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炎
(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
?
將插畫藝術引入陶瓷裝飾設計的藝術家——艾瑞克·勒維利厄斯
蔣 炎
( 南京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3 )
摘要:20世紀30、40年代,威基伍德聘請了不少自由藝術家參與產品新造型以及裝飾紋樣的設計工作。插畫藝術家艾瑞克·勒維利厄斯,以其獨特的繪畫語言和表現手法給威基伍德陶瓷的裝飾設計帶來了一縷新氣息。他的設計不同于威基伍德傳統的陶瓷裝飾,具有更多的插畫藝術的特點,幽默鮮活,充滿生活的情趣。
關鍵詞:威基伍德;陶瓷裝飾設計;艾瑞克·勒維利厄斯;插畫藝術
E-mail:yan@yanze-ceramics.com
從18世紀下半葉喬西亞·威基伍德一世(Josiah Wedgwood)創建威基伍德陶瓷公司以來,威基伍德就一直秉承雇用知名藝術家為其設計新款產品的傳統。20世紀上半葉,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1929年華爾街金融危機的威基伍德,陷入重重危機,瀕臨破產。公司的管理重擔落在了以喬西亞·威基伍德五世(Josiah Wedgwood V)為首的第五代威基伍德人身上。年輕的喬西亞五世在接管公司后,開始以雙管齊下的戰略應對經濟衰退,采用了“合理化”和“現代化”計劃,使得公司扭虧為盈。首先,產品生產流程實現現代化,并優化產品線。其次,為了吸引英國國內對設計越來越重視的中產階級,非常重視在產品宣傳中宣傳現代設計師,以此作為銷售新產品或升級產品的手段。
20世紀30-40年代,威基伍德聘請了不少自由藝術家參與產品新造型以及裝飾紋樣的設計工作。這些藝術家的介入使得威基伍德陶瓷的設計面貌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現代主義的設計風格開始形成,同時也帶來了威基伍德陶瓷產品設計的再次復興。在威基伍德所聘請的為數眾多的藝術家中,插畫藝術家艾瑞克·勒維利厄斯,以其獨特的繪畫語言和表現手法給威基伍德陶瓷的裝飾設計帶來了一縷新氣息。他被視為威基伍德在該階段所聘自由藝術家中最具才華、最為多產、最有趣味的藝術家。
艾瑞克·勒維利厄斯(Eric Ravilious),1903年出生于西倫敦,早年在伊斯特本藝術學校學習,1922年獲得獎學金進入皇家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后成為兩次大戰期間英國最為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在其職業生涯的早期,勒維利厄斯承接了多項重要的委托設計,逐漸成為知名的木刻版畫家和插畫藝術家。他所繪制的插畫,幽默、鮮活,充滿了人性的關懷,對英國插畫藝術的影響深遠。他不僅為大型的出版公司如喬納森開普出版社(Jonathan Cape Ltd)、蘭斯頓公司(Lanston Corporation)設計出版物的插畫,也為金雞出版社(Colden Cockerel Press)、柯溫出版社(Curwen Press)等一些小型出版社做設計。其中由金雞出版社出版的莎士比亞的喜劇小說《第十二夜》中的插圖,便是由他創作繪制的。在其短暫的一生中,他為書籍出版共繪制了四百多幅插畫,創作了四十多幅石版畫。
除了從事插畫、版畫、壁畫、水彩畫等多種形式的繪畫創作外,勒維利厄斯對家具、玻璃產品的設計亦有所涉足。1935年,經人介紹他結識了時任威基伍德公司生產經理的克萊門·湯姆·威基伍德(Clement Tom Wedgwood),開始了為威基伍德進行陶瓷產品裝飾設計的工作。1936-1940年間,他不間斷地為威基伍德提供一些陶瓷裝飾的設計圖稿,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了藝術與工業的結合可以產生碩果。他為威基伍德提供的設計,主要包括一些重要的定制產品的裝飾設計,還有大量餐具、茶具的裝飾紋樣。投放市場的產品,因為設計風格清新獨特,很快受到市場的認可。
