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娟 郭平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關于財務人員違法犯罪案件的報道見諸報端,并且呈逐漸上升的趨勢。財務人員由于其特殊的工作性質,在利益和貪欲的驅動下往往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特別是單位財務管理、監督存在漏洞時,財務人員便會采取收入和支出同時不記賬的方式貪污公款。在查辦職務犯罪案件中,針對單位財務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亂,司法會計就要首先通過銀行對賬單來核對、查證企業的收入和支出是否真實,會計賬證記錄是否真實,以此鑒別并從中發現問題及用以證實貪污犯罪的證據。
銀行對賬單是銀行和企業核對賬務的聯系單,也是證實企業業務往來的記錄,也可以作為企業資金流動的依據。企業的財務人員應按照規定每月初到開戶行取回本單位的銀行對賬單,并且將銀行對賬單與企業的銀行存款日記賬逐筆核對,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 的主要目的是核對企業賬目與銀行賬目的差異,也是用于檢查企業與銀行賬目的差錯。檢察機關在查辦財務人員涉嫌貪污犯罪案件時,需要特別注意索取和檢查企業的銀行對賬單,不要小視銀行對賬單,或許一份對賬單就是偵破案件的突破口。
2008年在綏化市檢察院立案的職務犯罪案件中,有一例貪污公款案就是從銀行對賬單入手偵破的。案件的突破口是司法會計通過銀行對賬單核對該單位銀行日記賬,再用銀行日記賬逐筆核對現金日記賬,發現上級撥入的預算外資金有13筆376000.00元未入單位銀行日記賬,有13筆376000.00元現金支款未記入單位銀行日記賬和現金日記賬,從銀行對賬單的貸方顯示該單位賬戶已經收到撥入經費,而單位的銀行存款日記賬上卻沒有找到這13筆撥入經費的蹤跡。根據這一線索,秘密調取了財政撥款及現金支款的原始單據,充分證實此款撥入沒有記賬,出納員經手支出現金37萬余元也沒記賬。掌握了這一證據,立即傳喚出納員,經詢問出納員交代出貪污同伙和犯罪過程。同伙人是某縣財政局的業務股長,主管事業單位的撥款。自2002年5月至2006年6月出納員利用其一人保管財務專用章、財務名章及填寫現金支票的便利,與某股長合謀,采取撕毀財政撥款通知單和現金支票存根,以不入賬的方式侵吞公款。在證據面前,二人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犯罪經過,并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二人的犯罪行為觸犯了法律,應追究其刑事責任,法院依法判處二人有期徒刑10年,二人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財務人員的職務犯罪行為往往都能從銀行對賬單上找出蛛絲馬跡,這就要求檢察機關的偵查人員能夠讀懂、看懂銀行對賬單上的信息,從中找到線索。下面我們來看看銀行對賬單上密密麻麻的數據都代表了什么。
銀行對賬單是銀行出具的,是銀行從自身的收支角度編制的賬簿,所以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收入支出方向剛好和銀行是相反的。企業的銀行日記賬借方記錄收到貨幣資金,貸方記錄支出貨幣資金;銀行對賬單借方記錄支出貨幣資金,貸方記錄收到貨幣資金。在核對銀行對賬單和銀行日記賬時,一定要理清思路,明確哪方是收,哪方是支,才能順利地核對出兩本賬的差異。根據銀行對賬單核對企業的銀行日記賬,找出銀行已記、企業未記和銀行未記、企業已記的資金未達賬項,做出余額調節表。那么在銀行對賬單余額與企業銀行日記賬存款余額的基礎上,各自加上對方已收本單位未收賬項數額,減去對方已付本單位未付賬項數額,兩個數額應該相等。如果相等,表明前面的工作沒有差錯。接下來就可以按照余額調節表的數據來開展工作了。有必要說明的是,有些財務人員利用收到款項不記賬、支出款項也不記賬的方法把公款劃走,在偵查人員檢查銀行對賬單時,就更要注意銀行對賬單上一進一出、金額相等、企業未記賬的資金,這或許就是案件偵破的線索。
司法會計在審查財務的過程中,通過銀行對賬單不僅能發現職務犯罪案件,而且還能預防和堵塞單位內部財務管理漏洞。筆者通過參與辦理職務犯罪案件和對媒體報道的案例分析,單位財務人員的貪污、挪用公款職務犯罪案件,都涉及“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的問題。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簡單地講,就是工作執行步驟,不能完全交由一人承辦,每項工作都應分為決策、簽發、核準、執行、記錄步驟。應分別安排獨立的人員執行各個步驟,相互之間進行監督、控制及相互制約。
綏化市檢察院立案的某股長和出納員共同貪污案件,體現出兩個發案單位恰恰違背了內部控制管理制度,才發生了常見的“一人管理支票與印鑒,且財務兩枚印鑒沒有分開保管使用”的錯誤。通過這一案例看出該企業的現金支票和財務專用章都在出納員手中保管,銀行對賬單和銀行日記賬也是由出納員記賬及保管,加之單位的財務日常管理制度、財務定期檢查制度、財務人員崗位定期輪換制度等財產保護控制制度缺失,會計和出納員相互不制約,某股長和出納員共同違法犯罪也就有了必然性。
運用銀行對賬單手段揭露犯罪僅僅是從證據層面上,為偵查人員提供技術支持,實現打擊的職能。從完善制度體系建設在源頭上減少職務犯罪的方面看,我們還要通過在運用各項銀行業務的基礎上,建立案件分析機制,總結類案發案規律,提出完善制度建設和執行的檢察建議,在堵塞諸如內部控制漏洞的工作方面發揮更加積極、務實的作用。
在當今市場經濟大潮中,一些人物欲橫流,在價值觀上發生了偏差,私欲膨脹。他們面對賬戶里來來往往的大量資金,或許就動搖了思想,突破了職業道德的底線,不勞而獲的思想就讓他一步一步走進了犯罪的深淵。面對高智商的財務人員,我們的偵查員們如果掌握了銀行對賬單的秘密,或許就能少走很多彎路,節約很多資源,順利揭開財務人員職務犯罪的面紗。(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