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開海昏侯墓的神秘面紗

漢人一向講究“視死如視生”,貴族階級厚葬成風。這一時期的高等級墓葬成為盜墓者們的重點對象。因此,考古界人士常說“漢墓十室九空”。海昏侯墓也并非“完璧之身”,發掘過程中發現了兩個盜洞。其中一個是2011年被村民發現的,深約14米,直通主槨室的中心位置。但萬幸的是,棺槨外層覆蓋了多層木頭保護,盜墓賊沒能打通。另一個則在墓室的西北角,洞內留下一盞五代時期的燈具,考古專家據此判斷其為古代盜洞。但五代的盜墓賊也沒能進入主槨室,僅僅損壞了西北角的幾個漆箱。
據史料記載,東晉時期江西曾發生一場大地震,使海昏侯墓墓室坍塌,被地下水淹沒,這種絕氧的環境不利于微生物生長,使得墓內的文物得到保護,腐蝕程度不高。由于當時不具備水下盜墓的條件,這些水也為海昏侯墓提供了天然屏障,使該墓得以幸免。
海昏侯墓結構呈居室化傾向,是目前發現的最早使用漢代葬制的西漢列侯墓。其槨室面積達400平方米,由甬道、東西車庫、回廊形藏閣、主槨室構成,布局完整,說其像一座地下“豪宅”一點也不夸張。
回廊的功能分區十分清晰,不僅有錢庫、糧庫、樂器庫、酒具庫,還有文書檔案庫、娛樂用器庫等。此外,每個功能分區均發現有屬遣策一類帶有文字的木牘。其中木牘文字墨書,屬漢隸,說明這位海昏侯不僅“豪”,而且很有文化。
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襲,一直延續到東漢,史料記載有4代,分別為劉賀,劉代宗,劉保世,劉會邑。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最具傳奇性,一生經歷了王、帝、侯的跌宕。他是漢武帝的孫子、昌邑哀王劉的兒子,曾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后遭廢黜,成為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
目前有三個直接證據證明海昏侯墓墓主身份為劉賀。其一,出土木牘中有劉賀與夫人分別寫給漢宣帝與皇太后的奏折,劉賀的奏折直接寫著“臣劉賀”等字樣;第 二,內外棺間發現90多塊金餅,其中4塊有墨書題記,將它們完整拼合得到字樣:“南海海昏侯劉賀湊金一斤。”其三,便是內外棺之間出現的玉印“劉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