在為威基伍德提供陶瓷產品的裝飾設計畫稿期間,勒維利厄斯還接受了其他一些委托工作,主要是為出版的書籍設計插畫。不幸的是,戰爭的爆發為他的藝術生涯劃上了句號。1939年9月,勒維利厄斯主動提出前去赫汀漢觀測所工作。1940年2月,他被授予政府戰地畫家的職位,并簽訂六個月的工作合同,在此期間,他創作了大量的水彩畫和版畫。1942年8月,他收到第三次委任,前往冰島參與救援任務,但這次他沒能回來。勒維利厄斯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作為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杰出的插畫、版畫藝術家,他留給英國藝術界的財富是巨大的。他與威基伍德的合作更為短暫,但他卻為威基伍德的產品設計在邁向現代主義的進程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勒維利厄斯為威基伍德所做的第一個重要的委托設計,是1936年為愛德華八世(Edward VIII)的加冕典禮而設計的加冕杯(commemorative mug),這也是他所設計并投入生產的第一件產品。該紀念杯采用4169號馬克杯造型,坯體為傳統的奶色陶器,杯子上的裝飾紋樣為黑色,上半部描繪禮花和焰火盛放的景象,布局以紅色渲染煙花,下半部綠色的寬條紋上描繪著獅子和獨角獸簇擁的皇冠,以及1937和“ER”的字體,表示加冕的年份和加冕者。威基伍德公司決定在1936年的圣誕市場上銷售該產品。然而,1936年12月,英國大眾被告知即將加冕的君主決定退位,政府宣布愛德華的兄弟喬治六世(George VI)將受加冕。已生產的加冕杯立即撤銷。之后,勒維利厄斯對原有設計圖形的色彩做了調整,采用藍色寬條紋、淡黃色點綴,杯子外部的裝飾性字母和杯子內壁裝飾圖形皇冠下的字母由“ER”改為“GR”,此款供喬治六世加冕之用(見圖1)。這一紀念杯的設計,特色鮮明,圖形繪制用筆簡練,聊聊幾筆突顯了皇家徽章和燃放的煙花,雖然用色單純,卻同樣烘托出加冕典禮的熱鬧場景,這樣的表現手法與威基伍德常用裝飾方法區別很大。毋庸置疑,這款紀念杯的設計為藝術家贏得了很高的聲譽,也堅定了威基伍德聘用他的想法。
勒維利厄斯所設計的另一款紀念杯——“巴拉斯頓”馬克杯,是1940年他在部隊任職期間,為紀念威基伍德工廠從伊特魯里亞遷往巴拉斯頓而設計的。該馬克杯描繪了威基伍德公司經典的陶瓷產品在窯爐里被火焰環繞著的景象和喬西亞·威基伍德一世的肖像,花紙以新的石版印刷工藝進行制作(見圖2)。

圖1 喬治六世加冕杯Fig.1 King George VI Coronation Cup
勒維利厄斯設計的陶瓷餐具、茶具的裝飾紋樣,明顯留有他的藝術創作實踐的印記。為威基伍德設計的第一款餐具紋樣源于他繪制的一幅名為《豐收節和面包》的鉛筆素描。這幅素描是他在赫汀漢堡參加豐收節時所創作的,畫中的靜物有豐收角、果實、面包和魚。這一款餐具的裝飾紋樣取名為“豐收節”(Harvest Festival),紋樣主體為由豐收角、果實、面包等靜物構成的圖形,器物邊緣飾以旋紋,于1936年12月推出。在之后的兩年里,這款畫面以“波西鳳”(Persephone)的名稱進行宣傳,被應用在多種造型上,且有多種配色(見圖3)。

圖2 “巴拉斯頓”馬克杯Fig.2 “Barlaston” mugs
1952年,英國外交事務大臣安東尼·艾登爵士準備為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舉辦加冕禮宴會,需要招標餐具供應商。威基伍德在林肯系列的骨瓷上印制了四種不同版本的“金色波西鳳”紋樣參加競標?!敖鹕ㄎ鼬P”的紋樣即緣于1936年勒維利厄斯所設計的“豐收節”紋樣的邊飾。面對激烈的競爭,威基伍德競標成功。女王的加冕宴會中一共使用了1200件“金色波西鳳”產品。每件餐具的中心都印制著金色的皇家徽章,并以精致的金色邊飾、金色底足圈線為特征,華貴而優雅(見圖4)。雖然整套產品是為登基宴會訂制的,威基伍德還是會接到生產類似產品的訂單。而為皇室訂制的宴會用瓷,不可以進入市場銷售。因此,威基伍德推出了另一個版本的裝飾,邊飾依然采用波西鳳旋紋,器物中間則裝飾以豐收節日主題的紋飾,以替代徽章紋。這正是勒維利厄斯所設計的第一套餐具紋樣“豐收節”的再版,該系列產品采用釉下黑彩和釉上蘭彩兩種工藝相結合而制作。

