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
對1919來說,如何在“對”與“錯”之間尋求平衡,運用試錯機會,做到企業規范化運作的標桿,是做平臺必須上的一課。
雖然成功的企業都離不開有幾分運氣,但是企業的成功是因為知道自己在什么時候,做對了什么,并且讓這種“對”在今后不斷復制、重復,最后抵達成功。誤打誤撞踩上時代機遇的企業不在少數,翻翻中國企業近十年的名錄,可以抖落出數不清的名字,他們依靠一時的機遇和運氣,一朝成名最終功敗垂成。
“對”和“錯”對企業來說,都是一樣重要。在不斷試錯中,知道自己做對了什么;接著試錯,然后找到“對”,嘗試“錯”,復制“對”,就是企業不停重復的事情。
如何革自己的命
用超市的理念開酒水門店,是1919在2010年前做得“對”的事情。如果止于此,1919應該可以過著安逸的日子,就像成都這座城市一樣。楊陵江或許也能輕松上幾年,開店、賣酒,如法炮制,看著簡簡單單。如果是這樣,也不會在四年后掛牌新三板,成為第一家掛牌新三板的酒類流通企業。如果是這樣,可能就是1919做的一件“錯”事,因為1919停止了復制“對”。
楊陵江常說自己“看到的是三年后”,在他心中1919遠不止于此。國美在家電行業做過的事情,1919也要做。國美、蘇寧雖然規模比1919大很多,但做的就是零售的事情。1919做的也是零售,雖然這個市場被同行忽視了許多年,但是楊陵江相信這才是行業本來該立足的市場。既然絕大部分門店都在盈利,1919就有“現金牛”,放著這么大頭“現金牛”不用,只是安于四川,實在有點浪費。
2010年,楊陵江萌生了要向全國擴張的想法,就像國美、蘇寧那樣,讓1919門店開得到處都是。楊陵江這是要讓1919規模化,讓規模推著1919往前走。要規模化,1919必須要能快速復制、快速落地,就像是搭積木、玩拼圖一樣按部就班。
1919必須離開四川,往外走,去占領全國。規模化,對1919來說,最簡單就是多開店,快速開店,趕在別人消滅自己之前,能夠快速崛起。因為發展速度落后,而被打倒的例子不勝枚舉。在以速度見長的互聯網世界里,行業先行的易到用車落后給了快速擴張的滴滴快的;搶先一步上市的優酷網,轉身收購了與自己如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土豆網。
1919要在全國鋪開,要規模化,就不能慢,這就需要1919的模式要能夠快速復制,像蓋章一樣在各個城市“蓋”出門店。商品、服務、門店都既要保證速度,又要保證維持相同的水平。
但是,多開店,快速開店只是最簡單的表象,靠什么來讓1919模式“印章式”復制?零售本質上是金融,經脈是供應鏈,脊柱是信息化,面子上是服務和商品。1919有了面子上的功夫,需要經脈和脊柱支撐,才能奔跑起來。這不是件輕松的事情,這意味著1919不能像過去一樣,只把自己當作一個酒水連鎖超市,像小公司一樣經營。這意味著,在未來幾年里,1919要搭出自己的骨架。楊陵江意識到,必須讓公司規范化,才能規模化,是時候必須下決心革自己的命。
低價絕殺之踵
促使楊陵江咬牙下決心的,不僅僅是他眼中所看到的“三年后的”1919,還有來自上游和同行的壓力。盡管與郎酒決裂的事情發生在2013年,但是從2010年開始,1919已經感覺到來自酒企和同行的種種不滿。1919的“低價“,惹到了很多人,他就是那個狂歡中最掃興的人,所有人都在享受暴利帶來的興奮時,1919偏偏要冷眼旁觀,做“低價”。如果做低價不賺錢,1919倒也最多被人嘲笑蠢,問題恰恰在于消費者喜歡1919的低價,1919的門店在賺錢。1919的“低價”中有帶著幾分“對”的意思。這種“對”讓同行看著扎眼,1919被看做破壞行業的叛逆分子,1919破壞了酒企一手在握的價格體系,讓經銷商生意做著尷尬。
這就是1919所處的中國酒水渠道,大大小小的經銷商,大大小小的酒企通過自抬身價,讓消費者可望不可及,用沒有理智的價格賣酒。“買不起就走開”,這幾乎是當時大街小巷的名煙名酒店刻在腦門上的一句話,就差沒當門匾掛起來。
1919開始考慮改成有限公司,但是有限公司的話,以前一些不規范的做法就不能繼續。楊陵江想,干脆規范化。
一方面是來自行業的敵意,一方面是經營商遇到越來愈多瑣碎的問題,楊陵江心想與其花精力到處找發票,與其擔心會不會有人來找1919麻煩,不如讓公司規范起來,堂堂正正地做生意。更何況,1919要爭取話語權,也該做好戰斗準備了。
成為“物流入口”
