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燕

北宋時期,鄠(音同戶)縣知縣因貪污落馬后,陳希亮被調至鄠縣接任知縣。他素有嚴明執法、敢作敢為的官聲,當地百姓期待他對鄠縣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讓大家過上更好的生活。然而他上任后,遲遲沒有推出新政,連一向看好他的知府都懷疑:“難道陳希亮虛有其名?”
一天,陳希亮的師爺提醒道:“大人,您的新政準備什么時候推行?”陳希亮不解:“為什么要推行新政?”師爺一驚:“新官上任三把火,推出新政不是理所當然的嗎?況且您的前任因貪污而被罷黜,此時推出新政還能表明與他劃清界限,有利于樹立威信呀!”陳希亮搖頭道:“這段時間我仔細研究了現行的舉措,發現它們都很合理。按此發展下去,百姓們一定能受益。前任錯在貪污,我不必為了表現自己而推行新政,這樣只會勞民傷財。無為而治并非無所作為啊?!标愊A恋脑拏鞒鋈ズ?,得到了百姓的理解。在他的治理下,鄠縣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
<img src="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hqrw/hqrw201609/hqrw20160947-1-l.jpg" alt="" />
陳希亮為官30多年,始終忠于職守,不考慮個人的禍福進退。連一向不為人作行狀墓碑的蘇軾,也因十分敬佩他的為人,而破例寫下了《陳公弼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