施搶救工作;向患者提供高質量服務和指導;參與管理工作。N2級18例:在N1的基礎上,工齡≥5年;護師;工作評價結果未達到N3的主管護師,業務能力具有ICU臨床護理經驗和理論知識,熟練掌握各種監護操作技能,熟悉監護儀器的性能并能進行管理和使用;危重癥患者提供高質量服務;參與護理教學。N1級24例:取得我科ICU專科護士資格證,在工齡<5年,護士,業務能力為重癥患者提供全面的基礎服務和基本的監護技術。年齡22~40歲;本科48例,大專12例。設立1個對照組(NC)和5個亞專科小組(實驗組),分別為危急重癥急救小組(A),醫院感染控制小組(B),傷口與造口小組(C),機械通氣與人工呼吸道管理小組(D),血液凈化小組(E),每組10例。其中N4級1例;N3級2例;N2級3例;N1級4例。1.2 方法1.2.1 成立亞專科小組、制定培訓計劃 ABCDE五個亞專科小組及NC組均以N4級的護理人員為主導,5個實驗組根據各組最終目標自定培訓項目及培訓計劃。各實驗組計劃上交以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院內急危重癥委員會審核,經修改并執行培訓計劃。培訓計劃時長3個月,培訓內容包括理論授課,實踐練習,小組講課,小組查房及2個月亞專科實習。實習結束后每個患者實行小組負責制,每個小組輪班負責照顧各組的患者,直至實驗結束。1.2.2 制定評價方案、評價標準、評價方法與內容 評價方案與評價標準:根據亞專科小組的培訓方式,制定了嚴格的評價方案與標準[2]:(1)理論考試題目與專科題目比例;(2)專業技能考試項目與考核方式;(3)同行認可度與護理滿意度評分標準。評價方法與內容:(1)理論考試:理論培訓前后ABCDE五組亞專科小組各進行一次理論考試,培訓前使用A1卷考核,培訓后使用A2卷,A1、A2卷考試題目不同,均以百分制計算,難度相當,最后比較培訓前后兩次成績結果;(2)專業技能考試:在專業技能培訓前后分別進行一次考核,比較兩次成績結果;(3)護理滿意度調查[3]:培訓完成后,向ICU清醒的出院或者轉科患者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總共發放問卷120份,回收120份。滿意度測量包括20個條目,分為8個維度:a.護士的態度;b.護士的業務水平;c.護士的責任感;d.護士對患者的關懷;e.護士滿足患者合理需要的及時性;f.護士對患者的健康教育;g.護士對環境管理能力;h.患者住院期間的對護理服務的總體評價。每個維度設問題2~5個,每個條目設五個分值等級分別為1分(很不滿意);2分(不滿意);3分(一般);4分(滿意);5分(非常滿意),得分為20~100分。1.3 統計方法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結果2.1 理論考核成績比較各組之間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ABCDE實驗組培訓后的理論考試得分比培訓前得分高,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 專業技能考試成績比較培訓后技能成績高于培訓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2.3 護理滿意度比較結果顯示ABCDE實驗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比NC組高,分別與NC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A組得分(92±2.54)分,B組得分(90±1.69)分,C組得分(93±0.65)分,D組得分(91±1.34)分,E組得分(94±0.76)分;而NC組得分(82±0.39)分。3 討論3.1 全面提高專科護士理論和專業技能水平專科護士發展以來,全國專科護士的培養有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出現,但是培訓方式不一,培訓水平存在較大差異[4]。ICU專科護士日常工作緊張且需承擔著高強度的搶救任務,專科護士的水平影響著護理質量。在專科護士的基礎上進行亞專科小組化培訓,不僅鞏固了專科知識,同時對亞專科知識進行更勝一步的培訓及鞏固,使ICU專科護士在專科的基礎之下形成自己的亞專科小組,小組員成員之間相互學習,提高了護士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3.2 全面提高醫護合作能力及護理服務滿意度專科護士亞專科小組具有小組成員固定,成員數量較少,提were improved,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the 5 group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compared with the NC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training model of intensive care specialist team doe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nurses,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nurse training mode.
Intensive care,Nursing,Specialized subject,Training高成員間的凝聚力,小組成員間的信息溝通直接、效率高等特點。患者小組負責制,保證同一類型患者每天都是同一個小組護理,護理中出現的護理問題在小組間可以迅速的進行交流跟討論,使得護理問題在小組討論后得出最優解決方案,而非傳統的由個人解決問題[5]。由于這種小組責任制的特點使得整個小組的同行認可度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高出對照組。同時這種小組負責制的優勢摒棄了傳統的經驗式護理即僅僅依靠個人經驗、智慧的決策方式[6]。這種小組式的決策提高了護理決策的可接受度,提供了更完整的信息,且產生更多的方案,提高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同時這種小組決策方式也存在著不足,如可能會出現屈從小組領導壓力及責任不清等特點。
R47
A
1674-9316(2016)22-0220-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2.135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院重癥監護科,福建 泉州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