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安琪,饒高雄,楊 洋,章滌凡
(云南中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衛生人力?
淺談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素質內涵
倪安琪,饒高雄,楊 洋,章滌凡
(云南中醫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在充分學習碩士研究生綜合素質內涵界定知識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與中醫藥行業的特定要求,借鑒關于綜合素質內涵研究的先進理論,根據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目標,運用Delphi法與焦點組訪談法,整理出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并定義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內涵,旨在對完善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有所裨益。
中藥學碩士;學位教育;綜合素質;素質培養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及中藥學學科的發展,中藥行業的職業種類日益增多細化,對從業人員素質和能力的要求趨向復合型和應用型,拓展研究生教育類型、優化培養結構成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1]。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教育(以下簡稱中藥專碩)應時而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0年公布了第一批中藥專碩培養單位,云南中醫學院是第一批獲準舉辦中藥專碩教育的單位并于2011年開始招生[2]。為確實體現中藥專碩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特色和定位,不斷完善培養各環節的設計和實施,逐步構建起符合社會行業需求的培養制度。我們以實地調研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模式,深入調研了北京中醫藥大學等開設中藥專碩的高校,并調研了云南白藥集團、云南省藥物研究所、云南省中醫醫院等行業機構,以調研結果指導了云南中醫學院中藥專碩培養體系的建立。
本文就參與調研的各中醫藥高校的中藥專碩培養現狀、困難進行客觀闡述,并提出培養建議,密切結合云南中醫學院三年來的培養經驗,在此基礎上對中藥專碩綜合素質的內涵進行了初步探索,構建出中藥專碩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希望對國內中藥專碩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的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有所裨益。
課題調查顯示:當前我國中藥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還是以學術型研究生為主,而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規模較小,比例偏低。北京中醫藥大學招收中藥專碩的人數最多,2011年招生人數占該專業招收碩士生總數的25%左右;而其余幾所學校招收的中藥專碩占該專業招收碩士生總數的百分比不足10%[3]。
被調查的7所高校均較為重視研究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中藥專碩的培養過程中都實行了學術導師和行業導師的“雙師制”培養模式。課堂理論學習時間半年或一年不等,行業實踐學習時間較長,為一年至兩年半不等,實踐環節比例達到了50%以上。
同時,一部分高校結合中藥學專業特點開展了實踐技能培養的特色課程,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科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并制定了中藥專碩實踐能力的考核辦法。
在學生培養方面的創新舉措。大部分高校都制訂了中藥專碩各項能力的考核辦法、校企合作機制、定向培養、訂單式培養等方式,其中,校企合作機制是中藥專碩培養模式創新的主要形式。
一是用人單位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存在偏見;二是學生及家長對專業學位的認可度不高,擔心就業不理想;三是行業參與熱情不高,基地建設困難,兼職導師管理不易;四是考核困難;五是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愿意招收專業學位研究生。導致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對中藥專碩的宣傳力度不夠,在培養過程中沒有突出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特點,多數學校將專業學位課程教學與學術型研究生一起進行,在課程設置上沒有突出體現應用性和實踐性。
中藥專碩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要基于行業和社會需求。培養社會真正需要的、區別于學術型學位研究生的中藥學高層次應用型專業人才,確保中藥專碩人才培養質量,構建一套科學的中藥專碩綜合素質指標體系,是中藥專碩教育內涵發展的現實需要。
本文系統梳理了國內相關文獻,發現目前關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素質內涵的研究比較多的是關于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素質內涵的研究和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未查到中藥專碩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因此,筆者在充分學習綜合素質內涵界定知識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與中醫藥行業的特定要求,借鑒國外關于綜合素質內涵研究的先進理論,根據中藥專碩的培養目標,運用Delphi法與焦點組訪談法,整理篩選出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指標,將中藥專碩的綜合素質內涵定義為: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和中藥專碩教育的背景之下,為提高中藥生產及質量評價和控制水平、提升新藥研發能力、規范臨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藥,充分發揮中藥天然藥物優勢,造福社會、造福百姓,從事中藥學相關應用技術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必須具備德行修養、人文修養、身心素質、創新素質、專業素養和行業適應能力幾大素質。指標體系中每一個一級指標下有相應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詳見表1。現將以一級指標為單元,一一探討分析其素質內涵。

