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政 陳仕軍 鄺美玲 肖仕樓

摘 要:對篩選出的12個大肉絲瓜組合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單一追求產量和早熟性,則以S2013017最優;但綜合農藝性狀、外觀品質和抗性,則以S2014019和S2014021較優。
關鍵詞:大肉絲瓜;新品種;篩選試驗;農藝性狀;產量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6-65-02
有棱絲瓜[Luffa acutangula(L.)Roxb]是廣東的特產蔬菜之一,春、夏、秋季均有較大面積的栽培,但因各地消費習慣不同,對絲瓜果色的要求也各有差異。江門地區要求瓜果有棱、綠白色、大肉型,江門地區稱之為“大肉絲瓜”或“雙青絲瓜”。其味清甜,品質脆嫩,風味獨特,干物質和營養成分含量均高于普通絲瓜,炒食或煮食均可,深受市民喜愛[1]。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從江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配置的50多個絲瓜新組合中,經過2015年春季的品比試驗篩選出12個表現優異的組合作為試驗材料。
1.2 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每個組合設3次重復,小區面積20.0m2,長5.9m,寬3.4m,2畦植4行,行株距為60cm×40cm,小區種植60株,保護行采用同品種延伸,栽培管理按常規模式進行[2-4]。
1.3 田間試驗調查和記錄項目 于開花期記錄盛花期的日期以及第一雌花和第一瓜的節位;于盛收期每品種隨即抽取10個有代表性的商品瓜測瓜長、瓜橫徑、單瓜重[5]。盛花期標準為50%植株雌花開放的日期,盛收期標準為50%植株商品瓜成熟采收的日期。
2 結果與分析
2.1 早熟性 由表1可知,參試品種中早熟性最好的是S2013017,其次為S2014021,盛花期分別比最晚的品種早16d和10d,第一雌花和第一瓜節位比最晚的品種均提前8.7和6.3個節位;其余品種早熟性差異不大。
2.4 外觀品質及抗性分析 由表4可知,參試組合的外觀品質和抗逆性均表現較為優異,但組合間差異性不顯著。
3 小結
由本試驗結果可以看出,單一追求產量、早熟性和抗性,則以S2013017最優,若考慮綜合農藝性狀、外觀品質和抗性,則以S2014019和S2014021較優。因此,推薦S2014019和S2014021組合春秋種植,S2013017組合夏季種植。
參考文獻
[1]黃健超,陳仕軍.施肥處理對大肉絲瓜產量和肥料利用的影響[J].廣東農業科學,2015:14:60-64.
[2]陳仕軍,周海生,劉朝東,等.春夏絲瓜新品種種植比較試驗[J].現代農業科學,2008(8):5.
[3]文明英,向卓英,陳祖華,等.湖南省絲瓜新品種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07(11):35.
[4]何曉莉,羅劍寧,張長遠,等.絲瓜品種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06(6):46.
[5]吳漢瓊,陳前程.絲瓜品種比較試驗[J].福建熱作科技,2009,34(1):3-4.
[6]溫健新,黃健超.江門地區春季絲瓜新品種引種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14(13):71,103.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