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承
伴隨著我國市場準入環境的改善,我國新增市場主體的數量有了很大的提升,2015年以來,全國新增的市場主體是1479.8萬戶,增長14.5%,其中企業433.9萬戶,比上年增長21.6%。產業結構也在持續優化,2015年新增的企業中,第三產業企業數量超過了80%。一些新興的業態,像網絡服務、電子信息產業、教育、醫療這些企業的數量都在不斷增長。在當前經濟結構轉換,傳統產業處于困難下行期,新的產業方興未艾還未成氣候的情況下,傳統產業吸納能力正在下降。需要依靠新興企業來帶動就業。“過去就業問題主要是‘兩頭難,一頭是農民工、一頭是大學生,通過商事制度改革,大學生創業熱情得到提高,農業、服務業等領域的創業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這些都對我國整體就業形勢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新的經濟市場主體大量涌現的同時,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性也正逐漸凸顯,而其中一個重要的舉措就是建立企業信用制度。
首先應依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所強調的“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盡快落實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其中包括企業注冊登記、行政執法、審批、企業享受扶植政策等相關信息都應盡快公開。并且,對政府信息披露的情況還應開展第三方評估。第二,應建立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和聯動協作機制。第三,擴大政府信用數據的使用范圍,有序地擴大政府涉及企業信息對社會的開放,稅務、工商等信用信息也要向商業銀行、保險、征信機構開放共享,優化信用評級調查的環境。第四,建立企業信息的“一單申報”系統,減少中小企業信息申報負擔,同時也激勵企業提高信息申報的質量、真實性。第五,還應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信用激勵和懲戒機制。現在真正能看到“黑名單”的只是在銀行信貸方面,在政府采購、招投標、資金扶持政策等方面也應更好地運用這些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