表1 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素質指標體系
3.1 德行修養
中藥學這一特定專業從事的是與生命健康息息相關的職業,是良心工程,因而一個優秀的中藥專碩要應具備良好的德行修養[4],這是中藥專碩的核心素質。
首先,從業人員應關心百姓疾苦、仁愛救人、文明服務;有嚴謹治學、理明術精的學術作風;有客觀嚴謹、尊重事實、敬畏生命的探索精神和尊重自然與規律、勇于探索和研究未知領域的實干精神。
其次,要有基于職業理念、職業情感和態度的良好的敬業精神,要充分認識專業特點及其特殊性,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有正確的社會醫學價值觀、道德價值及正確的醫學行為抉擇能力,有維護醫藥學技術、醫藥類研究成果造福服務人類的社會責任感,保證的利益最大化。
3.2 人文修養
中藥專碩的人文修養具有豐富的內涵,是中藥專碩不可缺少的職業素養之一。它包括文化學習與思辨能力、藝術學習與鑒賞能力、同時涵蓋優良的醫藥素養、醫學價值觀和傳統醫藥文化素養的人文精神。
中醫藥學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源泉的滋潤和影響,“文化育人”是培養合格的中藥專碩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中藥專碩應高度重視人文精神、醫學素養的培養,著力培養良好的文化學習與思辨能力、良好的藝術學習與鑒賞能力、優良的醫藥素養、醫學價值觀和傳統醫藥文化素養。堅持醫學人文關懷,服務醫藥事業和大眾患者。
3.3 身心素質
身心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中藥專碩作為醫學學科門類學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是良好事業與生活的基礎。因此,中藥專碩首先要有規律的生活、良好的作息時間,并養成定期進行體育運動的習慣,有一個健康的體魄,還要有很好的自我認知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調試的能力。
健康的身心素質包括健康的身體、積極的生活態度、廣泛的興趣愛好、奮發向上的競爭意識與頑強地拼搏精神、有較好地自我控制能力及良好的人際關系。擁有良好的身心狀態才能做好事關人類健康與幸福的醫藥事業。
3.4 創新素質
在知識與信息時代背景下,知識的創新與知識的運用直接影響經濟的增長,而人是知識的主體。因此,創新素質是新時代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五條規定:“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創新素質主要包括以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創新動機與冒險精神為主的創新品質,以及以知識遷移能力、技術實施能力為核心的創新能力。中醫藥學的發展既需要傳承,也需要在此基礎上的創新,創新意識是一種懷疑精神,表現為主動總結和反思中醫藥實踐,用批判的眼光審視自己和他人的工作,還表現為對于未知領域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創新動機與冒險精神是創新的重要動力,有動機、有敢于冒險的精神,創新才有思想基礎。創新能力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為敏銳的觀察力、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知識遷移能力、技術實施能力,并最終取得突破的能力。
3.5 專業素養
專業素養包括以下幾方面:專業基礎知識。課程學習情況及其成績、外語水平、科技信息的獲取與處理能力;科技創新能力。主持與參與科技項目、發表論文、提交技術報告、技術申請等情況;專業實踐能力。實驗和實訓情況、實踐環節綜合考核成績等。
中藥專碩的研究生應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具有寬厚的基礎醫藥學、基礎中醫藥學、臨床醫學的知識,系統深入地掌握醫藥類相關的各類知識,學校的課程設置應注重內容的寬廣性、應用性和實踐性,同時加強實驗、實訓,培養學生具有充分運用中藥天然藥物優勢,提高中藥生產及質量評價和控制水平、提升新藥研發能力、規范臨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藥的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外語水平也是應有的基本專業素質之一,表現為一定的聽、說、讀、寫能力。無論在實踐、科研工作還是自學過程中,均涉及大量信息的獲取和處理,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科技信息資源檢索和加工也是必備技能之一。
3.6 行業適應能力
行業適應能力包括以下幾方面:專業資質情況。執業藥師考試情況、其它行業認證資質情況;行業法規知識,參與法規知識培訓情況、取得相關資質情況;溝通合作能力。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換位思考意識;組織管理能力。組織及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中藥專碩其職業指向性非常明確,要求在工作崗位上體現綜合運用所學專業或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在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獨立承擔所從事領域相關工作和管理的能力。因此,中藥專碩在培養階段就應著力實現與未來職業的緊密聯系,要積極參加中藥學相關資質考試,在多種資質考試中完善知識結構,獲得更執業資格。還要熟悉掌握行業法律法規知識,合理合法的開展工作。同時,中藥專碩還應具備良好的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有清醒的換位思考意識,這些都是從事此職業的必備能力。再次,基于組織或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在活動中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培養的組織管理能力同樣也是中藥專碩的能力之一。
培養符合現代中醫藥事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中藥復合型專碩,首先要構建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重視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根據其專業特色制定學制及論文標準、將“雙導師”開展教學及實踐環節培養切實落到實處,還要建立一個完善的中藥專碩綜合素質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合理的教育機制[5]。
4.1 營造濃厚中醫藥校園文化氛圍
充分利用校園文化陣地進行中醫藥文化與民族醫藥文化的宣傳與滲透,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師在教學和帶教的過程中,要言傳身教,將扎實的知識和優良的醫德素養傳遞并影響學生。另一方面,學校要充分利用選修課、視頻公開課、校園網、課外活動等多渠道加強人文知識、傳統文化的傳授,培養具有優良德行修養和人文修養的中藥專碩。
4.2 提高中藥專碩身心素質提供保障
