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偉
文章編號:2095-6835(2016)07-0021-02
摘 要:流線型是指物體的一種外部形狀,通常表現為平滑且規則的表面,沒有尖銳的棱角,線條流暢。該名詞起源于空氣動力學。但在工業設計領域中,它不僅是一種時尚的美學,而且還滲入到了各個領域的產品設計中。
關鍵詞:流線型設計;工業產品;交通工具;摩擦力
中圖分類號:F29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7.021
1 流線型設計的發展歷史及其特征
流線型并非誕生于美學設計,而是源于工業生產的需求,其作為一種特殊的需要,誕生于交通工具的設計中。人類從自然界中獲取靈感,針對生物體的形態得出結論。具有流線型物體的摩擦力較小,適合高速滑行,因此,人類自然而然地將其運用到了汽車設計上。流線型真正地作為一種設計語言被應用,是由美國設計師貝爾提出的。隨著工業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多的產品采用了流線型設計風格。目前,流線型設計已經無處不在。
流線型明快、流暢的線條賦予了物體簡約之美。流線型是功能主義的產物,在設計應用初期,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小阻力,設計者人為地將交通工具的線條優化,去除了裝飾性的細節,使交通工具的外觀更加簡單、流暢。現代主義的設計風格在設計理念上更加追求機械、幾何的形式之美?,F代主義在每一個國家的表現形式有所不同,但都整合了過多的裝飾,以達到簡約設計的目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設計樣式逐漸延伸到了其他工業產品中,進而推動了流線型設計的快速發展。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風格崇尚理性和科學,導致設計風格過于單調,缺乏感情色彩。流線型設計的興起在一定的意義上避免了空洞和乏味,設計師的個性在產品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流線型設計的簡約之美是對產品整體認知的感受,它有機結合了產品的整體形態、色彩、質感、肌理等要素。
在藝術形態上,流線型設計擅長用象征的手法表現大工業時期的“速度”精神,這是典型的象征主義與科技感十足的未來主義相融合的結果。比如,盧吉·科拉尼設計的交通工具在速度上不斷地創造著驚人的奇跡。從這方面來看,流線型是一種不折不扣的現代主義設計風格,它的興盛與新技術、新材料的發展密切相關。在現代交通工具的發展中,高強度材料的應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大推動了現代工業的發展。20世紀30年代,塑料和金屬的模具成型技術得到了廣泛應用,且因較大的曲率半徑更有利于脫模或成型,這便決定了無論是汽車還是家電,都將采用流線型的設計風格。在流線型設計中,產品外觀不再需要內在結構框架的支撐,圓滑的外形也更加容易進行造型設計,這也是材料成型技術發展和創新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流線型的興起不是因為一場轟轟烈烈的藝術運動,也不是一個流派的薪火相傳,而是自然科學中空氣動力學的發展?,F代交通工具是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產物,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再經過想象力豐富的設計師的創作,使普普通通的工業產品具備了象征意義。作為一種獨特的設計風格,它不僅僅再是設計師、藝術家在美學中的探索,而是技術上的創新和對材料工藝的革新。在新時代,與傳統的裝飾藝術相比,流線型設計的流暢形態更易于被大眾所理解和接受,這也是它能流行和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流線型起初就是為了實現功能而誕生的,從一開始就是功能主義的產物。無論是在設計理念上,還是在常用的表現手法上,采用流線型設計的產品往往更具有功能性。流線型設計之所以能快速發展,得益于利用流體力學來解決相關的問題,比如通過改變物體外部的形態特征來減小空氣阻力,從而大幅提升交通工具的行進速度。正是因為這種對性能的需求,流線型設計才被廣泛應用到工業設計領域中。從大眾審美的角度看,汽車具備了流線型的形態,不僅速度更快,且更具視覺上的美感,側面的線條更加流暢,有運動氣息。流線型在汽車外觀設計上的運用已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從而使設計從追求功能性開始向追求美的方向轉化。流線型發展的本質是重視功能性的結果,功能性優先于審美需要,設計必須服從產品的功能需要。對于流線型設計而言,設計本身是不能改變物體在功能上的需求的,同時又要有美學的體現。因此,好的設計作品要兼顧審美與功能的統一,不可顧此失彼,避免“形式追隨功能”的矛盾出現。
流線型設計在20世紀初的美國乃至西方社會十分流行,形成了風靡一時的流線型文化。從現代的審美觀和設計理念看,其本質是對設計理念的誤解和對設計風格的濫用,過分地強調了外觀形式和風格,導致大多數產品在功能上得不到滿足,這也是流線型設計一直存在的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產品的發展方向逐漸有了新的變化,人們往往會為了追求審美而購買一些不具有使用功能的物品。這些物品既非藝術品,又不具備實際的功能,僅僅能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
縱觀產品設計的發展歷史,產品的設計理念經歷了從以“產品為中心”到以“消費需求為中心”的轉變。在設計作為一種學科誕生的初期,設計師往往將設計的重點放在對產品造型的研究上,常選擇流行度較高的設計方案。而采用這種方案設計的產品在市場中的表現非常好,符合大眾的審美觀。顯而易見,這樣會導致設計者只重視產品的外觀,而忽視了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長期以來,往往社會流行什么,設計師便設計什么,這樣設計出的產品雖有良好的市場反饋,但也失去了設計的原創個性,無法從根本上滿足各類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這種對設計的認知忽略了消費者對設計的多樣性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產品創新的動力。
流線型流行至今,在設計中的應用實例數不勝數,在追求人文主義、自然主義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了很多經典的創意。1934年,美國著名設計師羅維為可口可樂公司設計的LOGO和飲料瓶成為了流線型在非交通工具領域中的經典作品,為可口可樂迅速占領市場奠定了基礎。該塑料瓶整體呈流線型,中部的“小細腰”便于消費者抓握,瓶體下部收縮,使整個瓶體具有了自然、靈動的曲線美??煽诳蓸返腖OGO為白色的彩帶狀字體,飄逸而流暢,與瓶體的自然曲線相得益彰。此款飲品一經上市,便得到了市場的良好反饋。
一直以來,冰箱一直被認為是工業產品,僅具備基本的功能需求,不具有美學意義。隨著材料加工技術的日新月異,注塑模具的出現為冰箱的一體化設計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而新技術的出現也為設計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比如,羅維將冰箱看作一個整體,冰箱內部的格局根據人們的需求而優化,并合理控制了冰箱內部空間的體積,而冰箱外部采用了造型感十足的白色鋼板箱。此外,為了在功能上創新,還加裝了半自動除霜器和即時脫冰塊的制冰盤等裝置。該冰箱一經問世,便成為了新的設計潮流,銷量成倍遞增。以上是流線型設計風格的經典案例,該設計風格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體現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向往。
2 結束語
隨著材料工藝和加工技術的迅猛發展,流線型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流線型設計在滿足人們功能性需求的基礎上,逐步具有了獨特的審美價值。這應驗了德國美學家席勒“具有自由的完善的表現將立即轉化為美”的言論。流線型設計逐漸形成了一種設計文化,且快速融入到了產品設計的方方面面。流線型的藝術風格是從大自然中得到的啟示,同時,也傳達了“回歸自然”的哲學觀,展現了設計的原始魅力。
參考文獻
[1]何人可.工業設計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2]杜軍虎.流線型研究[J].美術與設計,2003(04).
[3]凌繼堯,徐恒醇.藝術設計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