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消息,《“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近日已印發實施。這是全國第一個跨省市的區域“十三五”規劃,明確了京津冀地區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規劃提出,到2020年,京津冀地區的整體實力將進一步提升,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協同發展取得階段性成效,首都“大城市病”問題得到緩解,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
61.8件/萬人
北京知識產權綜合實力“六連冠”
根據《中國知識產權指數報告2015》顯示,本市已連續六年知識產權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一。“十二五”時期,本市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累計達到58.8萬件和32.3萬件,分別是“十一五”時期末的2.8倍和3.2倍。截至2015年底,全市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1.8件,居全國第一。全市有效注冊商標達到69.2萬余件、中國馳名商標達到220件。擁有平谷大桃、昌平蘋果等9個地理標志產品。
3年
本市啟動污水處理新三年行動計劃
近日,市政府常務會審議并原則通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三年行動計劃。按照計劃,2019年本市中心城和行政副中心建成區將率先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污水基本實現全處理。 這次新通過的《北京市進一步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實施期限是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是已執行的2013至2015年三年行動計劃的加強版。通過執行2013至2015年三年計劃,本市污水處理新增能力超過前十年總和,76項工程全部落地。
本市PPP項目突出“三個優先”
從北京市財政局獲悉,2016年,北京市PPP項目將更加突出交通、生態、產業“三個優先”,加快推進京張鐵路、京唐城際、京臺高速、延崇路建設,新增10萬畝京冀生態水源林,實施曹妃甸首鋼京唐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據悉,在推行“三個優先”的同時,北京市將采用基金、PPP等杠桿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加盟合作,著重聚焦“城市運行、生態治理、創新驅動、改善民生、區域協同”五大領域。大氣污染治理、垃圾污水處理、交通擁堵整治、城鄉環境改善、棚戶區改造以及行政副中心建設等都將與社會資本開展多元深度合作。
行政副中心建設發展基金啟動
在2月19日召開的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發展基金座談會上,由北京市政府和農行按照2:8比例共同出資設立的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發展基金正式啟動,首期規模為300億元。其中,市政府出資部分委托國管中心代持并履行出資人職責。
據了解,在運行方式上,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發展基金將按照市場化原則運行,由國管中心和農行共同出資設立基金管理公司作為基金管理人,負責基金日常管理。在具體的投向上,基金管理人將結合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需求,重點投向支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以及支持產業結構升級發展三大領域。
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發展基金的設立有利于充分調動政府和市場兩個積極性,通過市場化運作基金,既避免按照傳統貸款方式形成政府性債務,又能有效籌集足額資金,吸引金融資本和民間資本共同支持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設。 基金采取股債貸聯動的新型投融資模式,具有標志性和戰略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