很多本科院校往往忽略了研究生的素質拓展和身心健康活動的開展,很多課外活動都是針對本科生而設計開展的,專門為研究生開設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少之又少。因此,要提高中藥專碩的綜合素質,中醫藥院校應更加重視研究生健康教育體系的建立,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做好心理健康咨詢和就業指導相關服務工作,為研究生健康成長成才保駕護航[6]。
4.3 全面提升中藥專碩創新素質
開展好創新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種很好的手段,學校團組織、社團要開展科技節、“三下鄉”等活動,在活動設計中讓本科生和研究生共同參與,互學互帶,提高中藥專碩研究生的參與積極性。導師要積極鼓勵并指導中藥專碩研究生參與課題申報、創新創業項目比賽等活動。構建高等中醫藥院校創新素質培養和評價體系,提升學生創新能力[7]。
4.4 將“雙師制”落到實處,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
科學合理,符合人才需求的培養方案是提高學生專業素養的基礎。實習基地導師要真正參與學校理論課程和培養計劃的制定,提高課程設計、教學計劃的實用性。要求雙師都要參與中藥學專碩的課題選題、開題、研究的過程并給予指導[8]。
對實習實踐教學環節實行學分嚴格管理,力爭做到早實踐、多實踐。鼓勵中藥專碩研究生在實習中輪轉多崗位,提升研究生的專業素養,培養研究生的行業適應能力[9]。
在新的人才培養需求下,提出中藥專碩培養的新要求,學校、導師及學生均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加強中藥專碩綜合素質的培養,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本課題組也將在實際運用中不斷修正指標體系,供各中醫院校參考借鑒。此文僅作為拋磚引玉之用,請有識之士提出獨到見解給予批評指正。
[1] 吳文如,林小樺,曾元兒.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的建設與思考[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6):144-146.
[2] 張彩霞,史亞飛.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模式的綜合設計與探索[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7(6):796-798.
[3] 史亞飛,袁玉梅,任金玲.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藥學教育,2013,28(5):4-7.
[4] 章滌凡,段萬春.基于審美教育理念的中醫創新人才素質指標研究[J].紅河學院學報,2010,11(6):108-113.
[5] 朱 磊,史亞飛,潘華峰,等.構建中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與技能考核指標體系的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2):269-272.
[6] 楊元宵.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J].藥學教育,2014,30(3):19-21.
[7] 李 斌,朱衛豐,劉新亞,等.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實踐[J],藥學教育,2014,30(1):4-6.
[8] 李 斌.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初探——基于教育創新基地中藥學研究生的培養模式[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23(2):70-71.
[9] 方春平,劉步平,曾元兒.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三年一貫,雙師并舉,以用為本,產學連修[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2(2):41-44.
(本文編輯:謝碧鈺)
Discussion on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 postgraduates
NI An-qi,RAO Gao-xiong,YANG yang,ZHANG Di-fan
(YunnanChineseTraditionalMedicine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000,China)
Based on sufficiently study postgraduate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notation define knowledge,combines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special requirements of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Draw lessons from advanced theory about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notation research,according to postgraduat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Using Delphi and focal group interview method,clear up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 postgraduates.Define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nnotation so as to improve training mod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harmacology postgraduates.
mas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degree education,comprehensive quality,quality training
2015-08-28
10.3969/j.issn.1003-2800.2016.04.011
云南省教育廳重點課題“創新與實踐導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研究——以中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為例”(2011Z087)
倪安琪(1982-),女,云南昆明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高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
章滌凡(1971-),女,云南永平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戰略管理方面的研究。
R-05
A
1003-2800(2016)04-022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