圖3 裝飾以“波西鳳”紋樣的茶壺Fig.3 “Persephone” teapot

圖4 伊麗莎白二世加冕禮宴會用餐盤Fig.4 Service plate for Queen Elizabeth II coronation banquet
1936年,倫敦交通局委托勒維利厄斯為綠色公交線的宣傳海報繪制四幅插畫,其中一幅插圖描繪的是在公園桌子上擺放的茶具,這啟發了他為一件罐型器皿設計了一款新的裝飾紋樣。很快有人建議以此為基礎生產一整套茶具。威基伍德給勒維利厄斯寄送了多款造型,讓他選出最適合這款紋樣的造型。1938年2月,整套茶具以“下午茶”為名稱推出,采用“Leigh”造型,共有四種不同的顏色。
繼“下午茶”的成功推出后,勒維利厄斯根據威基伍德的提議,又設計了兩款新紋樣:“旅行”和“花園”?!奥眯小毕盗杏?0個以上的不同圖形組成,如飛機、蒸汽火車、旅輪、帆船、熱氣球、汽車等圖形(見圖5)。該系列的部分圖形源自于他之前創作的木版插畫,如飛機來源于1933年為馬丁·阿姆斯特朗的《五十四奇想》一書所作的插圖,而火車圖案原見于1935年為L·A·斯特朗的著作《觀光馬車和鴿子》所作的插圖。輪船圖案源自于他的一本剪報簿,這本剪報簿里面有他收集的剪報、明信片、他自己的畫作和設計以及一些實用的參考材料。“旅行”系列很快獲得了認可,圖形被用在很多造型上。但由于戰爭期間條件限制,該系列產品盡管有過各種嘗試,但是一直沒有投入生產,直到1952年9月才投入生產?!盎▓@”系列,描繪了花園里大樹下的10個不同場景,如站在跳水板上的男人、蕩秋千的女子、讀書的婦人、樹下勞作的男子等場景,充滿了鄉間閑適的生活氣息(見圖6)。1939年,該系列以六種不同的顏色版本推向市場。

圖5 飾“旅行”紋樣的餐盤Fig.5 “Travel” service plate
作為插畫家、版畫家的勒維利厄斯,熟悉各種繪畫材料的性能和相關工藝,而量產陶瓷產品的裝飾則有其特殊的制作工藝,這一領域的技藝并不是他所熟識的。為了實現設計意圖,與工廠技術人員的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勒維利厄斯在將手繪畫稿提供給威基伍德之后,通常由公司安排雕刻師根據他的手稿進行轉印花紙的制版。這種采用銅版雕刻制作花紙的工藝,早在18世紀中期就被研制了出來,并逐漸成為英國傳統陶瓷產業中慣用的裝飾技法。為了高標準地復制畫稿,勒維利厄斯曾提出希望公司培訓一名雕刻師,可以專門為他的設計稿制版。時任威基伍德公司藝術總監的維克多·斯凱倫(Victor Skellern),全面負責新產品的開發,他說服勒維利厄斯讓廠里的雕刻師根據他的畫稿雕刻制版,并將雕刻好的版面印制成版畫送給他確認。廠里雕刻師們的制版工作讓他非常滿意,證實了他對畫稿制版的擔心是毫無必要的。事實上制版工作由十名雕刻師參與,每一個雕刻師均承擔了雕刻工作的一部分。1938年,廠里開始引進石版印刷這一新的花紙制版工藝。斯凱倫寫信給勒維利厄斯,向其解釋石版印刷花紙如何制作,并告之如何從降低制作成本的角度考慮合理的設計。為了很好地利用石版印刷技術,勒維利厄斯試驗了多款新紋樣的設計,如1938年為圣誕節而設計的系列餐具紋樣。

圖6 飾“花園”紋樣的餐盤Fig.6 “Garden implements” service plate
