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鵬
文章編號:2095-6835(2016)07-0037-01
摘 要: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企業的發展都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長此以往,不僅會對經濟發展造成影響,還會對人類的生存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進而威脅人類的生存。基于此,地方部門應充分重視環境風險,同時從各個方面強化對環境問題的管理,強化對社會組織,特別是對生產、銷售、運輸企業環境風險源的管控,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經濟發展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推動環境和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環境風險;風險管理;環境破壞;管理體制
中圖分類號:X3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7.037
環境風險防范是當前地方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對于人類的健康和生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地方政府部門應當有效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風險防范的關系,在保證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環境因此遭到的破壞。在當前的社會發展中,很多生產、經營行為都會給環境帶來風險。這就需要地方政府部門深入了解本地的實際情況,發現其中存在的風險,然后在此基礎上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預防和處理,最終達到有效保護環境的目的。
1 環境風險的類型與現狀
1.1 危險化學品環境風險
在實際中,導致突發環境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危險化學品環境風險。當前,我國部分城市中有很多大型化工企業,并且多數位于河流沿岸。這些化工企業的產品運輸、廢水排放都會對河流水質造成嚴重影響,而一旦河流被嚴重污染,就會對沿岸居民的生活用水造成巨大影響。同時,這些企業的危險化學品運輸也是造成突發環境事件的重要誘因,所以地方企業和部門應當充分重視危險化學品的運輸風險問題。
1.2 危險廢物環境風險
近年來,地方危險廢物的數量逐年增加,其中,冶金、化工、石油等行業是主要的風險來源,但地方政府往往存在對危險廢物的處置能力不強、處置設施建設進展緩慢、危險廢物處置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這些問題進一步造成危險廢物傾倒、非法轉移情況的增多,進而大大增加了環境污染事件的數量,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另外,很多企業存在危險廢物臨時儲存不規范的問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環境風險。
1.3 重金屬環境風險
當前,很多地方的環境開始受到重金屬污染物的影響,其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鉛、汞、砷等。這些污染物主要來自電光源制造業、鉛蓄電池制造業、熱處理加工業,化學品制造、礦山開采、金屬表面處理和化學原料等。在很多城市,重金屬污染企業都存在分布混亂的問題,在工業園區實現統一管理的少之又少。這增加了環境監管的難度。另外,很多關停的涉重企業都存在重金屬污染遺留問題。這些遺留污染通常都具有污染嚴重、治理難度大的特點,對環境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2 環境風險防范對策
2.1 完善環境風險管理體制體系
地方政府應提升環境風險管理小組的級別,組長應由地方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并制訂環境風險管理制度、政策、法律等,有效協調地質、水利、安監、環保等部門。為了有效解決企業環境風險防范專業技術水平不高的問題,需要建立環境風險防范與評估咨詢公司,為企業提供促進安全生產和降低環境污染事故發生風險的技術和咨詢服務。
2.2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地方政府應完善與環境風險防范相關的法律法規,從而明確環境風險防范責任和責任主體。對于一些風險源眾多的地方,應當對該地區的風險源特點進行深入分析,站在法律角度有效控制相應風險,并制訂《危險化學品污染防治條例》《水污染防治條例》《土壤環境環境條例》等,為具體的環境管理活動提供可操作性強的依據,最終實現對環境風險的有效控制。另外,當前環境風險的主要來源之一還有放射源,這就要求地方政府部門制訂《放射性污染防治條例》,從法律層面上為控制放射源風險提供保障。
2.3 提升對重點環境風險企業的監管水平
地方政府應當積極開展環境風險專項整治活動,并強化對環境風險隱患的動態管理。通過提升風險源日常監測水平,及時掌握河流、工業園區的環境質量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與此同時,還應當有效評價和識別環境風險源,從環境風險企業的級別出發,對相應企業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提升環境風險管理效率;制訂危險化學品突發環境事件處置技術規范以及應急監測技術的應用規范、方法和標準等。企業應積極組織環境應急培訓活動,通過增加預案演練力度和頻次,提升預案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2.4 有效防范污染搬遷企業環境風險
當前,很多城市都存在老工業區整體搬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產能過剩等問題。這就要求地方政府合理調整重點片區工業布局,將污染嚴重的企業搬遷出去,并充分重視化工企業關停搬遷過程中的污染防治工作,對關停搬遷過程中可能引發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因素和風險源進行預先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編制相應的應急預案。在關停搬遷過程中,企業應當保證污染防治設施處于正常運行狀態,并對遺留或搬遷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進行妥善處理。
2.5 完善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
地方政府應當積極推廣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從而及時處理環境污染事件,使受害者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時,還應當明確企、事業單位的環境責任,不斷提高其環境風險防范能力。在實際中,參保企業應包括河流沿線具有環境污染風險的企業、飲用水源附近的企業、生活區附近的企業、污水和危險品處置企業、石油化工類企業、放射性物質的使用和銷售企業。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環境保護對于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地方政府應當對本地區的環境風險進行仔細的調查和分析,站在全局角度,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預防和處理,確保社會生產、生活中的環境風險因素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從而更好地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
[1]楊新瑩.外來物種入侵的法律對策分析——以國際環境法風險預防原則為視角[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6):14662-14668.
[2]吳長彬,燕喬,許小東.水利工程項目境外投資風險分析及預防措施的研究[J].西北水電,2015(11):80-83,92.
[3]劉長興.環境資源利用和保留的平衡——論環境法的風險預防原則[J].環境資源法論叢,2015(16):56-85.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