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
吉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李 萍
(吉林財經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
摘要:指出了物流業的發展對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及促進作用,分析了吉林省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現狀,探討了影響其發展的問題,從優化政策環境、建全整體規劃、建立信息共享平臺等方面提出了相應對策,以使政府采取更有力的手段來保障物流業的順利健康發展。
關鍵詞:現代物流業;支柱產業;聯動;吉林省
1引言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物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吉林省的物流業仍處于起步階段,遠遠不能滿足吉林省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要實現整個物流行業的快速持續的發展,不能單純依靠市場調節來實現,政府還要針對物流企業的性質建立完善的保障體系,給物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從而發揮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及促進作用。
2吉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現狀
2.1物流產業規模良性增長
2013年,吉林省社會物流總額為33 151.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年均增長9.0%。從社會物流總額的構成情況來看,工業品物流總額24 594.8億元,占全社會物流總額的74.2%,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7%。外部流入貨物物流總額7 413.5億元,占全社會物流總額的22.4%,與2012年同期相比增長7.1%。其中外省市流入物流總額為6 284.6億元,與2012年同期相比增長9.3%;進口物品物流總額為1 128.9億元,同比增長5%;農場品物流總額和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總額同比分別增長6.7%和13%,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2013年吉林省社會物流總額構成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根據吉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提供資料整理
2.2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網絡格局日趨完善
2014年底,吉林省鐵路營業里程達到53 786 km,公路總里程達到134 218 km,高速公路4 326 km。在公路網格建設方面,長春、四平、吉林、遼源等11個地市都建設有橫線、縱線、環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末端延伸至縣城,全省路網格局日趨完善;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 621 km;航空線路里程為277 500 km。
2.3穩步推進物流園區建設
物流園區是對物流組織管理節點進行相對集中建設與發展的,具有經濟開發性質的城市物流功能區域,也是具有一定規模和多種服務功能的物流企業的集結點,是現代物流業發展中形成的新興的具有產業發展性質的經濟功能區。物流園區的發展對于物流組織管理和依托物流服務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吉林省共有物流園區39個,其中已運營園區19個,在建園區14個,其中有1/3的園區建立了物流信息平臺。全省已完成物流園區建設投資61.2億元,已建成面積達到374.8萬m2。
2.4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物流企業整體實力提升
隨著吉林省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及企業物流業務外包趨勢的進一步發展,吉林省物流企業獲得了更多的市場機會,并不斷發展壯大。截止2014年,吉林省共有A級物流企業53家,其中5A級6家,4A級26家,3A級18家,2A級3家。同比2013年均有所增長,可以看出吉林省物流企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整體實力水平提高較大。
3影響吉林省物流業發展的問題分析
3.1外部環境欠佳,物流企業經營成本居高不下
吉林省物流企業大多是從以前的大型運輸和倉儲企業轉型過來或是傳統的國有企業獨立出來的配套服務的子公司。因此管理中缺乏現代物流管理理念,不能科學地管理物流運程,而且隨著市場上競爭加劇,人工費用、土地資源、燃料運輸等成本不斷升高,造成企業成本不降反升,成本居高不下,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使得物流企業長期經營困難。企業的流動資金緊張,周轉不快,嚴重地制約著物流企業的發展。
3.2物流業與支柱產業“聯動”發展水平不高
吉林省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汽車制造業、石油化工、生物醫藥、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基礎雄厚,發展水平較高。但目前來看,吉林省物流業的發展水平與支柱產業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專業化物流發展受到制約,適應制造業需要的物流服務能力無法得到提高,與支柱產業缺乏有效的溝通和銜接,致使該省物流業與支持產業出現了供需不平衡的雙向矛盾,這就阻礙了物流業及支柱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3.3物流人才短缺,缺乏專業人才
目前,物流人才已經成為國家12種緊缺人才之一,隨著吉林省物流業的迅速發展,物流專業人才匱乏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由于該省物流業發展較晚,目前只有少數高校開設物流管理專業,市場上受過正規教育的物流專業人才不足,并且與國內發達地區相比,該省具備一定影響的物流企業數量不多,工資待遇水平低,僅有的為數不多的物流專業的高校畢業生也多數選擇了省外就業,物流人才流失嚴重。
4吉林省物流業發展對策分析
隨著吉林省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區域一體化的日漸推進,現代物流業作為吉林省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工業化進程中最為經濟合理的綜合服務模式,將成為吉林省區域一體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4.1優化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減低物流企業成本
目前,吉林省物流企業的流通費用占生產成本的比例居高不下,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發展,政府應加強交通運輸管理,研究相關的運輸管理辦法,優化物流運價,減少物流企業相關的運輸成本。落實并完善針對物流企業稅收的相關政策和法規,支持物流企業發展。對于物流園區土地征用給予重點支持,促進物流企業的快速發展。
4.2健全整體規劃,高度重視物流業與支柱產業聯動協調發展
近年來,吉林省的支柱產業如汽車、醫藥、糧食生產等產業發展迅速,而與之關聯密切的物流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物流業的發展及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效果明顯,吉林省政府開始重視物流業的發展,在“十二五”規劃中對物流業進行了明確的定位:“物流業是吉林省優先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之一”。但目前來看,物流業與支柱產業聯動發展關系仍然不夠平衡,這就需要政府相關產業部門在進行宏觀經濟規劃時,根據物流產業及聯動的支柱產業的實際情況及特點,結合吉林省整個經濟發展總目標,制定適合吉林省物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整體規劃和具體的措施。
4.3建立高素質人才激勵及保障體系
創新物流人才培養體系,實施產、學、研相結合的新的物流人才培養體系。對于企業層面上,健全企業物流運行機制和激勵機制,對現有的多年來從事物流相關工作的業務人員加以培訓,更新業務人員的知識結構,提高其掌握現代物流技術的能力。對于政府層面上,制定完善的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吸引國內外物流人才加盟我省現代服務業。對于高校,根據市場對物流人才的需求情況,可以在更多的學校設置物流管理相關的專業,也可以多加強與企業間進行聯合辦學。支持物流業相關的行業協會發展,通過聘請資深物流專家定期舉辦物流講座或者進行短期專項培訓等形式,提高物流技術人員和物流管理人員的素質,培養更多的適應新形勢的物流專門人才。
4.4建立公共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物流企業要想在市場中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必須要建立一個統一高效的城市物流網絡,要充分利用物流信息系統,建立公共信息平臺,全面提升物流企業服務水平。公共信息平臺的建立,一方面能夠提高物流企業整體效率,保障物流服務功能的快速合理實施,另一方面還能使制造企業更加快速及時的掌握企業物流信息,提高物流業和制造業的聯動反應效率。
參考文獻:
[1]鄭秀戀,姚洪權.吉林省現代物流業發展及對策研究[J].物流技術,2014(17):55~58.
[2]張世軍.產業集聚視角下的現代物流業發展分析[J].物流技術,2012(11):96~98.
[3]沙穎,崔宏橋,車延杰.吉林省現代物流業的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2(12).
[4]張智利,周磊.吉林省物流發展模式指導思想探析[J].科技信息,2009(11):214.
[5]孫麗環,佟新華.吉林省物流業與制造業聯動發展的潛力分析[J].東北亞論壇, 2012(11).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2-0200-02
中圖分類號:F253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李萍(1980—),女,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物流管理及教學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11-04
資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編號:201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