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倬云
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只剩下東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又維持了一千年之久,后來稱為拜占庭帝國,其東方文化色彩比西方文化色彩更為強烈。因此,東羅馬的歷史不在討論之列,我們還是以歐洲歷史為探討的對象。
西羅馬帝國受到蠻族入侵,第一撥兒是西哥特、東哥特等族群,前面已經提過;第二撥兒是沒有參加上述侵略的日耳曼族群,他們也紛紛建立自己的部落國家。羅馬帝國滅亡之后,這些日耳曼部落以及羅馬軍隊中的一些單位,在羅馬帝國的腹地,亦即今天中歐至中歐的東部,建號立國,自稱王侯。法國的高盧人、英倫三島上原有的凱爾特人以及后到的法蘭克人,也紛紛建立自己的小國。
新的蠻族也從歐亞邊境大批擁入歐洲,其中便包括在中國北方被漢族擊敗從而向西移動的匈奴。小冰期干寒的惡劣氣候,又使得匈奴人不得不繼續向南移動,沿里海、黑海一線遷徙。
族群移動在歐亞大陸的內地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撥兒推動另一撥兒。西哥特、東哥特人從今日的東歐取道東西向的平原和谷地,進入法國,有的向南進入西班牙,有的進入英倫半島。最后一批汪達爾人①,不得不渡過地中海進入北非。另外一批就沿著波羅的海兩岸移動。最后一批諾斯人②(北人),經過北海進入英倫三島,成為最后一撥兒蠻族征服者。這些蠻族族群,在各地成立了王、公、侯國。
這些國家和五胡亂華③時代胡人在中國建立的十六國很不一樣。五胡十六國都想要取得全中國,他們自稱帝號,目的是整合中國的天下,而這些歐洲蠻族國家卻是各自為政,互不干涉。最后,這些部落國轉變為近代民族國家,列國體制隨之形成。在這些蠻族中,有一支匈牙利人最后打到了羅馬城下。今天的匈牙利人自稱匈奴人的后代,不過他們與當年中國北方草原的匈奴人其實并不完全相同。經過三百多年的遷移,匈奴人到達歐洲邊界時,已經成為白匈奴,可見他們吸收了很多雅利安人④的血統。今天的匈牙利人,盡管具有中國古代匈奴的血統,但已經是成分復雜的民族。
在思想方面,基督教會“馴化”了歐洲蠻族,基督教神學思想成為歐洲思想的主流。奧古斯丁本來是摩尼教的信徒⑤,他在放棄摩尼教改信基督教時,宣稱只有基督教的上帝是真正的神,否定其他宗教的神——這是一種專斷、排他的信仰。
當然,基督教也吸收了歐洲各地的許多本土信仰。日耳曼人、諾斯人等,本來信仰“天”,認為天是大神。他們的信仰,部分被基督教吸收到“上帝”的定義之內。歐洲許多異端的慶典和節日,也納入基督教之內,比如復活節本來是歐洲高盧人和凱爾特人慶祝春天來臨;基督耶穌出生的圣誕節,本來是歐洲地區認為的冬至,他們相信冬天走到盡頭會重新開始;基督教里許多圣者就是原來當地的保護神。因此,基督教一方面融合,一方面排斥,將歐洲文化整合成了排他的基督教文化。
這一過程和佛教進入中國的方式大不相同。佛教進入中國,刺激了道教的成長,也使得儒家思想加入了新的成分,佛、道、儒三家是共存的多元文化。中國思想一向包容和多元,也因此和在歐洲成為單一排他的基督教走了兩條不同的路線。
沿海城市和陸地主要交通樞紐城市,如那不勒斯、威尼斯、佛羅倫薩、科隆等商業城市,它們聚集和累積財富,逐步成為新興小國這樣的無法控制的自主個體。在歐洲的城市與腹地農村的領主地區,兩種不同的經濟形態共存互濟,但是沒有整合:相對而言,農業和手工業合一的市場經濟,在中國編織為一個巨大的經濟網絡。凡此發展的差異,顯示了在中古時代,歐洲和中國的形態具有很大的不同。
(選自《中西文明的對照》,浙江人民出版社。作者為著名歷史學家,學貫中西,善于運用社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治史,研究領域主要有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和中國上古史)
【注釋】
①汪達爾人(Vandals):日耳曼人的一支,經高盧(今法國)遷至西班牙的汪達爾人,429年在其軍事首領該撒里克(Gaiscric,約390—477)率領下,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北非,占領大片地區。439年奪取迦太基城,建國。
②諾斯人(Norseman):也稱諾爾斯人、北人、北蠻人,屬北日耳曼語支?!爸Z斯人”意為“來自北方的人”,主要指中部與南部的北歐人。
③五胡亂華:指西晉時期,塞外多個胡人的游牧部落聯盟趁中原王朝衰弱空虛之際,大規模南下建立胡人政權而造成與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拔搴敝感倥Ⅴr卑、羯、羌、氐五個胡人的游牧部落聯盟。
④雅利安人(Aryans):歐洲19世紀文獻中對印歐語系各族的總稱。從印度和波斯古文獻的比較研究中推知,遠古在中亞地區曾有一個自稱“雅利阿”的部落集團,從事畜牧,擅長騎射,有父系氏族組織,崇拜多神。
⑤奧古斯?。ˋurelius Augustinus,354—430):古羅馬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學的主要代表,生于北非的塔加斯特(今阿爾及利亞的蘇格艾赫拉斯)。 摩尼教(Manichaeism):波斯古代宗教之一,3世紀由摩尼創立。摩尼教吸收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佛教以及諾斯替教的部分思想而形成自己的教義,認為光明與黑暗是世界的本原,善人死后可獲得幸福,而惡人則須墮地獄。