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3月29日的消息,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將從即日起至7月底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次農村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工作,建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庫。
民政部在當天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介紹說,此次開展的摸底排查工作總體目標就是全面、清晰地掌握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規模、分布區域、結構狀況,及時掌握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組成、生活照料、教育就學等基本信息,建立農村留守兒童信息庫,并健全信息報送機制,為細化完善關愛保護政策措施,加強關愛服務力量調配和資源整合提供基礎數據支持,提高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實效。
留守兒童已經是中國重要的社會問題,但中國留守兒童數量一直以來都是估算,缺乏權威數據。目前廣為人知的6100萬留守兒童這一數字并非源自主管部門的專項統計,而是婦聯從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中抽取126萬人口樣本,進行統計分析和推斷所得出的結論,所以其精確性當然還有待提升。6000多萬留守兒童加上3600多萬的流動未成年人,總數約1億,占中國3億未成年人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我國3個未成年人中就有一個處于留守或流動狀態,對國家治理、社會管理帶來很大的挑戰。
更重要的是,這些被稱作留守兒童的孩子們,雖然可以吃飽穿暖,但缺少關愛也缺少管束的童年,會在人生的經歷中留下陰影,影響到他們的人格健康和與社會的和諧相處。由于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并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北方某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占比例已高達20%。同時由于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范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留守兒童更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后果。
留守兒童是中國在城鎮化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新群體,數以千萬計的留守兒童的出現,背后是地區之間不平衡、產業分布不均勻的發展狀況,是亟待打破卻仍然堅固的城鄉二元壁壘,是無法滿足更多人的社會公共服務短板。可以說,留守兒童的問題,不僅是家庭問題,也是發展問題,是由于流動時代、轉型時期、發展路上種種機制障礙制造的。
無論如何,留守兒童問題已經不是個別人的問題,而是一個關系到數千萬人的群體問題,而且這個群體還在不斷壯大。留守兒童主要是農村的兒童,他們是未來新農村建設的主力,他們的學業、心理、健康、前途都應該值得我們關注。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留守兒童身上出現的問題,使他們在平等、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未來狀況將十分令人擔憂!
“孩子們成長得更好,是我們最大的心愿。”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六一”兒童節對孩子們說的肺腑之言。希望以這次專項調查為契機,社會各界用更精準的關愛,吹散留守兒童心靈的霧霾,讓夢想、信心與愛重回他們的內心,為中國夢注入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