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蓉芳、茹志娜、韓文青、柯靜、白恬、闞文婧
?
各科醫生的看病提醒
文/黃蓉芳、茹志娜、韓文青、柯靜、白恬、闞文婧
每一位醫生,除了自己的職業身份外,還可能是患者,也可能是患者的家屬。兼具這三重身份的他們,在求醫問診的過程中,有哪些醫患溝通的經驗,又有哪些不利于疾病康復的教訓呢?

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陳小燕
當發現身體發出異常信號,我會首先觀察這種異常信息的規律、特點,家族成員是否也存在,然后找這方面的專家咨詢,傾聽他們的意見,并配合醫生的治療。尤其是當有需要配合改變生活方式的時候,會欣然接受,并做好記錄;復診的時候向醫生提供詳細的記錄,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
不能因為還沒造成身體不適而掉以輕心,也不要因為“忙”而拖著。不要相信靈丹妙藥,也不要以為自身不做任何努力,只要吃藥打針就能好。
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袁道彰
所謂術業有專攻,萬一我生病了,會先根據病種找相關專科的醫生進行明確診斷,聽專科醫生的建議。如果遇到重大選擇,可以多聽幾個專科醫生的建議,比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按標準要切除整個膀胱,很多患者很難接受,非得要求保留膀胱,如果下不了決心,就找三個專家看看,按大多數專家的意見,在保命和保留膀胱中做出選擇。
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陳德雄
出現腹痛、胸痛,千萬不要拖延,或者自己吃止痛藥了事。如感覺胸痛,馬上就醫,以免出現心肌梗死之類的危急情況。有些腹痛可能是闌尾炎,忍痛不就診或自行吃止痛藥,會拖延搶救治療時間。
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譚小華
萬一孩子生病,一定要由熟悉孩子病情、與孩子日常接觸多的家人或監護人帶去看病,這樣才能更好地描述孩子的病情和日常情況。如果孩子在就醫前有用藥情況,看病時帶上曾用藥的藥盒,避免說錯藥名。最好將孩子的以往病史、檢查結果歸成文檔,就醫時都帶上。
最忌陳述病情不清楚,孩子曾出現的高熱、精神不振等情況沒有告訴醫生。家長也不要因為曾生育或撫養了一個以上的孩子,就從自己的育兒經驗出發,質疑醫生診斷。
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婦科主任醫師生秀杰
即使患有難以啟齒的婦科疾病,也一定要對醫生坦誠相告,不要隱瞞。最忌因為涉及隱私而對醫生“知而不言,言辭閃爍”。這很容易影響醫生判斷,耽誤診斷和治療。
對于陰道炎等婦科常見病,切忌在外陰有癥狀時盲目自行用藥,很多時候因為自行用藥,使病情發生了變化,反而影響了醫生的診斷。
也不要因為從網上了解了一點醫學知識,就質疑醫生的診斷。尤其是婦科疾病,醫生經常能遇到一些“糾結”患者。以宮頸糜爛為例,由于網上相關知識較多,說法不一,有時醫生給出治療建議,有的患者會質疑是否有必要治療;有時醫生建議觀察一下,有的患者又會質疑是否會延誤治療。
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感染科主任葉曉光
切忌聽信“網友診斷”。從我的臨床經驗來看,那些對著網絡診斷來找我看病的,十之八九是不對的。
切忌跟隨同伴、病友服藥,或者憑經驗服藥。即使是相同的疾病,上一次生病時服用過的藥,未必適合下一次發病。
也不要亂找醫生開藥。比如,即使同為感染科,我是看成人科的,就不敢給兒童開藥。首診時最好先到醫院的導診臺咨詢先掛什么科,以免經過長時間的候診之后才發現掛錯了科,從而耽誤了時間,甚至延誤治療時機。
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許浦生
患者就診最好面帶微笑,有禮貌地跟醫生打招呼,給醫生一個“我信任你”的暗示,陳述病情時要放松。在問診前把想跟醫生說的想清楚,如果擔心陳述不清,可以先把提綱寫在筆記本上。
注意,一定要遵醫囑復診。醫生要求復診,一定是病情需要。
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副主任中醫師胥海斌
慢性病的治療,一般都需要幾次連續治療,就診時盡量按照預約時間復診。同時,注意長期堅持、配合醫生治療。在首次治療時,要將之前做過檢查資料都要帶齊。
切忌追求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心煩氣躁,四處尋醫、反復變更治療地點和治療醫生。每個地方都只看一兩次,沒見到明顯效果又轉至他處,這對慢性病治療十分不利。
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康復科副主任陳艷
重大疾病的患者或家屬務必重視跟醫生的首次溝通,醫生在首次溝通中,通常會系統介紹患者病情、治療方案和預后情況每次跟醫生溝通,家屬最好做好筆記,記下注意事項,也可以供患者或其他家屬查詢和知曉,從而避免一次又一次就相同問題詢問醫生。
切忌每次跟醫生溝通時都換不同的家屬。切忌患者的病情一有反復就質疑和指責醫生,任何醫療行為都會有風險,如果患者和家屬不能接受任何風險,醫生只能選擇保守的治療方案,反而會讓患者錯過可能有效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