在生命的最后四年內,勒維利厄斯為威基伍德共設計了33件作品。當時正值戰爭時期,他的很多設計都沒有能投入生產。戰后,當英國政府取消商品銷售限令時,他設計的款式開始大受歡迎,并持續生產了很多年??v觀勒維利厄斯的陶瓷紋樣設計案例,其設計特點鮮明可見:(1)除了特別委托設計的產品外,裝飾紋樣多緣于藝術家的創作,日常生活的場景和生活中的靜物常常成為裝飾的主題;(2)紋樣的繪制體現了藝術家一貫的插畫藝術的風格,清新、簡約、淡雅,素描、水彩、木刻版畫的表現手法在紋樣的繪制中得到綜合的運用;(3)裝飾紋樣整體呈現的藝術格調,輕松幽默、充滿生活的閑適氣息;(4)從繪制的題材、表現的手法、以及呈現的藝術格調看,都不同于威基伍德傳統的轉印貼花紋樣的設計。這樣一種全新的設計風格,在二戰后激發了一批中產階級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使得產品在50、60年代備受市場的青睞。而此時威基伍德陶瓷的產品設計正向現代主義轉型,勒維利厄斯在陶瓷裝飾設計上的創新,為威基伍德現代主義的陶瓷設計注入了一股鮮活的氣息。
參考文獻:
[1]STAMP G,LEVER J,POWERS A.Twentieth Century Architecture:Industrial Architecture.Yorkshire:Twentieth Century Society,1994.
[2]BATKIN M.Wedgwood Ceramics 1846-1959.London:Richard Dennis Publications,1982.
[3]HARLING R.Ravilious & Wedgwood:The Complete Wedgwood Designs of Eric Ravilious.London:Richard Dennis Publications,1995.
[4]CASEY A.20th Century Ceramic Designers in Britain.Woodbridge Suffolk:Antique Collectors’ Club,2001.
Eric Ravilious:an Artist Who Introduced Illustrative Art into Ceramic Pattern Design
JIANG Yan
( School of Design,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Nanjing 210013,Jiangsu,China )
Abstract:During the 1930-40s,Wedgewood commissioned many freelance artists to ceramic design.Among them,Eric Ravilious,an illustrator,brought a breath of freshness to ceramic pattern design with his distinctive painting and expression.Different from those traditional Wedgwood patterns,his works were humorous and diverting with their remarkable features of illustrative art.
Key words:Wedgwood; Ceramic pattern design; Eric Ravilious; illustration art
收稿日期:2015-09-22。
修訂日期:2015-11-20。
DOI:10.13957/j.cnki.tcxb.2016.01.020
中圖分類號:TQ174.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2278(2016)01-0097-04
通信聯系人:蔣炎(1975-),女,副教授。
Received date:2015-09-22.Revised date:2015-11-20.
Correspondent author:JIANG Yan(1975-),female,Associate profes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