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軍
“藍天可作畫,翠峰可寫詩,空氣可養心,綠水可煮茗……客樓風景惹人醉,處處是金銀!”3月19日,貴州岑鞏縣客樓鎮萬畝桃園花開,置身美景,來自廣東潮州的游客朱勝雄贊嘆道。
三月初,一場由該鎮合作社農民發起的民間“桃花仙子網絡選秀”活動爆紅了網絡。全國各地近百名“秀女”報名參賽,上百萬網民上網刷屏互動。全國各地游客5萬人次來到現場觀光,給當地群眾創下了800余萬元的旅游收入。
據統計,去年,客樓全鎮財政收入由2011年的492萬元提高到2015年的826萬元,年均增長66.8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0年的2553元,增加到2015年的6894元,增長了2.7倍。
發展高速度從何而來,其中必有道。這“道”,就是該鎮依托當地良好的資源優勢,帶領群眾巧打“生態牌”,走“農、文、旅”一體化融合發展的脫貧之“道”。
生態保護之道
客樓鎮位于岑鞏縣西北部,距縣城74公里,是該縣最為偏遠的鄉鎮,但鎮內地勢平坦,平均海拔850-1500米,年降雨量1290毫米左右,素有“高原涼鄉”之稱。
客樓鎮過去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等原因,成為該縣極貧鄉鎮之一。
但是,良好的生態是客樓鎮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全鎮森林覆蓋率在70%以上,位居全縣前列。淳樸的客樓群眾很早就懂得,生態是生存之本,發展之基,脫貧致富之根。保護生態環境,他們有著古樸而原始的智慧。
該鎮下寨村一位84歲的梅姓老人說,當地吳、梅二姓人于康熙初年沿龍江河移居在此。相傳,一天晚上,吳姓先祖得威遠侯楊再思托夢,說明其途經此地,將頭巾放在下寨廟灣的紅豆杉樹上。夢醒后,吳姓先祖將此夢告知鄉親,眾人均認為是他們無比崇拜的“飛山公主”顯靈,跟隨他們到此,用神樹福蔭子孫后代,于是供奉香火,年年祭拜。從此四方群眾將紅豆杉謂為“神樹”。
“飛山公主”顯靈和紅豆杉“神樹”的故事在客樓境內廣為流傳至今。群眾視樹為“神靈”、認樹作親人,已成當地群眾生命意識中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基因。
在客樓,保護生態環境不需要規章制度,不需要法律強制,是當地群眾的一種精神所需,一種行為自覺,一種生命智慧?!艾F在,每逢過節、天旱、外出工作時,當地村寨及周邊村寨的人們都會來到這棵樹下燒香叩拜,祈求風調雨順,祈福平安?!毕抡宕迕駰畛傻抡f。
楊成德口中的“神樹”正是客樓鎮國家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紅豆杉。經專家考證,該株紅豆杉已有1400余年樹齡,被稱為“千年紅豆杉王”,也是亞洲第一大紅豆杉。野生紅豆杉生長條件苛刻、生長地域窄小,對氣候條件要求嚴格,為何能在客樓鎮出現“千年紅豆杉”和紅豆杉樹群落?下寨村村支書周國學一語道出原由:獨特的地理位置、潤濕的氣候、良好的生態環境、當地群眾強烈的樹崇拜意識,是紅豆杉樹得以繁衍生存的主要因素。
村民把樹當作“神靈”崇拜,在周國學看來是村民敬畏自然、保護生態的一種高明智慧?!罢沁@種強烈的樹崇拜意識,不需要任何人為的規章制度,使這些國家一級瀕危樹種在這里得以茁壯成長,也保存了完好的生態環境?!敝車鴮W說。
游客看到客樓鎮如此完美奇特的生態景象,感慨萬千,他們說,連現代文明社會都很難做到的一些事,居住在大山里的村民們卻輕松自然地做到了。瀕危植物紅豆杉,在客樓這片純樸得近乎原始的地帶,幸運地生長著,給人類帶來無比美好的福音。
古老的紅豆杉和它的傳奇故事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客前來探幽尋奇,游客以一睹它的雄姿為榮;當地群眾釀造出紅豆酒,香飄山外;一些種植能手育出苗木出售而發家致富。人們保護了紅豆杉,紅豆杉給了他們無比奢侈的饋贈。
民間群眾通過故事傳說,保護著這些珍貴樹木代代生息繁衍,守住了“高原涼鄉”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畫卷,為“涼鄉”群眾脫貧致富打牢了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產業發展之道
開著轎車干農活。這在過去的客樓,是難以想象的景象。
如今,蓋起“小康樓”,買上“小轎車”,坐在家里通過網絡把自己的產品賣往全國各地,又把時興的“洋貨”通過網絡買進家來,這些現代生活方式已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
客樓群眾脫貧致富的主要渠道,靠的是發展產業,其中的支柱產業是水蜜桃。
談起水蜜桃產業,受益的群眾都會笑得合不攏嘴。水蜜桃不僅讓客樓果農增收致富,還催生了林下養殖、鄉村旅游等次生林業產業,讓他們迅速擺脫了貧困。
客樓的水蜜桃產業,是從安山村村民陳智的一段經歷開始的。1993年,陳智從湖南水果市場得知水蜜桃市場好,就是儲藏時間短,季節一過就沒貨了。陳智眼前一亮,客樓海拔高、氣溫低,如果種植成功的話,就能滿足市場需求。于是,他投入10萬元率先建起60畝示范園,3年后,桃樹掛果,創收8萬余元。
陳智的成功經驗,引起客樓鎮的高度重視,立即引導和組織群眾推廣種植,采取“果品+養殖”的模式,增加水蜜桃種植面積,并注冊“思州頤紅水蜜桃”商標,成立了岑鞏縣樓外樓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如今,客樓鎮已有78個農戶投資近700萬元,種植水蜜桃1萬余畝,建成“農家桃園”景點50余個,其中200畝連片示范種植點7個。去年已有5000畝掛果,年創收近2000萬元,水蜜桃一躍成了客樓鎮的支柱產業。
有了桃園資源,一些群眾動起腦筋,發展起了養蜂產業?!皠e小看養蜂,不僅是技術活,更是創收的好產業?!闭f起養蜂,去年養蜂10群,創收2萬元的下寨村龍山組蜂農羅德連高興地說,養蜂真是釀造了增收致富的“甜蜜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