所謂物流入口,其表現形式為“最后一公里”的優勢。但這背后卻是對整個線下門店的成本重構。
1919的門店將零售、倉儲、配送打包在一起,節省掉了大量產生于這三個環節之間的時間成本,也就是商流成本。這種理念成立的前提是企業可以自行搭建一個強大的信息流系統。
海爾自1999年開始進行以“市場鏈”為紐帶的業務流程再造,以定單信息流為中心,帶動物流、商流、資金流的運動。海爾物流的“一流三網”充分體現了現代物流的特征:“一流”是以定單信息流為中心;“三網”分別是全球供應鏈資源網絡、全球配送資源網絡和計算機信息網絡。“三網”同步流動,為定單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事實上,1919的“物流入口”和海爾的“一流三網”理念非常接近。對酒類行業來說,酒是高危險品,有大量的二次包裝,包裝的成本很高。用戶拿了5瓶酒,如果還想喝第6瓶,在以前,線上下單要三天才送到。而現在,用戶是想要即可得,馬上下單,如果10~20分鐘可以送到用戶身邊,用戶體驗就會大不相同。所以,O2O從線上到線下,線上沒有實體商品,賣的是消息和服務,而線下做的是把線上信息轉化為訂單。
很多人都誤以為,O2O和傳統意義上的電商一樣,首先要成為流量入口。在互聯網格局已定的今天,任何撬動BAT版圖的舉動都會費力不討好。1919聰明地選擇了繞開這條路。
從1998年開第一家門店至今,到2016年,1919會有2 000多家門店,三年之后門店數量接近1萬家,以此掌握大量線下資源,線上就成了賣訂單;而線下除了零售之外,還幫線上做訂單配送和物流配送。所以,1919的定位是“不爭線上流量入口”,這一點恰恰和競爭對手形成了鮮明對比。
然而,不爭不代表不做。1919的線上平臺包括自建,依托于天貓和京東。而線下也有對應的開放,比如直管店,即投資人作為老板,1919作為掌柜。
1919整個O2O平臺由五大塊構成,包括了供應鏈—從廠家到終端(門店),電子商務管理公司—從終端(門店)到消費者。電子商務管理公司包括了門店經營以及電商業務,即終端到消費者,怎么樣把貨品交到消費者手里。還有互聯網平臺推廣公司,從廠家到供應商就是上游和下游的例子。
舉個例子,在貴州一家酒廠開發出來一種酒,要在全國31個城市鋪出去,那么通過招商需要一年半載,而通過1919的體系,幾天內便可以在全國上架。
以上這些后面的支撐體系就是信息技術。單純靠人是沒有辦法玩的,需要系統,一定是系統制定規則去運行,靠信息流去做O2O的建設和服務。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后勤公司。通過這五家公司管理信息流、供應鏈、商品流、物流和執行流。
激勵收獲的生態價值
從傳統渠道商轉型做O2O,首先要面臨的問題就是和上游酒廠的關系重塑。楊陵江是個性情中人,一雙銅鈴眼,說起話來語速很快,表達直接。在我們問他,為什么想到轉型時,他直言,這個行業的灰色地帶太多了,互聯網的出現恰恰可以扭轉這種不健康的客戶關系局面。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傳統線下渠道的積習很難在一時改變。有媒體在形容1919和酒商之間的關系時,認為1919在根子上觸動了酒商的既得利益。楊陵江也被稱為“破壞者”。
楊陵江卻認為,當傳統渠道和新生渠道沖突時,幾乎所有的廠商都會維護傳統渠道的利益,然而這并不意味著1919就是被打壓的一方。1919并沒有力量去要求上游如何做,他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通過高效的出貨方式,倒逼上游,讓上游接受平臺上的零售價格。1919也在改變自己,把可見的產品零售價格調整到符合廠家的要求,而把實際成交價格改為僅會員本人可見。
當把酒超越線上和線下,本身成為流量入口的時候,1919的平臺效應就會威力巨大。一邊是酒水廠商,一邊是門店、餐廳以及其他終端和海量的用戶,上下游之間可以自由地進行供需對接、定制生產,不再需要1919作為中間點一個個地去連接白酒廠商、直管店、餐廳終端。1919要做的,只是建設平臺保障功能,做好供應鏈服務。
楊陵江說,“1919要跟廠家合作,是不按照他們的路徑保證他們價值的,因為他們選擇本身就是錯誤的,而我們按照認為對的社會原則讓廠家妥協,其實是對他們負責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